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家谱
家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也是一个家族心灵的磁石,更是一个家族灵魂的归宿。不管你身在哪里,只要你是中华儿女,只要你是炎黄子孙,那么对根的认同感,就会是一样的强烈。
在老百姓心中,根就是一个家族的起源,而根在他们心中的具体标志物,就该算是家谱和祖坟了。祖坟,就是一个家族逝去先人集体埋葬的地方,先人们的集中埋葬,更是给后人的相聚,给后人的集体祭奠,埋下了伏笔。每年的先人逝世周年纪念日和清明节,后辈子孙都要给先人扫墓祭拜,这是一种对孝的传承,更是一种认祖归宗的具体表现形式。从天南地北赶来的儿孙们,此时聚在一起,人相互认识了,感情相互加深了,亲情自然也就浓了。
在祖坟前,对祖先的祭拜和怀念,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家谱就不是这样了。我见过的家谱,大多是一本书,或是几张大图,写在发黄的纸张上,夫妻就是一粒粒种子,埋在故土之下,生根发芽,之后长出枝干,这些枝干就会再次发展成新的家族,在这里,名字就是寄托,就是生者与逝者灵魂的归宿。
看着这些名字组成的家谱,你一眼就能看出自己从哪里来,你的根在哪里,你的叔伯侄孙是谁。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看得见的历史记录。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像那些改变时代命运的人,才有可能在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事实上是绝大多数人的名字,会被历史忘掉,而一些新的名字会诞生,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滚滚向前,像我们这些小人物的名字,也就只能出现在自己家族的家谱中了,只要你是这个家族的儿孙,不管职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在这里都会有你名字的出现。
当然,那些家族中的佼佼者,理所当然就是家谱中浓墨重彩的对象了,他们是这个家族一代代的荣光,一辈辈的骄傲,他们的故事和形象,会像高山一样,伫立在儿孙心中,是父母教育子女时最好的榜样,同时也是这个家族的脸面,与典型标志性人物,是这个家族的另一个魂。
而那些背离祖训带有劣迹的人,他们则是整个家族所不齿的,他们的名字,只能是也只会是一个符号而已,严重者,会被这个家族除名,死后也不得进入祖坟埋葬,这算是一个最严厉的惩罚了,他们活着给这个家族抹了黑,死后这个家族就会对他们进行这样的惩罚。所以,家族力量,在这时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就是一种弘扬向善积德的力量,就是一种家风传承的力量,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就是一种超越国家法律法规的力量,它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个家族的一切。
而对于一个人好与坏忠与奸的判断,就与这个社会有关了,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世俗的评价标准,就是大家公认的评价标准,俗话讲“得民心者得天下”,你生前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那么你就是一个好人,你就是这个家族的骄傲与自豪,你的事迹就会被这个家族写上浓重的一笔。
翻开这些泛黄的纸页,一些小人物就活跃了起来,一些小故事就生动了起来,他们都曾经是这个社会上活蹦乱跳的一份子,他们的脚步,也都跟随自己所在的时代,一路前行,如今被滚滚东逝的历史潮流一一带走,只留下这些名字,写在家谱之中,供后人怀念,而这些家谱,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尘世的根,和灵魂的最终归宿。
开在乡愁里的牵牛花
每个乡村,总有几条羊肠小道,通向外面的世界,多少年来,已记不清有多少人,从这些羊肠小道上走出去,又有多少人从这些羊肠小道上走回来,在这不停地进进出出之间,它就默默地记录下我们的生活足迹。二十多年了,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在这些羊肠小道旁,总是开着数不清的牵牛花,美美的,艳艳的,总能给你的目光与心灵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兴奋。
打工时代的今天,家园变成那么多人的故乡,如今熟悉的乡音,浓浓的乡情,也只能在对乡愁的回忆里出现,而那些绽放在乡愁里的牵牛花,张着大大的嘴巴,日夜广播着从遥远的故乡传来的消息,和浓浓的乡音。
我喜欢这些平凡朴素的花朵,它就像我乡下平凡朴素的乡亲们一样,在自己的土地上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生长,在自己的土地上开花,最后还会在自己的土地上结籽或结果,这是对故土深深的爱,这深深的爱,比我们这些逃离的人要忠诚许多。
每年夏天,乡亲们都爱坐在村子里的空场上,闲话家常,土地的墒情,庄稼的长势,天气的预报,还有谁家孩子的好与坏,这些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空场边上绽放着的牵牛花,就是他们最真实的听众,那认真调皮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忘不了,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采摘牵牛花时的情景,我们迈开小腿,疯狂地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疯跑着追逐着,遍地的牵牛花,在微风中,摇晃着自己的小脑袋,像是在为我们的狂欢舞蹈,大家争先恐后地选择那些颜色特别的花朵摘下来,握在手中把玩,玩腻了也绝舍不得扔掉,我们会把它们带回家,找一个空瓶子,里面装上净水,把牵牛花插在里面,这样这些小小的花朵,还能在装满净水的瓶子里,再开一阵子。
如今,迫于生计,我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城市里打拼。偶尔在城市的街道旁,或是公园里,遇到一朵牵牛花,就会带给我好一阵的惊喜,我会固执地认为,它是和我一样,从乡下迁移到城市里来的,我们的根,都在乡下。
在城市里住的久了,在欲望里呆的烦了,就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独坐窗前,想念远在乡下的牵牛花,这些开在我乡愁里的花朵,是记忆,是温暖,更是我灵魂最靠得住的玩伴,那些最美好最童真的时光,我们一起走过,而你就是绽放在我记忆中,一朵永远开不败的花朵儿。
叮叮当当的铁匠铺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年里叮叮当当的铁匠铺,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回响了。
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遍布乡下的铁匠铺,小小的火炉一直不曾熄灭,这些小小的火种,像是一粒粒星辰,挂在乡下的天空,闪闪烁烁。
铁匠铺一般都很简陋,因为不是住人用的,再加上那些年,人们的生活还不算富裕,只是为求生计盖起来的铁匠铺,没有人愿意往上面多搭钱,简简单单的盖起来,能遮风挡雨就行,房子可以凑合,但选址绝不能凑合,一定要把位置选在村头的豁亮处,两个好处,一是村头人来人往,方便招揽生意;二是不在村子中央,这叮叮当当的声音,不至于太扰民。
儿时的我,喜欢观看铁匠打铁,铁匠们先是拉动风箱,吹出来的风,催燃熊熊燃烧的炉火,此时把要打的铁,放进火中,靠着经验,待烧到一定程度时,就把烧得红红的铁块拿出来,之后放在铁墩上,便开始用大小锤子敲敲打打,别看这些健壮的打铁汉子,却有着一双灵巧的大手,一块铁,在他们不断的敲敲打打下,就会变成你想要的东西的样子。
靠着自己的力气和手艺吃饭,他们乐此不疲。那些流汗的日子,被他们敲打得有滋有味。手里的活忙完了,他们就会坐下来,抽上一袋烟,这些明明灭灭的火光,照亮他们一生明明暗暗的日子。
如今,那些能打动铁的汉子,都进城打工了,所以这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铁匠铺就平静了下来,炉火早已熄灭,唯有那风箱抽动时的声音,和打铁时叮叮当当的响声,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一些东西,会在社会前行的过程中被遗弃,就像这打铁,如今它只能作为一种记忆,在人们的舌尖上被偶尔提起,我是个念旧的人,多少年了,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响声,依旧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灵魂的家谱
家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也是一个家族心灵的磁石,更是一个家族灵魂的归宿。不管你身在哪里,只要你是中华儿女,只要你是炎黄子孙,那么对根的认同感,就会是一样的强烈。
在老百姓心中,根就是一个家族的起源,而根在他们心中的具体标志物,就该算是家谱和祖坟了。祖坟,就是一个家族逝去先人集体埋葬的地方,先人们的集中埋葬,更是给后人的相聚,给后人的集体祭奠,埋下了伏笔。每年的先人逝世周年纪念日和清明节,后辈子孙都要给先人扫墓祭拜,这是一种对孝的传承,更是一种认祖归宗的具体表现形式。从天南地北赶来的儿孙们,此时聚在一起,人相互认识了,感情相互加深了,亲情自然也就浓了。
在祖坟前,对祖先的祭拜和怀念,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家谱就不是这样了。我见过的家谱,大多是一本书,或是几张大图,写在发黄的纸张上,夫妻就是一粒粒种子,埋在故土之下,生根发芽,之后长出枝干,这些枝干就会再次发展成新的家族,在这里,名字就是寄托,就是生者与逝者灵魂的归宿。
看着这些名字组成的家谱,你一眼就能看出自己从哪里来,你的根在哪里,你的叔伯侄孙是谁。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看得见的历史记录。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像那些改变时代命运的人,才有可能在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事实上是绝大多数人的名字,会被历史忘掉,而一些新的名字会诞生,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滚滚向前,像我们这些小人物的名字,也就只能出现在自己家族的家谱中了,只要你是这个家族的儿孙,不管职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在这里都会有你名字的出现。
当然,那些家族中的佼佼者,理所当然就是家谱中浓墨重彩的对象了,他们是这个家族一代代的荣光,一辈辈的骄傲,他们的故事和形象,会像高山一样,伫立在儿孙心中,是父母教育子女时最好的榜样,同时也是这个家族的脸面,与典型标志性人物,是这个家族的另一个魂。
而那些背离祖训带有劣迹的人,他们则是整个家族所不齿的,他们的名字,只能是也只会是一个符号而已,严重者,会被这个家族除名,死后也不得进入祖坟埋葬,这算是一个最严厉的惩罚了,他们活着给这个家族抹了黑,死后这个家族就会对他们进行这样的惩罚。所以,家族力量,在这时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就是一种弘扬向善积德的力量,就是一种家风传承的力量,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就是一种超越国家法律法规的力量,它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个家族的一切。
而对于一个人好与坏忠与奸的判断,就与这个社会有关了,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世俗的评价标准,就是大家公认的评价标准,俗话讲“得民心者得天下”,你生前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那么你就是一个好人,你就是这个家族的骄傲与自豪,你的事迹就会被这个家族写上浓重的一笔。
翻开这些泛黄的纸页,一些小人物就活跃了起来,一些小故事就生动了起来,他们都曾经是这个社会上活蹦乱跳的一份子,他们的脚步,也都跟随自己所在的时代,一路前行,如今被滚滚东逝的历史潮流一一带走,只留下这些名字,写在家谱之中,供后人怀念,而这些家谱,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尘世的根,和灵魂的最终归宿。
开在乡愁里的牵牛花
每个乡村,总有几条羊肠小道,通向外面的世界,多少年来,已记不清有多少人,从这些羊肠小道上走出去,又有多少人从这些羊肠小道上走回来,在这不停地进进出出之间,它就默默地记录下我们的生活足迹。二十多年了,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在这些羊肠小道旁,总是开着数不清的牵牛花,美美的,艳艳的,总能给你的目光与心灵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兴奋。
打工时代的今天,家园变成那么多人的故乡,如今熟悉的乡音,浓浓的乡情,也只能在对乡愁的回忆里出现,而那些绽放在乡愁里的牵牛花,张着大大的嘴巴,日夜广播着从遥远的故乡传来的消息,和浓浓的乡音。
我喜欢这些平凡朴素的花朵,它就像我乡下平凡朴素的乡亲们一样,在自己的土地上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生长,在自己的土地上开花,最后还会在自己的土地上结籽或结果,这是对故土深深的爱,这深深的爱,比我们这些逃离的人要忠诚许多。
每年夏天,乡亲们都爱坐在村子里的空场上,闲话家常,土地的墒情,庄稼的长势,天气的预报,还有谁家孩子的好与坏,这些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空场边上绽放着的牵牛花,就是他们最真实的听众,那认真调皮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忘不了,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采摘牵牛花时的情景,我们迈开小腿,疯狂地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疯跑着追逐着,遍地的牵牛花,在微风中,摇晃着自己的小脑袋,像是在为我们的狂欢舞蹈,大家争先恐后地选择那些颜色特别的花朵摘下来,握在手中把玩,玩腻了也绝舍不得扔掉,我们会把它们带回家,找一个空瓶子,里面装上净水,把牵牛花插在里面,这样这些小小的花朵,还能在装满净水的瓶子里,再开一阵子。
如今,迫于生计,我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城市里打拼。偶尔在城市的街道旁,或是公园里,遇到一朵牵牛花,就会带给我好一阵的惊喜,我会固执地认为,它是和我一样,从乡下迁移到城市里来的,我们的根,都在乡下。
在城市里住的久了,在欲望里呆的烦了,就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独坐窗前,想念远在乡下的牵牛花,这些开在我乡愁里的花朵,是记忆,是温暖,更是我灵魂最靠得住的玩伴,那些最美好最童真的时光,我们一起走过,而你就是绽放在我记忆中,一朵永远开不败的花朵儿。
叮叮当当的铁匠铺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年里叮叮当当的铁匠铺,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回响了。
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遍布乡下的铁匠铺,小小的火炉一直不曾熄灭,这些小小的火种,像是一粒粒星辰,挂在乡下的天空,闪闪烁烁。
铁匠铺一般都很简陋,因为不是住人用的,再加上那些年,人们的生活还不算富裕,只是为求生计盖起来的铁匠铺,没有人愿意往上面多搭钱,简简单单的盖起来,能遮风挡雨就行,房子可以凑合,但选址绝不能凑合,一定要把位置选在村头的豁亮处,两个好处,一是村头人来人往,方便招揽生意;二是不在村子中央,这叮叮当当的声音,不至于太扰民。
儿时的我,喜欢观看铁匠打铁,铁匠们先是拉动风箱,吹出来的风,催燃熊熊燃烧的炉火,此时把要打的铁,放进火中,靠着经验,待烧到一定程度时,就把烧得红红的铁块拿出来,之后放在铁墩上,便开始用大小锤子敲敲打打,别看这些健壮的打铁汉子,却有着一双灵巧的大手,一块铁,在他们不断的敲敲打打下,就会变成你想要的东西的样子。
靠着自己的力气和手艺吃饭,他们乐此不疲。那些流汗的日子,被他们敲打得有滋有味。手里的活忙完了,他们就会坐下来,抽上一袋烟,这些明明灭灭的火光,照亮他们一生明明暗暗的日子。
如今,那些能打动铁的汉子,都进城打工了,所以这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铁匠铺就平静了下来,炉火早已熄灭,唯有那风箱抽动时的声音,和打铁时叮叮当当的响声,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一些东西,会在社会前行的过程中被遗弃,就像这打铁,如今它只能作为一种记忆,在人们的舌尖上被偶尔提起,我是个念旧的人,多少年了,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响声,依旧余音绕梁,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