深度报道最后的归宿一定关乎人,平等永远是第一位。深度不一定就是批判,他还有其他更加丰富的形式。
《西部,人啊人》是贵州记者站担任报道组长的谢念写的《西部,人啊人》、《西部,路啊路》、《西部,水啊水》、《西部,城啊城》系列报道中的第一篇。作为系列报道的“开山之作”,它的好坏,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到后续报道的影响力。可见压力之大。《西部,人啊人》报道发于2000年5月3日,谢念 黄博 郝磊 任彦宾共同写作。主要的主题是西部开发对于人才的渴望。迎合了当时国家提倡的西部开发战略的主题。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因为是时代的大主题,报道的人不在少数。而如何做到耳目一新,不落熟套,在众多的报道当中脱颖而出?我个人认为是《西部,人啊人》系列报道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事激人写作手法。《西部,人啊人》系列报道使谢念荣获了中国青年报首次设立的记者大奖的“最佳深度报道奖”。
在国家大力提倡西部开发政策的形式下。西部发展问题对于当时是时代问题,具有重大的社会关注度。《西部,人啊人》报道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发表,突出人才建设与家乡发展的主题具备题材重大性与意旨深刻相统一这一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在内容结构上。开篇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选择。有迫于环境被迫离开的学者,有响应号召回来的教授。有西部人外出成功的商人典范。语言亲切如一个相知多年的老友。有遗憾,有期待,有激动……每一个事迹都每一个的都吸引着人,动容着人。以为报道已经结束,其实只是开端。
有人不禁会问不同人的选择与人生际遇的差别,东西之间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部就应该是落后的,就应该人人摒弃的地区。继续读下去,笔者的角色是一个记录者。没有批判,没有责备。期间大量的西部人才流失不断,“留在西部是蠢才,走向东部是英才”的事例不胜枚举。原因在哪?西部在发问,西部在叹息,西部的命运的转机在哪?处处设问,引人深思。然后深入考察。得出结论:“西部在前进中自我反思。每到一处,地方官员、学者以及百姓苦苦探寻差距原因,自我揭短,真诚坦荡。为此,我们记者的思考与他们的思考完全融入一体”。文章已经结尾但是那颗期盼西部发展,希望大展宏图的心已经澎湃。
报道成功原因:
业界:这组报道相较于众多媒体的西部报道,至少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不就事论事、就人论人,而是从精神、制度层面,尽可能向人们回答一些西部和西部人的真实状况与想法;二是记者没有居高临下,指指点点,而是带着与西部、西部人同呼吸的人文关怀和理解到西部去。
个人:首先是深入实践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该篇报道是记者克服了自己身体的不便,坚持完成写作。(采访刚由第一站昆明到第二站贵阳,他就不慎摔坏了左脚,于是,只能在同伴帮助下,拄着双拐,艰难地由贵阳而西安,再到兰州、乌鲁木齐,最后总算坚持完成任务回到北京报社。)
其次是真切的个人生活体验。多年的“实战经验。”有人对谢念的评价是“负重六载为黔中”。在西部生活的体验,富予了他最真实的情感——渴望西部变的更好。
最后是系列专题报道的后续发力让这部系列报道成为了“先例”。文笔轻畅,读后深思。
启发:做深度报道最后的归宿一定关乎人。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以怎样的方式处理,怎样态度面对?平等永远是第一位。深度不一定就是批判,他还有其他更加丰富的形式。这是以后深度报道写作中需要思考最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