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的结尾我说,”吊民伐罪“是统治阶层的座右铭,是悬挂在统治阶层头顶的一柄利剑。历史上很多朝代到了腐朽的边缘,都会出来一股新的力量“吊民伐罪”,取而代之。这其中“周发殷汤”是较有代表性的。当然,这个代表性很大程度上是小说《封神演义》赋予他的。
关于这一句,咱们先翻译出来。
周发殷汤——周武王姬发,率部队出发,讨伐殷纣王帝辛。并最终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在这一句的翻译中,关于“发”我看到了三种不同的解读。
第一种认为“发”指的是周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
第二种认为“发”是部队出发、出征。
第三种认为“发”是通假字,通“伐”。
这样对某一个字,或某一个词产生多种解读的情况,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是很常见的。
之前咱们在“金生丽水”那一句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丽水”指的是云南丽江还是浙江丽水——有点闹不清楚。最终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参考其他的典籍进行验证。
而在今天咱们遇到的这一句中的“发”却属于另一种情况,而这种情况我们之前也曾经遇到过——“始制文字”一句中的“始”,既可以解释为“最开始”,也可以解释为“秦始皇”。这种无法确认的情况,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兼容并蓄的。这样的学习态度也是古人非常赞同与鼓励的。
比如《春秋》一书中,曾经记录陈候鲍的卒日为甲戌、乙丑二日。
您想想哪有人去世会去世两次的,这就是因为在孔子整理《春秋》的时候看到了对于这件事情不同的记录,他也无法确认哪一个是正确的,出于负责的态度,就将两种情况都记录下来。
《谷粱传》将这种写法称为“疑以传疑”,并大加肯定。
“周发殷汤”一句中的“发”,和“始制文字”一句中的“始”情况类似,但又有所区别。
“始制文字”中的“始”产生的两种解读意思差别较大,所以我们当初是用了两章来分别解释的。
而“周发殷汤”中的“发”,三种解读的意思较为接近,所以我们只选择其中的一种做为代表,来进行解读。而我的选择办法是选择可以包含另外两项的一项,做为解读标准。鉴于此,我选择来第一种——认为“发”指的是周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
这样解读出来的意思就是周武王姬发,率部队出发,讨伐殷纣王帝辛。并最终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关于这一句的翻译,以及对于歧义的鉴别、选择办法说到这里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周发殷汤“这件事。
首先咱们解释一下”殷汤“。这里将殷“称为殷汤“,并不是说姬发带着队伍征讨殷朝的汤,毕竟他们两人(周朝的姬发、殷朝的成汤)之间隔着五百多年。
汤是殷的第一位君主,这里用他的名字指代殷朝,这种写法在古文中也很常见。
姬发要征讨的是殷的最后一位君主——殷纣王帝辛。
《封神演义》中,将殷的覆灭归结为帝辛对上天不尊,上天派下妲己迷惑帝辛,致使殷朝的覆灭。但是这是小说家的写法。
历史上的帝辛也并非小说中所写的那么一无是处。
《史记》中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说他天资聪明,文武双全,口才过人,行动敏捷,接受能力也强,而且非常力气大,据说能空手与猛兽打斗。
殷朝覆灭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在帝辛的身上,因为在他即位的时候,殷的国力已经衰弱了,各地诸侯的军事实力做大,威胁到了帝辛的统治,这才是殷朝的统治最终被覆灭的根本原因。
与帝辛极为类似的一位帝王是隋朝的隋炀帝杨广。这两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帝王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臭名,多多少少有点委屈他们,有机会的时候,咱们专程聊一聊这两位帝王。
关于这一句的解读就先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