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秋日(中华新韵)
文|海棠
寒蝉无语待来年,凭栏送雁归南。小园幽径往来观,花落还繁。
阶上雨滴叶碎,池中风卷荷残。更声渐远挑灯燃,此夜无眠。
小李杜评:纵观整首词,所用意象较多,几乎句句有意象,我大致把意象的组合分为意象堆砌与因情造景。意象堆砌,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像冬风吹残荷这样肯定是不合理的,当然这比通常的意象堆砌更为严重;或是所用意象与中心思想,想表达的情感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也属意象堆砌。因情造景,比如说思乡可写落叶,鳞鸿可拟相思,所选意象具有代表意义,能恰好的表现作者情感,这是因情造景。那么本首词所用诸多意象虽符合秋日之景,却意象杂乱,没有表现出具体情感,意象多却没有具体表现出作者情感,典型意象堆砌,当然这只是个人认为。且古人用这些意象用的太多了,已经缺乏了一种意象的新意,词句组合也没有令人非常震撼与留意的,感受到的全是似曾相识,亦乏出新。另外更声,应是打更的声音,个人认为今人写诗尽量符合实际情况,今天哪里去听更声?按照今日的实际情况去写,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与读者产生共鸣。本词通俗易懂,遣词造句亦无生涩感,对于整首词便不再进行解读了。另外个人认为空间变换太过突然,从凭栏到幽径徘徊,再到室内,这个过程是否有些快了?
七律·秋声(平水韵)
文|子苏
寒风一夜起秋声,薄暮无心染万城。
几树残枝凋落叶,三年别绪忆归程。
今朝叹后难低语,翌日愁中怎独行。
只有弦歌催惨咽,哀蝉不语永悲鸣。
小李杜评:这首诗主要是写羇旅愁思,前三句写景,再三句抒情,尾联寄情于景,对于律诗使用这样的构架是否合理,不敢妄言,但是按照通常的习惯,都是以联数抒情议论写景等来进行构架的。下面具体来分析一下,首联的出句寒风一夜起秋声,此处的一夜是一晚上,一晚上都是风声啊,而对句怎么就薄暮了?说成第二天傍晚亦不妥,可酌。现代的夜晚有路灯,什么都可以看见,那么颔联的出句亦可,且一定程度上承接了首联的秋风。对句开始抒发思乡情感,落叶尚且归根了,而我这个离家三年的人想要返乡只能想一想。转联出句的低语有些不理解,对句的翌日应理解成以后,整联来看,是对三年别绪一句展开的联想以及进一步升华,但不富有表现力。尾联虚写,归家不成,听见琴声都令我悲伤。对句有些不妥,哀蝉既然不语了,那还怎么悲鸣呢?总的来说,此诗扣题是不算太紧的,关于秋声怎样写,高天老师已经解释的很清楚更明白了。按诗中架构的起承转合尚可,一些意象与词语还须斟酌。
七律·岛上秋声(中华新韵)
文|书彦
岛外风来翻海浪,竹林摇曳雨连绵。
萧萧庭院鹡鸰唱,冷冷窗台蟋蟀弹。
寂寞登楼无片语,欢愉忆往有只言。
炊烟斜倒相思渺,枫叶香红飞入檐。
小李杜评:此诗略显闺怨,起承转合的架构尚可,只是一些意象显得不够合理,从首联可知,作者在一个岛上,并且此时已吹起能够翻腾海浪的狂风并下起雨了,那么尾联的炊烟斜倒从何说起,这么大的风,斜倒这么形象的炊烟恐怕不能看见。另外,颈联的片语与只言,只言不可脱离只言片语这个成语单独使用,即使可以它们的意思也重复,属于合掌,这是忌讳。再另外,写短诗的话尤为注意字词把握,一些没有什么用的字完全不用写上去,例如首联的岛外,基本属于废词,而一些有用的字词尽量做到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也就是炼字要炼好。
五律·秋声(中华新韵)
文|平山冷燕
悠然南岭去,漫步密林间。
古树秋蝉噪,泉溪涧水欢。
樵夫晨踏雾,猎户夜炊烟。
明月频窥视,辉星照我还。
小李杜评:这首诗起承句尚可,唯独颔联对句,泉溪涧水,泉字建议用一个形容词代替,更好形成对仗,比如说“清”,前面既然有溪了,那么后面用涧字便不妥了。转联的话,依旧停留在描写南岭之物,未达到“形转”,此联如有升华为佳,另“夜”字可酌,比如改成“暮”字类更合适,夜,黑的时间,既然天黑了,如何能看见炊烟?尾联之明月频窥视,是行走在密林之下,月亮若隐若现?假若如此,星星为什么不是呢?尾句化用 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照还还可,星辉恐怕这个光亮就不大足够了哇?个见。那么结合整首诗来看,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沉迷山水,热爱自然,悠然自得的乐观心态,脱离了愁,脱离了思,脱离了世间一切烦恼,我为这样的心态点赞。
五律·秋分夜雨(中华新韵)
文|小李杜
更深听碎雨,寂寞打窗台。
缓落如滴漏,急行似过筛。
声声催困去,点点和愁来。
异地乡关远,秋分不胜哀。
【Julia 评诗】这首写秋分夜雨引起的乡愁。整首诗写的很紧凑。更深听碎雨——夜雨很响。寂寞打窗台——夜静,雨碎,人孤单,心寂寞。所以拍打窗台的不仅仅是雨了,而是落寞之感了,那么为何寂寞?继续看。颔联写雨声缓缓急急,滴漏,过筛,由缓落点点到急行难辨,很贴切;颈联继续写雨声,周公远去,愁怨还来。声声、点点同写雨,契合,内心情感随雨声之变化而变化。最后升华了一下,雨非雨,乃乡思也,同时也解释了首联之寂寞乃为羇旅之寂寞也。整首诗一气呵成,节奏流畅,尤其是描述事物紧凑这一点,值得新手学习。
五律·秋山清韵(平水韵)
文|廖金舟
又奏萧疏曲,时闻隐者鸣。
秋来林更静,客至野逾清。
长啸松枫坐,相将石涧行。
愁情怎关我,白水若无声。
【Julia 评诗】这首诗行云流水般,估计是哪位老师的大作吧。四联全部对仗,赞。节奏是2 2 1 ,2 1 2 , 2 2 1 , 2 1 2 ,乐感超强啊。首联就很抓人,“又”字起句本不多见。然后各种意象直指 秋山清韵:萧疏曲、隐者鸣、林静、野清、松风长啸、石涧相行。结句更是可喜:愁情无关我,我和我的心情如水一样闲适无喧声。超赞!
画堂春·秋声(词林正韵)
文|梁红兵
更声冷月落清池,寒蝉衰泣之时。噪鸦声怯露凝微,落叶声稀。
把酒依窗痴念,拂琴望月轻思。此情深处怎堪离?念语凄凄。
【Julia 评词】这首词很规矩。上阙写景,下阙写情。秋景寥落,此情依稀。
下片对仗也很规矩。不足之处,没有亮点。
画堂春.初秋幽境水帘风(中华新韵)
文|西楚大少爷
初秋幽境水帘风,微寒声悦倾听。古亭余韵伴青松,阡陌交通。
鱼戏影摇月淡、舟游波动星虹。良辰美景杜康情,画意人生。
【Julia 评词】这首总体的感觉与众不同,秋衰切切之时,这里却听见了愉悦之声。这是意境是最可取之处,在大片哀音之中,听见这样的声音,我也跟着愉悦了。
全词白描手法画了各种情景,最美的还是下片的对仗:鱼戏影摇月淡、舟游波动星虹。结句也不错:诗酒不分家,自是畅意人生。
【商榷】微寒声悦倾听——这句有点涩呀。青松——不适合秋景,估计是为了凑韵吧?
七律·夜宿山居(平水韵)
文|萧尘
雨打轩窗惊好梦,寒虫浅唱怨秋风。
沉沉夜色伤心处,阵阵松涛入耳中。
犬吠柴门何惴惴?人行小径太匆匆。
长空雁叫寻归路,独坐无言剪烛红。
总体上,词字运用顺畅,无生造、凑平仄、凑韵等问题。问题如下:
①整篇不算切题!“秋声”主线不清晰,虽有“声”之体现,但与“秋”关联不大!如“犬吠”在秋天里并无特殊之处。
②标题为“夜宿山居”应该是夜宿之中感受的秋声而感怀,但整体停留在绘景描声层面,尚欠展开!
③承联对仗欠工整。
④尾联“雁叫”不符诗境,整篇表意在夜间,此时雁早已栖息。
⑤起承转皆可,唯结联欠缺情感升华。
——高天评
七律·秋声(平水韵)
文|以琳
风萧叶落草虫惊,卷地飞云逝水澎。
荷败浅池频鼓瑟,竹吟深谷也吹笙。
人间倦客西窗倚,寰宇栖星北斗鸣。
入耳秋音无觅处,依稀孤雁一声声。
整篇绘各种“秋声”,总体尚切题。问题如下:
①词字可酌。“逝水澎”澎湃之意吗? 不妥!二联出句意有不通!“北斗鸣”意难理解,为对仗而凑韵了。
②二联对仗虽工,但词字使用不当。
③尾联没有拓开,欠升华。
整篇以“秋声”为标题,建议1,或者前三联写“秋声”尾联加以升华。2,或者总体上描“秋声”而非具体声音(这种写法难度大)。
——高天评
画堂春(中华新韵)
文|云淡风轻
秋风萧瑟扫枝声,湖波拍岸泠泠。小童急走纸鸢鸣,欢笑无穷。
启齿音传芳畔,排云鹤啸长空。良辰美景引诗情,秋水盈盈。
总体顺畅,下片头两句对仗工整,整体以几种“秋声”为引,且几种声音均与“秋”可关联,并围绕展开,不错!上片述声有画面感,下片尾两句意有升华。
问题如下:
①下片起句承接有滞感,当是因为了对仗之故,建议修改。
②“芳畔”不妥,秋已萧瑟,百花调落,何来其“芳”?“启齿音传”过于平直。
总体上,此篇摆脱秋之愁味,意有出新,不错!
——高天评
五律·雨里秋声(中华新韵)
文|王00
暮雨收凉簟,才知秋意浓。
浅滩黄叶落,远树淡山蒙。
蝉败鸣蛩起,莺离阵雁行。
彷徨村火外,寒夜一声钟。
标题为雨里秋声,自应是在雨中的某些“秋声”,但全诗除鸣蛩与一声钟外,再无“声”之体现,“莺离阵雁”只见其形而无其声,同时与“雨中”亦无关联,故全诗主线并非“秋声”而是秋景,有“秋”无“声”,与作业要求相去甚远!
此篇如作为秋怀之作尚不错!
词字方面,“阵雁行”不妥,思之不通,凑韵嫌疑。
——高天
七律·秋声(中华新韵)
文|安寺劲 하설봉
入梦不知时过半,忽闻窗外起流音。
风如怒虎穿堂啸,霖若飞鸾落地吟。
多少夏花去声色,几家游子望乡门?
思寻此曲存何意,愧悔时光惊枕衾。
【蓝主咖点评】这首诗合律,对仗工整,结构安排、起承转合不错,语言上,前3联很流畅,颔联颈联比较有气势,尾联稍微有点脱节,到结尾气势就弱了(“愧悔时光惊枕衾”),如果收结达到立意的升华,会更好。
五律·客乡夜思不眠(中华新韵)
文|善庆
一夜秋风紧,寒蛩不住鸣
清泉流暗响,群雁叫漆空
捣练谁家妇,织梭那壁声
晓来知雨至,沥沥打窗棂
【蓝主咖点评】这首诗扣题紧密,语言简练,每一联都写了1-2种声音,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但我们读“秋风,寒蛩,群雁,秋雨”这些意象及“风声,雨声,雁声、捣练声,织梭声”,一个思乡,思家的异乡客形象就呼之欲出了,一切景语皆情语,做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画堂春. 秋声空响(中华新韵)
文|julia
瑶琴空对画中人,轩窗雨过绝尘。夜香频顾少年身,庭静风吟。
弦月残荷谢客,寒蝉秋木结邻。清词诗语自安贫,万籁浮云。
【蓝主咖点评】这首词比较空灵,风流蕴籍,情景交融,整体来看上阙胜过下阙。上阙有想象空间,有相思之意,下阙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思想。所以侧重表达的究竟是哪个点?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词忌直说”,一直说去便了无风味。最后一句改改,这首词就会更成功了。
七律·欲归(平水韵)
文|鉴吾居士
京畿寒野听哀鸿,声掩斜阳意不终。
飒飒秋风辞碧落,萧萧木叶下黄桐。
举头日薄遐山外,倚杖人羁迟暮中。
白发如能放归去,昏暝尚可辨西东。
【蓝主咖点评】这首律诗立意精深,结构、逻辑框架很好,起承自然,转合得体,对仗工稳。语言雄浑有力,沉郁顿挫,需要不俗的功力才能做到。注意颔联“萧萧木叶下黄桐”这句比较陈,和“无端木叶萧萧下”意境相似。尾联很赞,达到了归纳总结,立意的升华,堪称是豹尾。
画堂春·秋声(词林正韵)
文|瑾檀yuying
沉云斜月渡飞星,清幽暗夜流萤。静观霜鹭点寒汀,皱了秋萍。
衰乏虫吟刺耳,烦恹蝉唱难听。风侵叶动惹檐铃,断雁孤鸣。
长安旧人评:这首词总体来说还是流畅的,上下片都用来写景,且词语比较雕饰,读起来难免有些浮,虽然意境不错,但是这首词读起来就像是飞机不落地的感觉,衰乏一词也没问题,部分词语也如此,虽说可用,但也有强凑只感觉。但总感觉不太舒服,整首词上下片不分明,建议修改。
画堂春-秋夜(词林正韵)
文|刘小地
一分秋雨一分凉,湖边斜柳丝长。晓风摇曳夜弧光,梦似三湘。
抱木蝉声哑咽,卧芜蛩调高亢。蛙鸣皓露水茫茫,迷幻村庄。
长安旧人评:这首词总体来说也较为流畅,上片以“一分”的叠句起,相当不错,但作者也有些上下片过于粘粘,抒情地方太少,长短句全部用来写景感觉有些太过于纯粹,最后的迷幻村庄是无词可用了还是什么?与整体语境不符。
七律·秋声(中华新韵)
文|田梦
老叶芭蕉打素窗,疏风冷雨送秋凉。
昏鸦语懒枝头倦,归雁声高列队长。
一纸彩笺题怅恨,两行清泪断离肠。
夏蝉已住寒蛩细,又落残花小径荒。
长安旧人评:这首诗仄起首句入韵,词工律整,律诗掌握程度不错,而且起承转合也做得不错,第一联破题引入时间地点以及环境,第二联对第一联生华,第三联转向抒情,第四联回扣主题,相当不错。
五律·倚月听秋声 (中华新韵)
文|东篱把盏
簌叶庭前落,忧人倚月听。
殷茵时已没,淡叹声逾清。
无寐思君楚,空心掩泪莹。
此情寄孤雁,丽日待回声。
长安旧人评:这首诗仄起五律,这首诗我不太懂,用词比较“新颖”,殷茵、思君楚、丽日,这首诗对仗没问题,而且这种对仗需要功底,已没对逾请尤其不错,但是作者在文章运用上有些欠斟酌。
七律·秋声(平水韵)
文|Pengzhenguang
斗指西南庚虎挪,商声金鼓转天河。
五更蝉噪魂哀绝,三峡猿啼肠断歌。
飒飒秋风榆塞雁,萧萧木叶洞庭波。
月霜满地籁初寂,一夜惟蛩欢唧窝。
【行者点评】
这首诗首联比较忽唬人,估计能明白的人不多。斗指北斗,庚虎指即白虎。 指二十八宿中位于西方的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因庚在五方中属西方,故白虎又称“庚虎”。商声是指五音中的商调,《礼记》曰:‘孟秋之月,其音商。’ 郑玄 曰:‘秋气和则商声调。’”金鼓不知道具体提什么,根据度娘的解释是战鼓,天河是银河。所以这一联绕了一大圈就是说秋天到了。个人认为太啰嗦了,而且不百度看不太懂。
颔联写秋声,我只能说这一联是为了对仗而凑的句子,今天这首我可能会批的比较重,作者勿怪。出句的五更是指凌晨四点到五点,这个时候蝉噪,太吓人了吧。那午时得多热啊,这还是秋天吗?对句的三峡又是怎么来的,我有点乱了。尤其“肠断歌”,不能这么凑韵。
颈联写秋景,对句写的榆塞指边关,也专指山海关。对句写洞庭湖,天南地北,是什么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前面没有任何交待。
尾联出句写秋景,对句写秋声。“欢唧窝”是什么?
纵观这首诗,全诗是在凑,毫无章法,而且作者还选择用平水韵。建议初学者先练习用诗的语言进行表达,不要使用平水韵 ,先从新韵开始。
这么重的批完了,也不能不肯定作者。对仗极工,除了颔联的绝对歌外,而且全诗没有出律之处。正因为作者能做到这点,更建议作者先练习表达,而不是一上来就挑战难度。希望作者调整一下自己的方法,早日取得长足的进步。
五律·秋声夜读(中华新韵)
文|南风窗
秋晚露寒生,竹书就豆灯:
好男清秀色,娇女俏颜容。
忽有敲窗雨,全无入玮风。
偶闻儿吵夜,似透母轻哼。
【行者点评】
这首诗整体来说写的不错,起承转合比较清晰,不过这首诗的问题很多,所以这首诗我还得批,请作者别怪我。
1、“秋晚露寒生”建议改下,作者为了合律把“寒露”改成了“露寒”。
2、颔联对仗从字面看对的没有问题,但是仔细一断句就不是很好了。“好男 / 清秀 / 色,娇女 / 俏 / 颜容。”,最好这两句断句一样。颈联同样的问题。“忽有 / 敲窗 / 雨,全无 / 入 / 玮风。”,而且玮这是错别字,这个玮是玉的意思,作者应该是想用帏。但是帏出律,所以强用了一个玮字。作者也可以是将玮字解释成美好的意思。但是这种操作不太好,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了。建议换个字。
3、尾联与夜读有什么关系?全联游离全诗之外。
五律·秋声(平水韵)
文|高天
吾声焉可唱? 唱也总成叹。
雁叫千云裂,虫鸣四野寒。
欧阳笔难赋,客子泪空弹。
悲喜谁知我? 心同一叶丹。
【行者点评】
这首诗全诗全秋声,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首联将秋声暗拟成人,自问起联。我的声音可以歌唱出来吗?当然可以,只是人们唱出来后只是一些哀叹而已。这一联起的很好,很吊胃口。
颔联和颈联都是暗承这个叹字来写。"雁叫"和“虫鸣”都是表达一种哀愁之情。欧阳指欧阳修,赋指欧阳修的《秋声赋》。颔联从景的角度来阐述“叹”,颈联从人的角度来阐述“叹”。
尾联又回归秋声本身,我的喜怒哀乐又有几人知道呢?只有我的心如同枫叶一般。
作者这首诗的起承转合值得初学之人学习。作者从秋声自身起,然后将感情拓展开,最后又收回归秋声自身。不过尾联结的我认为可以结的更好,最后一句说到枫叶,将读者由秋声引到了秋色,建议还是回归秋声为好。
七律·秋夜宿古寺(平水韵)
文|玲
归来秋色晚,古寺欲留人。
风竹敲清韵,禅音化落尘。
何须共天籁,犹意觅空身。
世事皆不待,谁言呓语真?
【行者点评】
这首诗标题写《秋夜宿古寺》,这个标题的关键字是“宿”字。
首联说“回来之后天气已经很晚了,远处的古寺好像对我依依不舍似的”。这个“归”字和“欲”字完全跑题了。有了首联的“欲”字,后面的颔联意思也变了,变成了作者对古寺的想像,我想这个时候古寺应该是怎么怎么样。很自然就又有了颈联的感慨和尾联的“世事皆不待”。所以这首诗从首联的两个字开始就偏离了标题。而且最后一联的“呓语”是梦话之意,本来就不是真的,何来“谁言呓语真?”。所以作者这首作品需要大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