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7.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通译】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
【学究】
《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孔子崇尚《诗经》,愿自己的学生先要好好学习《诗经》。伯鱼是孔子儿子,这样直接告诉自己儿子如果没有学习《周南》、《召南》,就等于不懂得变通,便如面墙而不知道变通一样。
学习就是令自己获得更多知识,从而明辨是非,获得变通的方法,令自己的社会实践更加灵活和实用。
【原文】(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通译】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学究】
无论是礼还是乐,不纯粹就是礼和乐,而是通过学习礼和乐使自己获得知识,变得更加通透,在社会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学习礼和乐就是通过学习懂得道理,将礼乐里面的内涵变成自己的力量,这才是学习的本来目的。如果不能转换礼乐里面的道理成为自己社会实践的力量,充其量只是礼和乐得贩卖者,搬运工。“一切有为法,皆如幻泡影”,所以法乃通达的载体,而非本来。
【原文】(17.12)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通译】
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
【学究】
这里继续探究学习的意义。
外表看起来很威严,内心却非常空虚,这样外强中干的表现必定不能坦荡,如同小偷般挖墙做偷盗行为一样,总是偷偷摸摸不能正大光明。
学习就要通透,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否则就会自欺欺人。
【原文】 (17.13)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通译】
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如同破坏道德的贼一样。”
【学究】
孔子所说的“乡愿”,就是指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儒学提倡忠诚之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不能坦诚以待,就是学习的盗贼,孔子这里说得很彻底,没有半点遮掩。真可谓一针见血,直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