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今天我们继续共读《巴菲特传》。在今天的内容中,我们将了解一家与巴菲特极有渊源的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他透漏着巴菲特对新英格兰精神的追求。
在本期的阅读中,我们将看到巴菲特另外一面:在整个市场小心翼翼的时候,巴菲特的灵感又回来了。
1 象征新英格兰精神的纺纱厂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坐落在考夫大街面朝大海的纺织厂,于1888年建立,主要投资人为捕鲸人。这家纺织厂的经营状况伴随着美国经济和战争变动起起伏伏,由于经营不善,公司股价在60年代跌破8美元。
从“量化”的角度这支股票很诱人,1962年末,巴菲特通过合伙公司买进了这家的股票,随后不断买进大量的股票。不久,巴菲特来到纺织企业,与接待他的副总裁肯蔡斯,进行深入交流,蔡斯毫不避讳地指出公司的问题,坦率和专业给巴菲特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他又约见了蔡斯,并许诺他纺织厂的总裁之位。
1965年5月,巴菲特被提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董事,在5月的董事会议中,原总裁退隐,蔡斯成为总裁,打理纺织厂业务。公司改组后当天,股票大涨至18美元每股。
即便如此,巴菲特马上宣布管理层无法获得股权激励,因为这会导致管理层对股东资金的处理太过随意;反感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来牟取私利的做法。
巴菲特对公司的经营评价尺度是——权益资本收益率;即关心利润与投资资金的比例,他曾说过:我宁愿要在一个投资规模仅为1000万美元而投资回报率高达15%的企业;而不愿经营一个规模大到10亿美元而投资回报率仅为5%的企业。因为他完全可以把钱投到回报率更高的地方。的确,巴菲特对于任何资金的投资标准是一致的,这导致蔡斯的投资建议往往无法实现;他要求蔡斯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不断削减公司的存货和固定资产。
纺织公司的资金变得更为充裕,巴菲特也在纺织业内外寻找合适的兼并机会,在他眼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应该是一个资本支出取得最大收益的公司。不久,他就收购了一家国民赔偿公司,巴菲特看到保险业的巨大价值保费前端收取,债务之后偿还;这之间的浮存金就是不断流动的现金。
巴菲特不断物色白手起家,勤恳劳作,成就非凡的管理者。巴菲特鼓励,信任他们,让他们放手管理,实现自己的成就感;而自己抓紧钱袋子。
此后又收购了奥马哈太阳公司,伊利诺伊银行和信托公司。奥马哈太阳报在1972年获得美国新闻普利策奖,但他真正要的是利润。他一直想要拥有一家在某个城市占主导地位的报纸,成为城市人之间唯一的沟通桥梁,任何人过桥都要付费。
2他重未离开
解散合伙公司后,巴菲特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股票,但这段时间的股价太高了,他把大部分的钱都投到债券里。然而,1973年,华尔街变了,“漂亮50”的泡沫开始破灭,股票市值蒸发,基金经理们变得小心翼翼。
就在这时,巴菲特感觉到自己充满活力!他不知疲倦地翻阅着一大堆公司的年报,热情洋溢地拨通股票经纪人的电话。当美国股票在贱卖的时候,巴菲特做出来本能的反应:当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要变得贪婪。
巴菲特在市场投资中懂得把钱用在刀刃上,当职业基金经理担心股价继续下滑时,及时出手优先债券,用现金购入大量的媒体行业股票。《华盛顿邮报》最大的外部股东;联合出版公司(《波士顿环球报》)最大的买家。一架垄断的收费大桥正横跨在波士顿的查尔斯河上。
同时,不同于大多数分析师对广告业的轻视,他很快买入IPG广告集团和奥美广告集团的股票——不需要太多资本投入是件好事,况且,大型广告公司的经营状态相当稳定。
尽管巴菲特如此大手笔,这段时间,投资股票的账目损失相当严重。单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衡量,净值下跌一半;联合出版公司的股价一落千丈;但是他依旧坚持买进。
但这正是巴菲特能够成功的秘诀,不感情用事,不被市场先生的报价所左右,影响自己的判断和投资决策。他无法解释外界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股价的,所以,他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你购买一股的股票,就是购买这个企业的一份权益,是未来获得的利润的一份分享权。因此,如果你知道这家公司的价值几何,你就不会被其他因素混肴视觉。真正需要把握的,是某支股票以低于或远远低于其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到。
投资,未必是天才的专利。需要集中素质:第一,理性与智慧;第二,完善的经营之道;第三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忍不拔的性格。
人们最需要的是坚忍不拔的性格,按照自己的信念,百折不挠地一路往前走的决心。
现在,就是投资的最佳时机!
不被迷惑,对于任何资金的投资都划分一致的标准。
对于股东的利益绝对的忠诚。
将最擅长的东西交给最适合的人做。
把手中的企业运作成资本收益更大的公司,想方设法地获取利润。
他一直没有离开,坚韧不拔,无论路上有多少艰难,他对自己最擅长和最喜欢的事情,一直关注。他依旧离股市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