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间便已经走到月底,拖着五月的尾巴,除了忙碌还是忙碌。还来不及细看,桃花早已经谢了,荷花也早就开过了,似乎好久都没注意过日落日出,也没注意过星光月华,时光就这样忽地一声飞过了。
自从做了微商,这一个多月以来整日都在忙,从早忙到晚,等儿子都睡下了,再继续读书码字,忙到半夜。虽忙,感觉却是充实而愉快的!
用卖涂涂乐的钱买了平板电脑,还给儿子买了一个国学经典听读机,每天下班回到家,孩他爸已经备好晚餐。饭后一家人散散步,回来听着轻柔的古典音乐,儿子写作业,我也写作业,一切都那么的美好!
有时看到儿子一边画画,一边哼着小曲,非常投入,非常专注,感觉心一下子可以柔的滴出水来。每每这时,我便会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那时的我也是酷爱画画的,只是那时家里比较穷,父母也没有太好的教育意识,一门心思要求把语文数学英语学好,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再嫁个好男人,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终究是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期望,没有考上大学。早早的就出来打工,吃过苦,受了挫折,才知道生活的艰辛,才知道知识的重要。于是,边工作边自学进修,日子忙碌而充实。
如今,又找到了那个时期为梦想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的感觉。尽管那些远去的时光里,有着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可正是边工作边读书的经历使我懂得了许多,也明白了为生活奔忙的意义所在。
曾经埋怨过父亲的无情,憎恨过父亲重男轻女的偏爱。在我最需要父爱的年龄,父亲连一个拥抱都不曾给予,没有快乐的童年,不知道在父亲怀里撒娇是什么感觉。高考落榜后,父亲一句“既然考不上大学,而且你也成年了,以后靠自己打工养活自己吧!”从此,便没有给过一分钱,读书,工作,生活,一切靠自己!
直到结婚生子,看着父亲对儿子的溺爱,让我深刻明白了儿童时代父亲的不易!在那个物质贫困的年代,父亲一个人工作,养活七口之家,还要供我们兄妹三人读书,实在也是很无助又无奈的事情。
有句话说的好:不要怪父母给的太少,也许那已经是他们的全部,想要好的生活自己挣去!可恨自己明白的太晚!如今,父亲不在了,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懊悔,遗憾,自责,常常纠缠着我。为今之计,唯有好好生活,好好培养儿子,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说到这,就想起了今天晴悦写的《犯愁》,讲的是几个年轻人的啃老故事。二三十岁的人了,不工作,不恋爱,没有男人的担当,不懂什么叫责任。看了就让人生气,真恨不得一巴掌拍死!
“啃老族”的种种行为不仅让父母寒心,让旁人痛恨,也让整个社会处于尴尬境地。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目前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可见,中国的“啃老”似乎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对于这样的现象,有人认为都是高房价造成的,也有人说其行为是不孝的,还有人觉得无所谓,说什么好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从表面上看,“啃老”现象,只是增加了父母的经济压力、精神负担,伤害了父母的身心健康、晚年幸福。实质上,对“啃老族”自身的“伤害”更大!
因为“啃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所学的知识即便不会流失、遗忘,也会老化、过期;因为“啃老”,不愿走出家门,不愿闯荡一番,不愿打拼一场,怎么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因为“啃老”,长期窝在父母家里,容易产生自闭心理,无法融入社会,还会影响心态健康,形成畸形心态,导致性格孤僻、怪异,既不自信、不活跃,又不开朗、不阳光,谈何人格独立?生活独立?不能自立,又何谈自强?
其实,年轻人“啃老”,做父母的也该反省反省。作为家长的你,在孩子年少无知的时候,是否相信过他们的生活能力?是否告诉过孩子该承担的责任一定要学会自己承担?是否教过孩子只有独立发展才能具有独立的人格?
当然,你也许会说,有哪个父母不是全心地毫无保留地爱孩子?!有哪个父母不是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最好的带给孩子?!可是,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只能扶孩子上路,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他的路要靠他自己走,只有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只有恰到好处的爱,才是最好的!
现在想来,真的要感激父亲曾经对我的苛责,感激父亲没有把我养在温室里,没有无限的满足我的渴求,没有对我大包大揽,更没有对我听之任之!如此,今天我才能做个独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