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它虽写于19世纪,但即便今天读起来仍是绝对经典的佳作。
作品讲述了一个受过修道院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由于对婚姻及现实生活的不满,导致两次出轨并背负巨额高利贷,最后服毒自杀的故事。
故事情节本不新鲜,甚至听了梗概之后便有一种没必要读下去的错觉。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错了。
因为你错过的不仅仅是一本好书那么简单。
错过的将是福楼拜这个“老奸巨猾”的大文豪,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挖掘出来的鱼龙混杂的社会本质,用隐晦多变的人性抽象出来的现实生活真面目,用包法利夫妇之间的情感呈现出来的千百万个此刻依然经受痛苦的婚姻。
如果这个社会、生活、人性、种种迷乱复杂的关系,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湖泊,那么《包法利夫人》就是把湖泊中所有的水抽干后露出河床及其底部的样子。
这里有泥淖、有水草、有石头、有各种花色的鱼,还有我们在水面上看不到也不曾想到过的水底世界的样子。
现在没有了水流的迷惑,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福楼拜的作品不但有故事、有情节,还有隐藏其中的对策与方法论。
这大概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吧。
艾玛的悲剧,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也不只是女人的悲剧,更不仅仅是她所处时代的悲剧。
这是婚姻的悲剧,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悲剧,是不懂提升自我的悲剧,是欲望过重的悲剧,是灵魂无处安放的悲剧。
01
错误的婚姻就是万丈深渊
朱德庸说:错误的婚姻如同一座危楼,你永远不知道何时会垮,当意识到可能会垮时,它已经垮了。
艾玛与夏尔的结合,从夏尔的角度来讲是缘分使然,从艾玛的角度来讲,纯粹是上帝乱点鸳鸯谱。
夏尔是镇上的一名医生,在一次为艾玛父亲出诊中,二人相识了。
艾玛肌肤如玉,指甲洁白而整齐,深蓝色的大眼睛以及优雅的气质,无一不深深地吸引着夏尔。
那个年代里,二人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与相互了解之下,结婚了。
夏尔对爱玛是充满爱意的,他爱她的美丽、优雅,温和、贤惠。就像所有人爱美好的事物一样,夏尔感到幸福快乐。
而结婚仅十几天后的爱玛,却发出了近乎绝望的呼声,她说:“我为什么要结婚呀?”
爱玛向往高雅、有趣、富有情调的生活;她的爱情要浪漫、甜蜜,她的夫君要英俊、潇洒,既机智勇敢,又体贴温柔,懂她、爱他,给予她一个高贵而温暖的家。
然而艾玛很快发现,她的丈夫除了能开一个诊所,为镇上的人们看看病之外,就再没有什么别的本领了。
他毫无幽默感,衣服穿在身上从未显示出风度翩翩,他不会说动听的情话,不懂文学不懂艺术,更不懂她的心理需求。他只会沉浸在自己拥有一位美丽妻子的幸福之中。
高尔基说,婚姻是两个人精神的结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艰难、困苦。
显然他们是貌合神离的。
爱玛把整个家庭操持的更加完美,花瓶里总是插满美丽的鲜花、深绿色条纹地毯、刺绣的窗帘以及火炉边上的屏风,无一不透露着高雅的气息。她还把橄榄摆成金字塔形状,蜜饯装在透明的果瓶中倒扣于餐盘中。
这一切使得夏尔赢得了更多尊重,在外人看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医生,更变成了一位高层次的人。
夏尔更加努力地工作,每天下班后就早早回到家里。
他有时蹑手蹑脚地从后面走来亲吻艾玛,却把她吓得惊慌失措面色苍白。他把艾玛的一切不开心都解读为身体不舒服,煞费苦心地想着帮她开药,搞补品。
而这一切在爱玛看来无比枯燥,和丈夫的相处就像嚼一根没有任何汁液的甘蔗。
她讨厌丈夫的呆板与无趣,讨厌他吃饭时吧唧嘴的声音,讨厌他大惊小怪地说她脸色不好。
甚至为了躲避与丈夫共进无聊的晚餐她常常在他到家之前就上床假装睡着了。
包法利夫妇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了。
没有爱情又没有三观契合的婚姻,要么麻木自己要么跌入谷底。
02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偶然的机会,爱玛参加了一次上流舞会。
事后她便整天想入非非,鲜花、美酒、舞会,浪漫的气氛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她希望拥有子爵家里那般气派,别墅、花园、独立衣帽间、赛马场……
而现实却是,她不敢买时兴的羊绒大衣、巴黎时尚杂志封面的摩登高筒靴,家里也没有一架上好的钢琴。
她以为,拥有姣好的容貌,不凡的举止,高雅的气质,就应该配拥有她想象的生活与爱人。
而现实却是:这一切没有为她赢得任何实质上的改变,除了她顾影自怜招徕的抑郁成疾。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理想与现实之间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然而,对爱玛来讲,她的理想与现实又都不肯退让,所有只能痛苦地活在二者的夹缝之中。
为了减轻对理想与现实不能统一的痛苦,为了麻木她那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她需要外界的新鲜感来刺激那些死气沉沉的灵魂,打发那些百无聊赖的日子。
艾玛终于没有经得住罗多夫的诱惑,她有了第一位情人。
被罗多夫甩掉后她又有了莱昂第二位情人。
说是被人诱惑,倒不如说是艾玛的自身需要。她像吸毒一样飘飘欲仙了。
艾玛真的快乐了吗?答案当然是并没有。
在一次收到卢奥老爹的来信时,艾玛黯然神伤地落泪了。
她突然感觉自己像一只无家可归的小鸟,不知什么时候,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丧失了,心也空了,曾经温暖的记忆渐渐模糊。
这让我想起《瓢》中的女主角斯嘉丽,同样也是拥有美貌,有思想有灵魂的女性,而她的人生与艾玛却是截然相反。
斯嘉丽有理想有野心,但不同的是她从来不会想入非非依赖他人,而是用自己的勇敢行动为理想和现实之间打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甭管这路多么艰难,她做到了。
理想和现实的世界,永不可能是畅通无阻的大路。要么用行动为他们架一座桥梁,要么妥协的理想,接受现实。
斯嘉丽的过程痛苦而艰难,但结局很美好;艾玛的人生岁月静好,但结局很悲惨。
把自己的理想依赖于他人,等同于依赖于魔鬼,意味着把灵魂交出来任其摆布。
03
不懂提升自我的人就没有能力改变自我,驾驭自我
歌德说: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
就算不是现实中的奴隶,也一定是某种思想的奴隶。它使一个人真正所想和行为南辕北辙。
艾玛明明知道罗多夫在诱惑自己,她还是上当了。明明知道莱昂对她的居心叵测,她还是同意第二天11点钟去赴约了。
艾玛的本质并不是放荡,她只是没能主宰自己。(她宁愿死也没有屈尊于老色鬼公证人)。
就像后来,她已经深深地厌烦与莱昂的关系,可仍旧努力去维持那份拙劣的感情。
她明明知道这样会毁了自己,然而依然麻木地吸食堕落之神送来的毒气。
主宰自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像战胜惰性、战胜拖延、战胜欲望、甚至战胜一切需要花费力气的事,都需要首先能够战胜自己。
其实,主宰自己往往在于一念之间。而这个“念”,则需要强有力的能量与魔鬼对抗来支撑,稍不留心可能就会被打败。
因此,一个人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无时无刻的进步,才抵抗得了外界的浑浊。
艾玛的整个人生思想、行为似乎从未发生改变过,依然停留在受过教育的少女时代。
除了看浪漫小说、杂志,晓得巴黎最流行的衣帽,知道高级订制裁缝家的门牌号以外,似乎就再也没有任何提升了。
从始至终她的思想层次没有变过,她幻想的生活没有变过。唯一的变化就是痛恨了男人。
一个没有任何提升、没有任何改变的人,拿什么来对抗日益流逝的岁月?拿什么来填补逐渐消耗的学识?又拿什么说服自己或者取悦自己?
原来,一个人只有在提升中才能主宰自己。
04
过重的欲望
爱情常常是欲望的遮羞布,一不小心就会被利用。有了爱情的加持,欲望往往就变得明目张胆。
然而,真正的爱情并非是肉体上的寻欢作乐,而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沟通,像一杯清茶,沁人心脾。
欲望则不同,它就是烈酒,小酌怡情,大饮伤身,狂饮伤命。
艾玛与罗多夫之间本以为是爱情,在被甩掉后她才清清楚楚地知道那是欲望。
继而与莱昂之间,艾玛不再奢望爱情,她已经完全陷入欲望的罗网中而不能自拔。
艾玛与莱昂散步,常常像一位女王昂首挺胸走在街上,毫无羞耻感。
那种感觉好像艾玛是男人,莱昂是小情人。
她同时指导莱昂为人处世,并花钱把他打扮的漂漂亮亮,吃穿用度都为他准备最好的。
艾玛在这种控制的欲望中愈陷愈深,这种快感不亚于一位带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打了胜仗。
终于,她被高利贷缠身,无法走出网罗她的法网最终服毒自杀。
尤素福说:过重的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种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
05
无处安放的灵魂
苏格拉底说: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生活价值。然而,无处安放灵魂就成了幽灵。
艾玛的悲剧,最大的一个点还是她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
首先她没有爱情。
坐在家里的艾玛总是望着遥远的地方,像一只笼中的小鸟渴望着自己的天空。
小鸟知道自己的归宿是蓝天,然而艾玛飘忽的思想却只能在空中游荡。
其次艾玛没有事业。
艾玛没有像《瓢》中的斯嘉丽那样,勇敢地保住自己的庄园,又冒险去开办木材厂。
即使斯嘉丽也没得到自己心爱的人卫希礼,但爱情并没有困住她。
因为她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
她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都倾心于自己的事业,她的心是安定的。
此外,艾玛也没有把自己全身心的爱寄托于孩子、托付于家庭。
当被特尔出生的时候,爱玛一听是女孩就晕过去了。
并不是爱玛重男轻女,而是他觉得男人至少是自由的。
在爱玛把与情人的约会当作生活的重心时,贝特儿的小靴子底部漏了都无人问津,她的孩子成了野孩子。
同时,爱玛也并没有一个发自内心的爱好。
她虽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刺绣、插花,样样拿得出手,但她从来没有热爱过。
她曾谎称去城里学钢琴,实则与情人约会。
情感、事业、家庭,爱好,能安置灵魂的地方艾玛一样也没有,她又怎能掌控那颗浮躁的心?
她的灵魂整天游游荡荡,思想混乱不堪,人格分裂,幸福又怎会叩响她的大门?
浮躁催生绚烂的泡沫,宁静结出累累的硕果。
当不快乐时问问自己,是否安放好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