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讲故事是智人的特长,那么尼特什·提瓦瑞一定独得上帝恩宠,追封“故事小能手”称号一定没人反对。
早闻大名,但刻意避开所有影评,甚至所有关于这部片子的任何剧透。
昨晚,加班加点看完,思绪泉涌,内心挣扎再三,在这副小身板儿再次对我发出警告前,乖乖躺平,然后似乎彻夜不清不楚的乱七八糟的梦境。
电影的主题,看过的都能看明白,没看的估计也能听闻一二,我就不再炒熟饭了。
整个的观影过程,愉悦,相当愉悦!笑点泪点齐飞,演员无论无论外形还是情绪都很到位,表演也很饱满富有张力,多次的摔跤场面拍得很有层次感,且极有竞技观赏性,顺带扫盲摔跤比赛规则,总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不过,在观影方面,作为一个爱找事的死孩子,我当然也喜欢这样一个热闹又热血的故事,但我对躲在黑暗角落里,扮演命运之手的导演似乎更感兴趣。
此剧有惊喜,值得玩味。
导演企图用反套路戏弄你,当然,毫无疑问,第一次他成功了,但第二次,你立马警惕反套路,果不其然,下一个镜头,你内心的解读台词被一字不落的“照搬照抄”。但,你并不恼怒,像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互动:看吧,这次我没有被骗到哦!但还是欣赏你的机智啦!
两次过招,且听我细细分解(有些微重度剧透,请慎读):
1
当吉塔(我们的女猪脚),放假从国家体育学院返乡,年少轻狂,自认见过世面,质疑爸爸的训练方式过时且一成不变,于是父女之间的第二次对抗(第一次请自觉回去补功课)就这样避之不及的猛烈开场。
前面已经铺垫好,吉塔所在体育学校的训练环境松弛,且女主开始情窦初开,训练心思遭受到了有意无意的拉扯,她开始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女生该有的柔美。(其实如果不是巧妙地故事结构,我都觉得训练是件反人类的事情,没有童年,没有生活,甚至没有性别。)总是,就是我们的女主到了叛逆期,也是最容易受环境影(误)响(导)的时期。
按照一般的套路,光芒四射的主角光环,我们的冠军爸爸该好好教训下这只小野牛了。然而,这只被挑衅激怒的小野牛,发了狂似的想要证明自己无比正确,而你就是过时了。
然,虎父无全女啊!随着,对抗继续,镜头突的一晃,阿米尔汗老爸明显心脏不适,或许还有眩晕,明显体力不支,但一心取胜的女儿全然不知,拼了命的将身体极度不适的对手扣板着地。虽然我们的冠军爸爸表现出一名竞技者卓越的韧性以及忍耐力,但胜负已定,隔着屏幕我依然感受到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英雄迟暮的苍凉以及无力感。
Why?为什么这样演?
女儿得意的扬长而去,阿米尔汗爸爸呆坐在女儿年少时的训练场,注意此处是静默的镜头,只有背景配乐。对此,我已经满意了,因为没有国产剧做作突兀的旁白。眉头紧锁,目光幽暗,深远的就像黑夜里的海,你在想什么?是目睹女儿误入歧途越走越远却无法规劝的无奈?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却是烈士暮年的无力感?还是对自己初心的拷问?故事还要怎么继续?
这一切的一切,在随着女主一次次的战败,女主妹妹一次次的捷战登顶全国冠军的对比下而得到了解答。阿米尔汗爸爸对自己一手培养出的第二个全国冠军,非但没有喜笑颜开,反而无奈且沉重的对小女儿说:如今,你也要去国家体育学院了,而我,却比以前更老了。潜台词是,在体育学院的教化下,你将成为第二个黑化的吉塔,而我可能连跟你比划的力气都没有了,还怎么告诉你,我的孩子呀,那些看似美好的都是蜜糖砒霜?
后面,我明白了,导演的意图:那就是强化主题,点出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外力只能是助推作用,而非主导作用。
见缝插针,补一句,我总是对国家队教练出场的第一句话感到莫名心寒与愤怒:从现在起,你们忘掉所有以前的训练方式,只练习我交给你们的。这让我很难过的想到:大学的某堂课,听得认真的学生想要提问,老师很不耐烦的打断:这位同学,我们下课再单独讨论,今天的课程量比较重,我先讲完。这种照本宣科,真是叫人生生的绝望。今天看到一句话,说得极好: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我时常觉得自己是这种教育体制下的试错品,唯一乐观的是,我在努力自救。也导致,我认为若是教育自己的宝宝那是一项非常宏大的工程,首先我得自己内心足够强大,有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的勇气,让孩子不用琴棋书画面面俱到,而是天真的感受到童年生动的一年四季:百花盛开的春天,漫天飞舞萤火虫的夏夜,落叶飘飘的静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冷冬。不用逼迫他屈于“职业”,哪里热门哪里钻,而是让ta自由成长为一名独立的、有趣的、有思想的人,这样,无论任何环境,我相信ta都不会过得太差。
2
第二次,是最后一场比赛。
阿米尔汗爸爸被莫名其妙的骗走,当然是狭隘的国家队教练干的龌龊事儿。
常见的套路是,战场上紧张厮杀,镜头当然是场上,观众席的来回切换,制造令人窒息的不安感,然后在正面角色眼看就要落败的情况下,主角突然出现,有如一剂鸡血,然后一鼓作气,击溃对手,群众拍手叫绝。
但很显然,这次我谨慎了,尽管镜头依然是,陷入焦灼战况的吉塔急需爸爸的出现,一面又是观众席本该稳坐指挥台的爸爸的空座,再一切换又是焦躁不安想要破门而出的阿米尔汗爸爸,我忽然不再猜测导演下一步怎么安排,而是笃定:直到比赛结束,爸爸是出不来了。就像一个学骑车的孩子;经过摔打,慢慢的在爸爸扶着后座的情况下,可以稳稳前行,但只有当爸爸真正放手的那一刻,才是这个还在真正成长蜕变的时候。
所以我们的吉塔,这最后一场战役必定是只有自己孤战,带着爸爸启蒙给她的信念,这才是对主题最有力的强化。
果不其然,下一秒镜头,导演终究是按捺不住点题了,放出一个回忆似的镜头,对白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爸爸不能每次都来救你,我只能叫你如何去战斗,但你必须靠自己,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好,一比一,打平。
瞧吧,是很有意思的一场观影体验呢,在被我重度剧透的情况下,依然想要观看的孩子,才是真爱吧。管他呢,开心最重要。
希望国内的各路大神们,不要跟风拍什么《战斗吧,爸爸》、《翻滚吧,爸爸》之类的,毕竟时代背景不同,其中的三观也不见得要全盘认同,要拍就拍《颤抖吧,爸爸》,然后再加一句熊孩子必备台词:颤抖吧,爸爸,那是你的梦想,不是我的。必会引起广泛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