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经受险恶仕途,见惯官场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直至辞官到宜兴修养时方体会到“人间有味是清欢” 。
林清玄认为现代人满是浮躁与喧嚣,那股“清欢”俨然变成了奢侈品: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是不是一定要到眼看着青山绿水,鼻闻到空气清新,舌尝到蓼茸蒿笋,身处于一片净土,之中才可以感受到真正的“清欢”。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眼中所见,耳中所闻都是由人中所想而定。
这次由于疫情的缘故,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远离城市的喧嚣,全家人在家闭关。在家修身养性的这几天里,我体会到了那股久违的“清欢”。
看到院中那颗橘子树死而复生,在枯枝上另起新芽。
孩子与爱人在比赛打篮球,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第一次尝试烘培,闻到蛋糕传来的诱人香气。
坐在院中的竹椅上,赏着天空的圆月,品着壶中的香茗,我感到惬意的同时,又感到难以言表的兴奋。
这是不是就是苏轼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后才感受到的“清欢”,这是不是林清玄可望而不可得,认为现代人难以体会到的“清欢”。
我何其幸运,竟然在自己家中,伴在家人身旁就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人间有味是清欢”。
也许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清欢”和道家思想的“清净”也是有相似之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当你的心保持着清净的境界,无论你所处什么环境,都将会体会“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