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做的事更多,但身体已经更不上。
每一次更新新的知识框架,精神上是愉悦的,身体却是疲惫的。
那种疲惫是困了,却睡不着,头脑高度亢奋中。微微睁着眼睛,吐气。
疲惫的身体得不到休息,就陷入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中,结果就是因为吃的多,晚上更加睡不着。看电视剧,身体很累想休息,休息但肠胃里的食物太多,睡不着。
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焦虑中。
那就减轻工作量,但月度目标不容许你慢下来。
那就一天多休息,每25分钟休息一次。一天里保持身体不疲惫,处于放松状态。
“孩子有要求时不要立刻满足。”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心苏了,心暖暖的绽放。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孩子有要求不要满足。非常肯定的否定,这是在拒绝这个孩子。
孩子有要求时不要立刻满足。是一种包容。彼此之间的一种协商。喜欢这种互动,而不是冷漠的拒绝。
背后是否意味着,我的要求没有被满足过。所以我特别强调满足这个感受,而不是这个要求。弥补不被立刻满足的要求,弥补不被满足的要求。
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保护眼睛的活动。就是眼睛保护的仪器,可以提高你的视力,感觉眼睛疲劳,摘掉眼镜。那个仪器大概要一两千块。有没有没有用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要这个仪器。当我这个要求没有被得到满足的时候,我很生气。赌气倔强,不肯跟爸爸回家。卖仪器的年轻小伙子,看着我赖在板凳上不肯走的我很无语。这个场景到现在我都能回忆起来。我不知道,我还有这一面。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听话,温柔温和的女孩子。其实骨子里却是一个非常倔强的较劲儿的人。可是那个仪器长什么样子我都不晓得了,但是我记得那一股气。
如果有人会对我说,我们明天过来再买,我们下一次再过来再买。可能我不会这么较劲。父母怎样引导孩子的情绪,应该是有方法的。
当我提出要求时,一被拒绝,二被打一顿。
于是我只能赌气,表明我生气了,我在闹情绪。以此来宣泄内在被压制的情绪。
当我提出要求的时候,你不需要马上满足我。去和我商量一下,我很容易妥协的,只要你说得有理。不要在我面前表演情绪说你生气了。不然我也会表演一个给你看,我也生气了。然后大家都生气了。但是大家在生什么气都忘记了。
父母的交流方式是否直接影响了和他人的交流方式呢?比如别人说了让你不开心的话,你就赌气不说话了不理他们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交流一下讨论一下。
当发生冲突的时候,心平气和的交流自己有问题的关键。大家都退一步。
我带着的情绪可能是因为,我感觉到自己受伤了。渴望呵护。可问题是,我们都已经长大了,虽然父母不懂得引导,幼年时的我们,但是我们总要学会面对这个社会,当要求立刻被满足,对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时,我不得不去面对这个问题。
孩子有要求时不要立刻满足。正确方法是,拖延。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
这里说的是孩子,随着年龄的渐长,人也变得越来越奇怪,不能忍受饿,不感受到饿,只要感受到饿了,就要必须马上立刻填满这个胃。其实填的是空虚吧。帮我跟这个社会混熟了的时候,迷茫没有了,精神信仰倒了,算是那个骄傲的自己,放下性格,个性,做个从容的自己。可是段位没那么高,所以感到空虚,也没有发现新目标,站上新高度。主要原因是,我没有自己想象中过得那么成功,相反很失败。
下一次急慌慌的,用嘴巴里塞满食物的时候,一定要问一下自己,你真的饿吗?你喂的是嘴巴,还是肠胃。
如果是肠胃的话,他需要的食物并不多。如果是嘴巴的话,你无法满足他的要求,即便是再多的食物。把对食物的满足永远留在最后一口。再喜欢的食物,喂饱肚子是前提,尝两口是个意思。最美味的食物一定是第一口。
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我超级害怕别人拒绝我。有人拒绝我的时候,感觉他讨厌,抛弃了我。问题是,他人不会拥有我,只有我拥有自己。在这种不如意的现实场景下,人没有变得强大,精神的平和,相反的更加的脆弱。碰一下就碎了,这世界又多了一颗玻璃心。
我依然觉得这是上帝最好的安排。
不然我怕别人拒绝我,变成了一个不敢拒绝他人的人,但是我会尝试着去拒绝一些我不能承受的要求,人生就是一段学习的过程。学着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不可思议的是,我是一个有拖延症的人。我喜欢把功课留留到周末的下午去完成。我喜欢把最重要的事留在最后一刻去完成。问题是我从来没有完成我最重要的事。
我许了很多个心愿,一年又一年。
其实去完成一件事情,没有那么难的。我不知道怎么熬过开头的那前五分钟。我要在本我和超我之间不停的纠结。
每日一文,对我的影响是什么。不用苛刻要求自己每天去做一件事情,六十分就好。坚持了一个月,每天六十分比一次的一百分,得到满足感要多。不苛刻的压榨自己,放轻松的去享受这件事情,三十天之后,我改观了对六十分还有100分的要求。它变成了一种习惯,帮我梳理一直以来明白不懂的问题。
去参与并坚持下来,这就是改变。不要计较得失,不要计较好与坏,不要计较优秀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