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位热爱国学的姐姐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她说她无意间说自己很累,儿子和女儿就去做好饭菜端来让她吃,吃完饭她说自己的包包要坏了得换了,儿子女儿每人在自己的零花钱里面拿出20块钱给她让她换包。她说他们的零花钱都是读国学每次奖励两毛钱攒起来的,平时自己买东西就用这些钱,孩子们很珍惜这些钱,平时自己买东西都没有给妈妈这么大方。
的确是很温馨的一幕,孩子们很懂事,知道体谅妈妈的辛苦更舍得为妈妈花钱,这和妈妈平时的言传身教都是分不开的,所以值得我们学习。
但说到孩子零花钱的来源,我觉得这种奖励制究竟好不好还有待于商榷。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公司,但凡和钱和奖励挂钩的措施往往不是特别好执行,一定是有一个度的,这个度一旦掌握不好,很容易过犹不及。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我也和同学讨论过应该怎样引发孩子的积极性,一位女同学的经验就是类似这种奖励制度,比如写好作业或者读完故事书奖励一颗五角星,扫地或者擦桌子再奖励一颗五角星....五颗五角星可以换看电视一次,十颗五角星换一元钱...当时她家孩子已经十几岁了,我没有见过她家孩子也没有具体了解过执行情况和后期效果,当时觉得既然是经验之谈就可以试试,况且平时网络上面也有好多这种实例,于是我儿子变成了我的小白鼠,第一天很积极的学习很积极的帮忙擦桌子,如期拿到了可以换购看电视和钱的小卡片,第二天很积极,第三天很积极...然后第五天问题来了,他觉得自己拿到的小卡片太少了,于是到处找活干跟我要小卡片,其中不乏帮倒忙的情况,更严重的问题是他后面似乎被这种奖励模式绑架了,连喝水连上厕所这些正常的事情都问我要不要给我小卡片,睡个午觉也要跟我要小卡片,感觉这样下去不是他要卡片入魔就是我给卡片精分,所以我们家毅然终结了这种奖励制度。
以前做网编的时候,部门里面也有相应的奖励制度,即每个月编辑的文章没有内容或格式的错误也没有请假迟到现象会有一个全勤奖,但这个奖每个月只有一人能获得,于是大家的工作质量提高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但自己不出问题的情况下时常会期待别人出问题,有时候A拿到奖励了,BCD们会在背后说些不咸不淡的话,公司的本意是调动我们的积极性,最后积极的可不止我们,还有人性小邪恶的一面。
用钱当做孩子学习或劳动的奖励究竟好不好?这个问题不好一概而论,但我肯定不会再用这种方法了。我们家现在是他学习的时候我读书或者做家务,总之尽量不在他学习的时候看手机或电视,还有他自己的小袜子小毛巾什么的归他自己洗,吃完饭的时候他爸爸也会帮忙收拾碗筷他帮忙擦桌子,平时我包饺子或者做丸子摘菜之类的他也会主动来帮忙,虽然玩的成分居多,但胜在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并且会慢慢的习惯学习和劳动都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