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没有什么是能超过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如果只有爱,不一定就能够教育出好的孩子来。
近几天迎来了大范围的降温,那天下午,我一如往常地来到了市高中附近的一家面馆,特别想吃一碗热腾腾的面。
这家面馆儿开在了市里最好的高中校门外,那天刚好赶上了学生放学。我刚坐下没多久,餐馆里很快就坐满了人,其中一个高个子的高中男生和他的母亲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进门还没等孩子开口,母亲就大声地对餐厅老板说:“给我儿子做一碗面,我儿子感冒了,不许放辣椒,不许放葱花,可以多放些蒜和姜来驱驱寒。”
点餐后,母亲一会儿给儿子倒水,一会儿给儿子暖手,一会问儿子还想吃什么?过了一会儿面好了,高中生想要站起来端面,妈妈一把拦住儿子,仿佛儿子是一名重病患者一样,说道:“好儿子,乖,坐着别动,妈妈给你端去。”
妈妈把面端回餐桌上。孩子低头开始吃了起来,母亲一直在问:“好儿子,面好不好吃呀?烫不烫啊?用不用妈妈喂啊?一定多吃点儿!”
孩子吃完了面,妈妈又从包里取出一包感冒药,是那种颗粒型的感冒药。母亲很熟练的把药撕开,然后对儿子说:“来给同学们看看,我儿子最乖啦,吃颗粒的药都不用喝水。”
高中生不好意思地仰起头,乖乖地把颗粒药吃了下去。母亲非常高兴的鼓着掌,直夸儿子真棒!临走时母亲把儿子的书包背在身上,给儿子戴上帽子,为儿子开门!
高中生全程面无表情,默默的享受着母亲的服务,一副很淡然的样子。
母子走后,餐厅里一片唏嘘声。我突然在想,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为什么会像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一样呢?
01大惊小怪
孩子本来不怕摔、不怕痛、不怕黑、不怕水,即使摔跤之后也能自己爬起来拍拍尘土继续玩。可是,为什么后来有的孩子就开始又胆小又爱哭了呢?那往往是家长们造成的。
我曾见到过一个家长在过年放鞭炮的时候。本来听到鞭炮声,孩子并没有害怕,依然一人在开心地玩耍,反而是妈妈突然跑过去,把孩子猛的抱起来大呼小叫:“哎呀,放鞭炮了,别吓到我的孩子!”
孩子并没有被鞭炮声所吓倒,反而被妈妈的突然大喊吓哭了!
孩子摔倒了,孩子生病了,往往家长表现的太过惊慌失措,最终这种娇惯的结果就是孩子过度依赖于父母,慢慢地就给孩子打下了懦弱的烙印了!
02不给予独立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眼睛一步,孩子大了,甚至到了十七八岁上高中的年纪,家长依然不让孩子独自走出家门。上学要去送,放学要去接。喂饭、穿衣、背书包……好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却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
慢慢的这些孩子丧失了独立,没有了自信,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心理。
03待遇特殊
孩子在家庭中一般都是“小皇子”、“小公主”的地位。什么东西都是他说了算。吃饭时他第一个上桌,好吃的饭菜,放在他的面前给他一个人吃。爷爷奶奶可以从来都不过生日,但是,孩子的生日必须得买一个大蛋糕,做一桌好吃的饭菜,家长们还要给孩子送礼物,甚至把小朋友们都请到家里来开生日party。
孩子的这种特殊待遇,往往让他形成一种习惯了高别人一等的心态。长大后必然会变得非常自私,不懂得去关心他人。
04答应他所有要求
邻居家三岁的女孩子,上了不到半年的幼儿园,掌握了一个新的“本领”,哭起来,就止不住。每天放学,爸爸妈妈都会去幼儿园接她,每当路过超市的时候,孩子就要求去超市买东西。一路上大约有十几家超市,每一家超市都不许放过。如果不买,她就会大哭,哭到你买了为止。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父母是生者,是养者,但绝不能是一个无限的付出者。
对于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能一味的满足,也不能一遇到孩子哭闹,就开始妥协。要学会和孩子沟通,给孩子讲道理,让他们明白:父母不是超人,合理的要求父母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满足,但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也有办不到的时候。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其实,很多的父母并不知道该如何做好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出一个好孩子。即使是那些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好的父母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去教育孩子。
不要以为能够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满足孩子所提出的各种要求,送孩子去读所谓的贵族学校,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要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过分的宠溺,否则,你无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他提供正确的指导。最终反而会害了孩子!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责任心,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那么就少给孩子一些宠溺,多一些正确的指导和关爱,培养他独立,有责任,有爱心…同时,也要先改掉自己身上一些不良的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