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公元216年)
1、
春,二月,魏公曹操回到邺城。
2、
夏,五月,进封魏公曹操为魏王。
当初,中尉(就是汉朝的执金吾,相当于邺城警备司令)崔琰向曹操举荐锯鹿人杨训,曹操礼聘杨训。等到曹操进爵为王,杨训上书称颂功德。有人讥笑杨训阿谀浮夸,说崔琰举荐失当。崔琰从杨训处把奏章草稿取来观看,给杨训写信说:“看了奏章,事情是好事,但是,要看时机!时机!会有变化的时候。”崔琰的本意,是说那些讥议的人,喜欢谴责别人,而不近情理。当时有跟崔琰平时有矛盾的人,告发说崔琰“态度傲慢,怨恨诽谤,心怀不逊之意。”曹操怒,将崔琰逮捕下狱,剃光头发,罚做奴隶苦役。之前告发崔琰的人又举报说:“崔琰做奴工,直视宾客,胡须卷曲,好像怒目而视的样子。”于是曹操将崔琰赐死。
尚书仆射毛玠感伤于崔琰无辜,心中不悦。于是又有人告发毛玠口出怨言,诽谤魏王。曹操再逮捕毛玠下狱,侍中桓阶、和洽都替他讲理说情,曹操不听。桓阶请求调查事实。曹操说:“举报的人说,毛玠不仅诽谤我,而且因崔琰的事而心怀怨恨,这是捐弃君臣恩义,妄为死友怨叹,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和洽说:“如果真想举报者说的那样,那毛玠罪过深重,天地不容,臣也不敢为他辩护,而枉顾君臣大伦。但是,毛玠多年蒙受大王恩宠,刚直忠公,为众人所忌惮,他不至于做出这种事情。当然,人心人情,也很难说,关键在于调查事实,对毛玠和告发他的人都要调查,才能得到真相。大王圣恩,不忍将他交司法部门审理,反而使是非曲直不能分明。”曹操说:“之所以不予拷问,是让毛玠和举报的人双方都能保全。”和洽说:“如果毛玠真有诽谤主上之言,就应该在街市斩首示众;但如果是举报的人诬告大臣,误导主上,却不加以调查,臣心中不安。”曹操仍然拒绝调查,毛玠于是被免职,终老于家。
当时西曹掾、沛国人丁仪当权,毛玠获罪,丁仪起了大作用,群臣畏惧他,路上遇见都不敢正眼直视。唯独尚书仆射何夔及东曹属、东莞人徐奕不事奉丁仪。丁仪诋毁徐奕,外放为魏郡太守,幸而靠桓阶帮助,免于被害。尚书傅选对何夔说:“丁仪已经陷害了毛玠,您也稍微低一下头。”何夔说:“行为不义,那只能害自己,哪能害别人!况且他心怀奸妄之心,立于明主之朝,他能长久吗?”(为丁仪被诛埋下伏笔。)
崔琰的堂弟崔林,曾经与陈群议论冀州人士,称赞说以崔琰为首。陈群认为,崔琰的智慧都不足以保全自己,贬低崔琰。崔林说:“大丈夫也有偶然遭遇之事罢了。如果像你们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可贵呢?”
华杉曰:
崔林原话:“大丈夫唯有邂逅耳!”崔琰遭遇的事,是不是偶然呢?曹操为什么拒绝调查呢?曹操是不是明主呢?
可以说,曹操“明”,“明”得很!他心里明镜一般的明白,他根本不关心崔琰和毛玠冤不冤,只是他刚刚封了魏王,进一步逼近皇帝,这时候,任何一点不同的声音都要即刻压制下去,谁送上来,就收拾谁。处理崔琰和毛玠,是释放政治信号,这两个人越是位高权重,越是有刚直忠公的名声,信号就越强,其他人就越不敢说话。崔琰毛玠都要处理,你算什么呢?
曹操拒绝调查,因为调查就要拷打,他说是为了保全原告被告双方,这是真心话,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仁至义尽了,到此为此,也保护了后面的人,不要乱讲话,就都没事了嘛。但是,和洽不懂得他这番“苦心”,都是屁股指挥脑袋,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太能进入那个位置的逻辑。
陈群说崔琰智不足以保全自身,这是孔子的标准:“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国家有道,能当官任事;国家无道,能保全自己免于刑戮。崔琰没做到后一条。曹操算是有道明君,但是在加九锡的时候,死了荀彧,封魏王的时候,又死了崔琰,这不是在重复一样的事吗?崔琰怎么不吸取教训呢?他写信给杨训,意思含糊,不管他的“本意”是什么,不以为然是无疑了,文字被人发挥解读,自己也有责任。曹操杀他,没杀毛玠,曹操是分得很清的。
君子明哲保身,保身,一是不同流合污,二是保全自己。不说话,不抢先赞美,就达到不同流合污的标准了,说话,而说的话不是赞颂,好像很“客观”似的,“客观”就是不逊,因为你是臣,不是“客”,就会遭来杀身之祸。
大丈夫处事,唯义而已,什么是义?义者,宜也,该怎样就怎样。在这个时候,坚决支持曹操是义呢?还是匡扶汉室是义呢?君臣大伦,是和曹操的君臣大伦呢?还是和献帝的君臣大伦呢?他们当然都是曹操的臣,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下,总是有精神的迷雾,让人不能明哲保身。明哲者,明于事,哲于理,事和理,都不明白。
3、
五月一日,日食。
4、
代郡乌桓三个酋长都称单于,仗恃自己的势力,恣意骄纵,太守不能治。魏王曹操任命丞相仓曹属(掌管仓储的助理)裴潜为太守,打算给他精锐部队。裴潜说:“单于知道自己行为放横,如果我带的兵多,他们一定惧怕,不让我入境;带的兵少呢,对他们又没有威慑力。应该以计谋图之。”于是单车赴任,单于惊喜,裴潜恩威并施,单于们全都慑服。
5、
当初,南匈奴久居塞内,与编入户籍的汉族居民相同,但是不缴纳赋税。议事的人担心他们人口繁衍,难以控制,应该早做防范。秋,七月,南单于呼厨泉入朝于魏,魏王曹操于是将他留在邺城,派右贤王去卑监国。每年给单于供应棉布、丝绸、钱、粮,就如列侯一样,子孙传袭其号。又将他的部众分为五部,分别遴选贵族担任统帅,选汉人为司马监督。
6、
八月,魏国任命大理钟繇为相国。
7、
冬,十月,魏王曹操出兵攻打孙权;十一月,大军抵达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