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焦虑。焦虑背后的本质是认知的差异。
绝大多数人都需要提升认知,提升思维方式。我也不例外。
然,欲提升认知,必先有认知之基础,想要提升认知,必须经过大量阅读,建立知识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我们不断修剪、更新、发出新的嫩芽,让生命变得生机勃勃。
今天就跟大家谈谈知识结构,同时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我第一次来干这个事。
一
知识结构应该和知识同时产生,相互影响,就像古人说的:“去尽皮,方见肉;去见肉,方见骨;去见骨,方见髓。”
任何一种知识,都要有意识地与自己已知的知识发生联系。所以,读书要有层次,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应该会分为三层:
1.观念层:基本思维方式,包括科学、哲学、文学三个方面;
2.系统层:建立你的学科系统;
3.应用层:生活工作中的必备技能。
我们都希望直接读一些应用层的书、学了方法就能够马上使用。但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如果缺少观念层和系统层的底层认知,应用层的知识就不稳定。所谓的不稳定就是指:
一个是容易忘,最后只能怀疑读书有没有用;另一个是不会用,最后怪这个世界太复杂了。
真正有效的阅读应该是沿着这三层结构同时进行,底层和应用层的知识相互刺激、相互反馈、相互补充。
二
作为职场人士的我们,不需要像学者那样建立太复杂的知识体系,但是也要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它能让我们更好的看待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友好相处。
如果把知识体系的建立比喻成盖房子,第一步工作不是准备材料,不是安排人手,而是掌握最基本的营造方法。
所以,首先要从观念层下手。按照划分,观念层阅读主要包括科学、哲学、文学三个方面:
1、科学思维
这一类阅读,首先排除纯知识性的科普读物,侧重讲科学思维,它能帮助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这个世界。
讲真,目前我还没阅读过这一类书,对科学的了解甚少。但是在这之前,我竟然没有察觉到在这一方面知识的缺失与匮乏。
你看,通过对自身的剖析梳理,你就容易发现觉察到自己的不足,接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构建体系框架。
2、哲学思维
哲学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必不可少的,每个人的处世方式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
没有哲学,你会发现,在这个操蛋的世界根本生活不下去。
因此,培养哲学思维很关键,它会帮助你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一方面,自己涉猎的还过得去。我的建议是大家先通读一本讲哲学史的书。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就很通俗易懂。但是,哲学史比科学史要难懂多,所以有读不懂的马上跳过去,只要有个印象就行了。
我们不是为了研究哲学,而是建立知识构架。
比如说,你在看此书时,遇上了王守仁的“心学”,看不懂啊?没关系,看懂多少是多少。
下次你看《明朝那些事儿》,读到王守仁的章节后,再联系这个人的个人经历,你就开始进入“心学”的世界。
接着,如果你感兴趣,再去读《知行合一王阳明》,就能理解整个心学体系。
如果你再回头看《中国哲学简史》或《哲学的故事》,借助“心学”去比较中国的“理学”、西方的“本体论”等哲学概念,就好读多了,不知不觉中,形成你的知识结构中的一环。
用一本书打开另一本书,这就是知识结构的作用。
之后,再深入某个哲学领域或哲学家。
比如说老子的《道德经》。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里面很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我处世为人的原则。
更奇妙的是,对于同一个观点,你在每个年龄段再去看的时候,总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看到新的世界,让人很兴奋!
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还是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
3、文学素养
文学阅读可以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文学作品是很个人化的阅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
我喜欢的作家有林语堂、王小波、余秋雨等,除此之外,喜欢选择经典名著来读,比如说《西游记》、《京华烟云》、《笑傲江湖》、《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如果你遇到喜欢的经典小说,不妨作为床头书,反复看,有空就看几页。
日积月累,读的多了,自身的文学素养、看待人生的角度、审美观念等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升华。
三
接下来再来剖析系统层。
系统层有十几个基本学科,而与我们实际生活想关的、建立知识结构我只选了以下四个领域:
/经济学/
很多现象,不用经济学的观点去理解,很容易陷入简单的道德判断,现在媒体上的很多文章都极度缺乏经济学常识。
1、微观经济学
这一类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去解释生活现象的书很多,比如《魔鬼经济学》、《超级魔鬼经济学》、《卧底经济学》等等。
在脑海里对看过的书进行搜索,发现这一类书看的少,有些书只知道书名,但是没有认真去看。看来这一块需要恶补了。
高数学的不好,对于经济学绝对是外行,然而,经济学直接与我们日常生活想关,并且关系密切,所以有必要列入知识体系中去添加完善。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非常好的入门书,没有比它更通俗了,每篇500字,解析一个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而且适合地铁阅读,一站一个故事,不会过站。
决定了,学经济学就从它开始!
2、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是属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虽然对经济学不了解,但是我看了介绍,《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假设人是理性的,做事都会考虑成本收益。
而以《怪诞行为学》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则认为,人是非理性的,常常做出错误的决策。
为什么自己会做蠢事,包括但不限于乱买东西、股票套牢、红眼病、拖延症、选择恐惧等等,看行为经济学挺适合。
这一类与微观经济学一样,需要恶补了!
/心理学/
心理学主要侧重于自我认知和社会心理两个方向,前者告诉你如何自我管理、后者告诉你如何与他人相处。
1、侧重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现代人非常需要的,越来越多的人缺少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烦躁不安。
因此,关于自我认知类的必不可少。我自己在这一块做的还不错,对自我的洞察相对来说比较深。
像《少有人走的路》就非常专业,其作者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
此书很有咨询师的风格,很少讲心理学实验或术语,像是一本人生哲学书。
当然,还可以通过看国学经典、佛经一类的书来提升自我认知,并且这种自我认知要比专业书籍深刻的多。
它是关于灵性、关于小我与大我与无我、关于阴阳相生、虚实相合方面。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里就不多说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少有人走的路》这类书就足够了。
2、侧重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与职场的关系非常紧密。你为什么被同事喜欢或讨厌,为什么会被误解,如何影响别人,如何与他们人合作。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社会心理学中找到答案。
这一块我也是有所欠缺,几乎没有读过。接下来要进行恶补了。《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就应该很适合,加入购物车了!
/看点历史/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阅读历史,能让人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
看历史,我们就会知道这个东西的起点在哪里,对于任何的事、物,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一个东西、一个事件、一个现象,如果不知道它到底在更大的坐标里、横的跟纵的,它到底在哪一个位置上,又如何对此进行批判?
挑选历史类书籍,是需要有历史研究方法论,同时具备学术性与可读性。很多事情在之前、之后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个人比较喜欢《明朝那些事儿》、《大秦帝国》这两本全套书,这两套书系统详细的讲述了两大超级帝国的荣辱兴衰,前因后果条理分明,让你很清晰地就能在脑海里构建历史框架。
特别是《大秦帝国》,秦始皇更是无法超越的存在!
/社会学/
为什么一个人融入社会群体之后,他就变得不再像“一个人”了?
现在朋友圈刷屏文和微博口水战
一切会议室头脑发热的决策
无论如何都不想融入任何一个群体的人
以及常常在网上被群殴的人
所有这些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在社会学中都能找到答案。
社会学在知识体系中必不可少,但这类书目前看得比较少,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补充。《乌合之众》就是一门不错的入门书。
四
再来对应用层进行拆解。
应用层是平时生活实践最多的技能,在知识体系内应该包含这四类:
1.营销沟通技巧
我们每时每刻都处在营销与沟通中,与同事聊天、与老板谈话,每一个行为实际上都是在营销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必不可少。
《沟通的艺术》就很好,是所有讲沟通的书中再版次数最多的一本。
可以把它当成参考书,你每遇到一篇关于沟通技巧的文章,都可以在此书中找到相关章节,进行更深入的阅读。
2.提高效率管理能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适合刚进入管理职位的人阅读。
这段时间,你不光要自己干活,还要带领团队,考虑一些方向性的大问题,它可以解决你最头疼的问题——如何进行目标规划,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
3.如何管理财富
《穷查理宝典》,收录了查理芒格过去20年来主要的公开演讲,他是巴菲特的助手兼好友,书中内容侧重于财富管理的智慧。
4.如何管理知识
阅读是一件特别正式的事,在一个碎片化阅读的年代,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吸收一本好书的营养。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让你不得不对那些古老年代的人总结出的科学阅读方法肃然起敬的书。
尤其是书中的第四种阅读方式“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同一主题下列出不同的书,它也是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结语
提升认知,大量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建立知识结构。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可能都不一样,但无疑,这是提升认知的必经之路,
当然,想要建立完备的知识结构,就要保留一颗好奇的心,还要有一枚杂食动物的胃。
当你真的将知识结构建立起来了,里面的枝头开枝散叶,不断修剪、优化、更新,那么恭喜你,你实现了对自己的颠覆!
提升认知,颠覆自己,从知识结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