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是从课本里知道嘉兴南湖有个烟雨楼:“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同时知道的,还有革命老人董必武的诗。这是革命者的南湖。
此后,又在金庸小说里见到了烟雨楼:大侠们就是在这里豪饮、约架。这是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南湖。
有了这两位的垫铺,嘉兴成了我头脑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梦想、一个意象;是必须要去现场凭吊一下的地方。
可巧去年底有机会参加乌镇的互联网大会,嘉兴就在去乌镇的路上。
我到南湖的这一天,也是“轻烟满湖”。
查记录: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当时此地属吴越国),初建于南湖之滨;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8年),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岛,次年移楼于岛上,从此这里被称为"小瀛洲"。
中国的古楼,很少有原物留存至今的:木质建筑,多半会毁于战火。烟雨楼也是如此,屡毁屡建;今天看到的这个楼,乃是1918年所建。
乾隆下江南,爱此处美景,几次驻跸于此,甚至将此楼复制到避暑山庄,所以留下乾隆身世的传奇。
看楼多半是为了印证历史、凭吊古人,所以楼不在高,有故事则灵。况且即使是近人所建,也是有一百年历史的文物了。
登楼远眺,江南的十二月,依旧是该绿的绿、该红的红:银杏叶金黄金黄的,甚至有些扎眼;柳树则依旧有很多嫩绿的颜色,完全看不出要过冬的样子。
烟雨楼的西北侧有一亭,号“来许亭”。这是为纪念一位勤勉的地方官所建,俞平伯先生题写的匾额。
据称,清嘉兴知府许瑶光颇有政声,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任期已满,进京觐见皇上。嘉兴士绅在烟雨楼西北建一亭子,在许知府离嘉兴前在此亭设宴为其饯行,将亭子取名为"来许亭",意为希望许瑶光再来嘉兴。
许知府进京赴朝廷述职后,果然应了嘉兴士绅们"来许"的口订之约,仍回嘉兴续任知府。那时地方官和士绅之间的关系,有时可谓沆瀣一气,有时则是君子坦荡荡,总之是接地气得多。
烟雨楼背面,是一处精致的小花园。假山、红叶、芭蕉,数量不多,却都极为鲜艳,开得卖力。
正巧有一导游带团经过,大谈金庸著作,跟游客细讲某场武林争斗是在这里进行的,某场宴会是在醉仙楼进行的。小说当作历史来讲,也是金大侠的成功之处。导游还不无得意地讲市长在醉仙楼宴请金老爷子的往事。
被这一片红叶与红墙吸引了。
红船,传奇。来南湖,一半为了烟雨楼,一半为了这条船。
彼时的中国,就像风雨欲来、浓雾迷漫的南湖,前路何在?于是十几个热血青年,就在这样的一条小船上,为中国找到了方向。
传奇已经写就,我辈只须凭吊。在南湖岸边,一波又一波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到这里寻觅初心。
“红船精神”,补上党史叙事的一个环节。
南湖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