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色题材电影我内心是有抵触的,但是《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我的感触是,一个字,拍的真好。
在杨子荣打虎戏的前面,有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杨子荣告别203小分队,调转马头,走向威虎山,林木之间,白雪皑皑,天地间唯有一人一马。
在看这一幕的时候我心就为之一动,但是紧凑的高能剧情一波一波跌跌宕起伏,让我无暇思索,但是当现在坐下反思时,找到了那个想要的答案……
答案就是,导演想向我们讲述的,就是他一直贯穿在他所有电影里,关于狭义的故事。
的确,这是一部被定义为红色经典的一部电影,但是导演并没有详细的意识形态或立场的对立,他专心而集中的刻画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摒弃了所有的旁支或者传统红色经典电影里应有的正义凌然的宣言的桥段。
这里所有好人的动机非常简单,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护弱小的村民免遭屠戮。
杨子荣最初请求做卧底的时候被驳回,于是请辞,决定只身前往威虎山,他当时身上甚至没有图可以献,多半是有去无回,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
这样的背景下,天地间一人一马的画面之所以触动我,是因为在那一瞬间我想起了孤独的侠客。
诚然,在大东边穿着貂皮大衣会唱二人转的杨子荣并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侠客,但侠客何须一定要在古代的江湖,也不一定要有轻功及武艺,只要有狭义之心,就是侠客。
这个说起来堂皇,其实说起来简单,当无辜的生命将被戕害时,愿意挺身而出,用一己之力,保护与自己无关的生命,这就是狭义知心。
一身本领,仗剑而行,遇不平事,剑出奇鞘,大杀四方,愿以身殉。
这种精神,是不需要附加在某种身份上的,也不需要刻意的煽情和口号,就好像杨子荣那封信“如果10天内还没有收到我的消息,证明任务失败,我已牺牲”
简单清晰,他想要那样做了,就那样做了,即使不被理解,也无所谓,要死要活,没有二话。
203小队也是如此,以30个人敌数倍于他的敌人,临行前,没有煽情的意识形态刻画,没有口号,只说了一句“年夜饭回来再吃吧”
虽然我没看过原著,但是看了电影之后给我的感受就是热血沸腾,让我感同身受。
因为他最本质依赖着,是人心深处最本质的情怀……对正义的向往,对同胞的救济以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豪情。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我们在荧幕中看到不同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和人生,但能够打动我们的永远都是成功的让我们在那些故事里照见了和自己内心的联系……我们和屏幕里他们所共有的,他们拥有而我们所向往的,或者他们无法享受的而我们已经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