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绿骏马
很长一段时间,想梳理认知升级的概念。尤其学习“吴伯凡·认知方法论”之后,如坠云里雾里。点开文章,一切尽在掌握,合上书本,头脑一片茫然。“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是穿过身体的知识,都是散乱飘忽的信息,像大街上迎面走过的路人,看得清他的长相,却无法说清他的模样。
试图从杂乱的线头中理出头绪,谨防挫败感愈演愈烈,淹没了认知升级的热情和信心。
找到第一个线头,原始舒适区。
人类最原始的舒适区是我们的母体。我们有了生命,却仍要依赖母亲的身体供给养分。无须思考,没有烦恼,不会有失恋的痛苦,没有KPI的缠绕束缚,一切得来理所当然。
当我们被护士抱出产房,开始用自己的肺部呼吸自由的空气,那一刻,没有人再能回到母体,人人都脱离了原始舒适区。人类的记忆深处,永远无法忘记那个美好的所在,始终在找寻超越现实最舒适的“母体”。从那一刻起,我们有了认知,在此之前认知为零,即原始舒适区=0认知。如果这一公式成立,那么,我们离舒适区越远,认知的水平也会越高,反之则接近于零。
提升认知,必须远离原始舒适区,告别懒惰、僵化和自我满足。如果将每个人的舒适区看成一个圆心,那么认知的半径越长,则认知的边界越宽,认知的面积越大。
每划出一个圆,我们随之变成这个圆潜在的囚徒,只有再次跨出当下的圆圈,才能让认知再一次升级,边界再一次扩大。只要认知停下前进的脚步,自己将被困在原地。每一次认知的升级,都是对原有认知的一次打破和远离,这种跨越的本质是一种撕裂的痛苦。
没有人无缘无故喜欢走出舒适区,迫于生存,迫于压力,迫于野心,有人放弃原有的生活,打破人生的轨迹,于是走出一段无法预料的人生。认知升级在某种程度,是与原来的自己挥手告别,完成一次痛苦的决裂。认知升级注定遭遇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搞清认知升级的底层心理基础,清楚的明白一件事:认知升级与痛苦成正比。
第二个线头,高带宽连接。
认知是什么?是神经元之间建立的一个固定的连接。
人有860亿个神经元。无数神经元中的每一个和另外一个的连接,是随机、偶然的,如擦肩而过的路人,每一张脸都只是一面之缘,如同从未遇见。神经元的连接如出一辙,只发生过一次连接,等于什么都没有发生。这可以解释一个现象,我们一遍遍刷屏手机,查看新闻,并没有掌握实质性知识,基本在做无用功。你觉得在获取信息,其实只是有过一面之交,毫无意义可言。
强化认知,是学习的规定动作。只有那些一起同甘共苦的兄弟才能成为死党,铁哥们。他们之间有时间上的强化和连接,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同样需要这样的强连接,只有神经元一次次被唤醒,一次次被碰撞,稳固性才会一次次被加强。
当神经元与神经元持续保持这种连接,他们之间就会形成默契,变得坚实,最终当某个神经元受到刺激,那边的另一个神经元会马上做出反应。两两连接的高带宽一旦形成,技能的掌握和认知的升级即告达成。
习惯同样是一种高带宽连接的产物,这让刻意练习,反复强化成为认知升级的必经之路。
第三个线头,盲维。
这是吴老师杜撰的新词。盲点是看不见的点,由于受各种限制和约束,使得我们对某些点缺乏感知。但是,比盲点更致命的是“盲维”,对某个维度缺乏应有的意识和感知。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个经典桥段。职业杀手里昂被警察包围在公寓里,无路可逃,警察一波波进入公寓,莫名其妙的死在公寓过道里。观众心生好奇,面对武装潜入,重兵压境的特警,里昂如何凭一己之力全身而退。这个跳出包围圈的维度,就是我们不曾想到的盲维,如果想知道他如何逃出升天,请观看这部影片。
好吧,透露一个细节。在第一波警察进入公寓后,房门关闭,随之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当房门再次打开,警察全部躺倒在地,接着又一波警察进入,重蹈覆辙。原来,里昂藏身最不被想到,最容易忽视的走廊顶部,并巧妙换上死去警察的制服,趁乱混出公寓。
这是一个典型的盲维案例。警察在平面上搜寻信息,忘记房间里还有一个维度:高度,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信息。
谈恋爱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场景。小伙子在电影院门口苦苦等待,姑娘迟迟未到。原本准备一肚子的甜言蜜语,等待中发酵成满腔怒火,于是一场电影变成一场“战争”。如果小伙问问自己,“看电影的目的是什么”,马上会想到,为增进感情。如果脱离这个维度,认知就陷入一种盲维的状态。
盲维的概念让我们意识到: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存在天然的缺陷,或者是由于某种场景让我们遗忘、忽略最重要的一个维度,以至于让我们陷入一种挣扎的状态。
认知升级,在某种程度上是认识维度的升级,不限于单一思维的局限,让视野和角度变得更加多维。
每个人都无法回归母体,每个人都在强化知识的连接,每个人都将告别无知,远离盲维,实现思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