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回家,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舒服的一次。
因为这是第一次觉得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跟父母对话,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独立才有资格对等聊天,现在整个社会也在流行着一股风气,开始反“家乡”,这里的反家乡并不是厌恶家乡,而是大多数人认可了大城市的精神以及价值观,变得开始更加认同自我了,不会一味的去妥协自己的亲人,网络上不都流行如何应对七大姑八大姨“亲切”问候的段子吗,这反映着我们越来越不认可长辈们的交流方式了,这也意味着,我们再也回不去我们的“家乡”。
今年回来一趟,最有感受的就是村子里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留下的大多都是靠着体力维持生计的人,也不乏我曾经的小学同学,他们的路子可能也是这个村子未来的路,也很少能看到他们,偶尔看到他们在路上匆匆的走着,我表弟解释道那是去打麻将罢了。这里的过年,十几年都没怎么变过,准备年饭,然后铺松针在地上,拜祭上天,放炮竹,最后吃饭,春晚已经不是必备节目了,取而代之的是抢红包,除了感觉抢红包时额外节目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变化的,感觉20年也就是一瞬间的事,父母不善言词,只能从一些简单粗狂的词语句子中去体会他们到愿望,就比如爸爸想要让我多跟异地的亲戚互动,妈妈让我赶紧找个女朋友,说着年纪再大一点以后就帮不了我们了。他们好像只有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比较流畅表达自己的感情,其他时间则是说不了太多话,感觉在他们的心中,这些话应该是已经演练过上千遍,才会在有时候听起来有点这么道理,让你内心感觉到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用心去思考爸妈的感受。
没有一个人能够拒绝成熟,除非他心已经死了。
听完爸妈言语上的轮番轰炸后,我内心很平静,虽然今年是第一次感受到他们如此强烈的控制欲望,但我的内心甚至是有点欣喜的,为什么呢?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他一直在斯里兰卡卖宝石,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还没有回家,看他一直很开心的记录着自己快要回到家的每一段路程,到机场了,快到省会了,最后到家了,一直很开心大样子,直到过了几天,又看到,他说了一句话:“只有独立才有资格谈条件”,我看完这句话,我大致猜测应该是他也遭受了一些言语上的不舒服感受吧,我转念一想,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一步呢,要足够独立,独立到我们有资格去挺直腰板跟别人说话的地步,刚刚降到为什么听到爸妈的言语教育我会开心,是因为我已经完全可以做到理性的对待他们话语了,我可以挺直了腰板对他们说:“请相信你儿子,我能够一个人去外面闯荡,就注定了要有一段时间来让我充分成长,外面的世界不比小县城,如果只是为了找个人生孩子,那我大可不必折腾,我既然敢出去,就请相信我创造一个我自己的未来”,说完类似的话,能看得出爸妈心中的喜忧之感,喜是因为子女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可以放心了,忧愁是因为子女要跟父母渐行渐远了。
可能,我们再也回不到我们的家乡,因为那里除了我们喜欢的自然美景,别的都没有,有的只是农村那攀比的谁家房子高而已,接下来应该要攀比车子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不管现在的路走得怎木样,最终都会找到自己的宿命,我们这一代人,跟随者时代的洪流,一起走进大城市,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我们当中大部分人只是想拥有一个像样点未来,让自己已经自己的后代不会像父辈那样劳累。
家乡,回不去就回不去了吧,记忆中的部分让它一直深藏在那里,从新创造一个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