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课程内容
没有一个单独的你,也没有一个单独的我。我们总是有一个我的立场和一个你的立场,这样就把彼此割裂开来,形成一个二元对立的状态。
当我站在我这边的时候,我自然是看到我的视角范围能看到的事物,而看不到你的视角范围能看到的事物;当我移动到你的位置时,就能看到你看到的范围。
就如盲人摸象,每个人都以为我看到了真相,但其实只是看到了事实的一部分,并不是完整的真相。我们总是把自己片面的见解当成是绝对的事实,进而否定掉其他人的见解。也许我们都只看到了真相中的一部分,都没有看到完整的事实。很可惜人们通常不这么想,因为人的自我太强大了。
庄子的哲学是要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去看到被我们否定掉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看到更完整的事实。只有整合起来才能看到全部的真相。客观的去看待一件事一个人,不要只看自己心里想看到的。我们往往只是在用我们的偏见和成见去框一个事情的其中一面,把它当成是真相。
没有对错,只有不完整的真相。可是我们总是把自己看得到当成真相,进而去批判别人的对错,这和盲人摸象的盲人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为这些是非争论的伤肝伤肺,其实毫无意义,但我们沉迷于此不可自拔。
有对方存在是因为有我存在,有我存在就有对方存在,这是同时存在的,是共生结构。就如有白天就有黑夜,有高就有矮,有粗就有细,有大就有小。。。当一个新生命降生,那死亡也就开始了。放到意识层面来讲,当我们与任何人产生辩论、冲突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觉知:我们俩是把同一件事情各自看到了一个面相。我们要做的是彼此协作,拼装成更完整的真相,而非斗争。把更多的面相收进来,才能拼装出一个更完整更幸福的愿景。
我们往往容易否定这个,肯定那个。不要否定生命中的黑暗面相,要看到更大的整体。
更高级的境界是:心中的二元对立不存在了,从二元到合一。没有我没有你,只有我们,我与你合二为一。
整合:能否从你讨厌的批判的不屑的人、事上去看到对你有用的信息?你讨厌的往往正是你缺少的部分,对方只是显化了一个你需要的看到的事实。
用任何你讨厌你抗拒你不屑的东西,从此以后让这些东西不再阻碍你,而是去扩充你的生命能量。不要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批判,那对我们的人生没有一点建设意义。
就让这些我们生命中的对立面,成为我们扩充生命能量的又一个源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看到更完整的事实,才能让我们活得更丰富,活出更多可能性、更幸福。
和盲人摸象中的另外的盲人统合起来,以此看到完整的真相。我们生命中的一切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经由别人显化了其他的部分让我们看到,我们经由统合别人为我们显化的部分去看到生命更大的真相,这样的人生很好玩!
■所感
几年前去吴哥旅行,对由印度修缮的塔普伦寺印象深刻。
500年的大树与墙体连为一体,大部分国家通常的做法是把树砍掉,再把坍塌的墙体重新盖起来。而印度对塔普伦寺的修缮出乎人意料,在墙与树之间做着微妙的平衡,使树能够继续存在、生长,最大程度保留了发现时的模样。那时听蒋勋老师的《吴哥之美》,第一次听到了佛经中关于‘共生’的说法,但一直觉得那是宗教,与我很远。现在听庄子修心课才真正理解‘共生’一词的含意,生活中处处有‘共生’啊。但大部分时候我的做法,也与其他寺庙得到的处理结果一样,往往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舍弃另一部分。厌恶一件事的做法、不屑一个人的表现,总把原因推诿到这件事情或者这个人身上,很少去想自己的问题。我所看到得就一定是事实真相吗?是否看到的也只是大象的一部分呢?是不是因为我的片面认识、我的固有思维模式造成了这种看法?是不是自己过于武断?
昨天年会,有同事抽到幸运奖上台领奖。因为对他一贯看法是:太能吹了。所以当他张嘴各种感谢信手拈来时,我们也是一通耻笑。可是今天我再想想,如果是自己上台临时发挥的话,又能讲出什么话?我这不善言辞的人,肯定还不如人家呀。说他信口开河也罢,这也是人家的特点甚至是优于我的地方,起码人家敢讲、有自信啊。那么我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人家呢?换一个角度看待一件事、一个人,也许还能把缺点变成对方的特点、优点。这何尝又不是在扩充自己的生命能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