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老师相识,缘于一块“三角糕”。
那日,中午闲来无事,惦记着第二天无早餐,逐下楼,往学田湾街面上寻去。
有点年味的街道,人流熙熙攘攘,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我拐着脚,小心翼翼往前走。买点什么好呢?一边走,一边寻思。是常态化的馒头,还是包子?或者花卷什么的?
走进一个拐角,香味扑面而来。我转身,寻着香味而去,猛然间,在街面转角处,一张桌上放着一堆热络的三角糕映入眼帘,旁边的电洛灶台上,正热络着冒着热气的糕点。我仔细看,糕点面皮拷得微微的黄,犹如夕阳西下的光,金灿灿的。断面切口处,能见到一层一层蓬松且附有韭菜的肉质,看着让人垂涎欲滴。“你这个多少钱一个?”
两元。”一个中年人回答。
好吃吗?我问。“不好吃不要钱”老板望着我,笑嘻嘻的说。随即,他一边说,一边用夹子将一块三角糕麻利地装入袋中,顺手递向我。他的热情瞬间让我没了疏离感,话卡子打开……
经攀谈;知道老板姓王,老家潼南,今年59岁。他个子不高,大约1.6米吧,家中有四个子女,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目前,有两个女儿已经结婚,最小的一个是儿子,还在上大学,他说。我诧异,你太能干了,四个娃儿,着罚款了吧?“当然,不过,只有最后一个幺儿着罚了款,其他的两个都躲脱了。如果不是为了幺儿,我才不来摆摊呢,他幸幸地说。”
“你太能干了,居然养了四个小孩。”我不由得向他竖起了大指姆!
都是同龄人呀,你看,我才养了一个小孩,还费神费劲。王老师,我真的佩服你惨了。我笑着对他说。
莫佩服、莫佩服,都是生活所迫呀,哪像你们城里人,有工作,不愁吃不愁穿的,不像我们农村人,娃娃多,生活拮据,亚历山大呀。得努力挣钱,还不敢大手大脚花。见他说于此,我只能如此这般的,将我的情况说与他听……
其实,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呢,都是农民出生,都是60后,同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底层人。唯独不同的是,他能干,我平庸。“你在我面前,算是事业成功人士了,至少,你替国家贡献了四个娃娃。我一半玩笑一半真与他说道。
走时,我打开微信,准备付款。他的一个手势:“不用了,你拿回去看看好吃不,好吃的话,下次再来买嘛”。抛不过他的执拗,我将手机放入裤兜。笑笑,说了声:谢谢!
我提着装有三角糕的袋子往车站走,回头,只见,他又忙碌在香味袅绕的灶台中。
至此,王老师给我留下良好的印象;从此,我常常有意无意的,去他的店面坐上一坐,闲聊。随后,开启了熟人到朋友时代。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少了信任,多了距离感。我们缺乏的,是交流,是信任,是一块三角糕的距离。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