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落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众多的兴趣班,这无疑是当代焦虑的中产阶级父母的标配。孩子还特别小的时候,我一个发小就跟我说:我在你这个阶段和你的想法一样,没必要给孩子上太多课外兴趣班,但是等你孩子上了学了你就知道了,周围的孩子都上,你就身不由己啊。
孩子幼儿园刚上中班,就应验了我发小的说法。我们家人接孩子和其他家长一聊,有的孩子已经上英语一两年了,还有的上舞蹈、钢琴、小提琴、橄榄球,家长群里几个家长在团报什么武术、跆拳道之类的,问要不要一起。和同事一问更是这样,游泳、线上线下英语、钢琴、围棋、国际象棋……,全民父母皆焦虑啊。
是啊,谁听了都会焦虑啊,我们家孩子还什么课外班都没学呢。正因为这件事情的普遍性,从这本书中我也找到了答案:给孩子报兴趣班,重质不重量。
比如说艺术类兴趣班吧,比如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素描之类的。让孩子尽早并尽可能的多接触艺术是有益的,但在兴趣班的选择上,我发现很多兴趣班或者艺术学校教的都是一板一眼的技巧,过早的强调和练习技巧,而忽视了让孩子对艺术之美的感受力,反而有害无利。
我们自问对于孩子兴趣爱好培养这件事情是认真想过的,虽然也会受到焦虑的影响,但我们也有定术。首先我们体验了很多的兴趣班,按照体能类、思维类、语言艺术类进行了划分,再从孩子感兴趣的课程中各选择了一项进行学习。
体能类我们选择了一周一次的篮球班,孩子喜欢玩水,所以暑期会把篮球替换成游泳班;思维类我们选择了围棋,等到学到一定阶段,我们会把围棋换成编程。语言艺术类除了英语是我们替他选择的,表演、舞蹈、泥塑都是他自己要在学校报的课后延时班。
虽然我们希望他能在学业不紧张的时候多接触一些兴趣爱好,但是我们也在控制报兴趣班的数量,就像书里说的,给他多一些留白的时间。生命除了速度还有深度,人生除了数量还有质量。感知艺术比艺术技巧更美妙,对生活的宽广体验和理解来源于孩子自发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受。
简宝玉读书打卡_该不该给孩子报兴趣班?-《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