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原新东方名师,中国比特币首富,著名天使投资人,著有《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等多本畅销书。李笑来在7月底开了一个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年费199,上个月底已经有7万多订阅数。
9月21日,李笑来在知乎LIVE上做了一场分享,主题是《我的读书经验》,吸引了42000+的听众。李笑来老师分享的内容也是干货满满,他讲的一些读书的方法更新了我以往的认知。现在我把文字整理出来,供大家一起分享。希望你也能从中获益。
分享原则
首先,我一定不会在这里“掉书袋”给大家看,这没什么意思。其次,我不会给大家一个长长的书单,这更没什么意思。最后,我有一些说好听了就是不寻常,说难听了就是不正常的看法,不过,我会尽量直说,但,需要你们自己思考那些看法是否有参考价值。我没有强求他人同意我的看法的习惯。
一、读书五个阶段
读书这件事最初的时候很难做到目标明确,而且一上来就目标明确的话很可能造成另外一个严重的后果,即失去意外获得好运的机会。
阶段一、漫无目的的读书
所以在第一个阶段里,我觉得甚至直接就应该是漫无目的的读书,能读多少就读多少,能读到什么,就读什么。不用挑,因为挑书也是一种逐步积累的能力。
我的读书经历,大约在28岁之前,我读书是非常杂的。那时候连男生都不屑于读的言情小说,我都可以读得津津有味。现在回头看,这种饥不择食有很大得好处,随便罗列起码有这么三个:
1.阅读变成了吃饭一样得需求,不读脑子就饿......
2.经常有各种意外得好运,从莫名其妙得地方读到了原本可能不可能获得的知识。
3.一不小心就积累了足够多的里程--你要知道,驾驶经验远比驾驶技巧重要得多
另外我有个当图书馆馆长的妈妈,所以我从小就懂一些基本的选择的原则。
大家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学习在学习》,后台回复“选书”两个字,就可以看到那篇文章:《选书的基本原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I4MTMwMw==&mid=402335994&idx=1&sn=cb94712664245e0ab83a14edea027f66&scene=20#wechat_redirect
阶段二、选书的基本原则
到了第二个阶段就不得不挑书了,因为挑书的能力在大量阅读之后必然逐步形成,我从来都不想别人索要书单,因为,最初的时候是觉得书单是没有什么用的,那肯定是别人的书单,那不是我的书单。
后来就清醒了从来不想别人索要书单,后来思考久了,观察多了,就明白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向别人索要书单是使自己的挑书能力逐步退化直至为零的最有效方法。你的挑书能力不可能不长进,除非你一定要让别人帮你挑书。
当年读着读着就开始觉得说青年文摘貌似跟青年文摘差不多,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再后来发现读者文摘里有太多编造的故事,看不下去,于是觉得读书似乎还不错,再读着读着发现小说固然有趣,但是对于自己思考未来没有什么帮助,而娱乐类的内容,影视貌似更有意思,更复杂,更有嚼头。于是我就开始读非虚构类书籍,虚构类的快感则重点转向到影视作品中去寻找。
随着年龄的增加,好奇心也开始进化,越来越发现,于是越来越倾向读那些符合科学方法论的文字。就像好多小众电影非常惊艳,就好像奥斯卡获奖影片里其实也有不少烂片一样,所谓的经典书籍,都来读去,好似价值也不高,注意:学术经典是另外一回事。于是我就果断放弃了对读完大师经典的迷恋。
这里有个重点分享,再后来我就发现说:自己更喜欢那些“有繁殖能力的知识”。其实,大多数所谓的知识是没有繁殖能力的,在我眼里顶多算作是没有什么具体意义的的信息。
比如说:你知道这个字“鬯”的读音是“chang ”,再比如说,你知道历史学家陈寅恪最后一个字读“ke”,不是“que”,比如说,你知道有的人是三色视觉,而另外一些少数人四色视觉,又或者人我群中大概有7%的人有强光反射症状,这类的人抬头看一眼太阳就要打一个喷嚏。
这类的知识其实是信息,没有什么繁殖能力,它们不是那种你可以用来创造新知识,新内容的东西。
所以,我有两个最基本的价值观:
第一:我需要认清现实并思考未来
第二:我更喜欢有繁殖能力的知识
于是我的兴趣最终逐步转移到这些领域当中,
非虚构类
英文原版
心理学
经济学
策略学
脑科学
在这些领域也是抓到什么就看什么,看着看着有又会挑了,哪个出版社更为靠谱,哪个作者更有趣。
阶段三、大量阅读学术文献
然后很快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到了第三个阶段,读书就开始变少了,整天读得都是各种学术文献。
我后来购买了几乎所有能买到的国外电子图书馆的会员,闲着没事就在里面翻,真的比Google里能找出来的东西有意思多了。
学术文献和通俗读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作者的态度,这个学术论文的作者通常并不关心读者是否能够读懂,他们的想法是自圆其说,且尽量写清楚是我的事,能否读懂那是你的事,我才没空掰开了,揉碎了生怕你读不懂呢?
所以呢?大量阅读学术论文真的是非常锻炼阅读理解能力,重点在于阅读理解能力。
批量阅读学术文献,就好像是从父母屁股下离开后独立生存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有点害怕,但是没有过多久就开始可伶起过去的自己。过去怎么那么傻,竟然总是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来什么就都没有。
本科教育介绍之后,理论上来讲,就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读学术文献,很可惜,貌似我们国家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学术文献被翻译成通俗读物,这个时间滞后真的是太严重了。比如说学习关键期理论,早就被质疑的体无完肤,20年之后,还在中国大行其道。
说小的时候学不好外语,长大后就废了,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太坑人了大家有空,可以去zhibimo.com翻翻我懒得出版的一本书,叫《人人都能用英语》,读过之后一定会大呼小叫。竟然被骗了那么久。
《人人都能用英语》链接http://zhibimo.com/read/xiaolai/everyone-can-use-english/
阶段四、检索阅读
第四个阶段,我赶上了好时候,大约在我30岁的时候,就是2002年前后,在国内我们已经可以用信用卡在亚马逊上买原版书。
又过了一些年,电子书普遍到绝大多数有价值的原版书都有了电子版。
于是不知不觉之间,我在自己的电脑上,给自己建了一个图书馆。这个时候,我已经基本上到了需要大量检索阅读的时候,注意是检索阅读,所谓的检索阅读就是有目标的阅读大理上就是知道哪些书上有哪些大约领域的内容,就把它们保存在电脑上,就好像图书馆一样,然后运用全文检索功能,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就通过关键字去搜索,把那部分内容找出来参考。
阶段五、回到什么都看
等我过了40岁,我又到了第五个阶段。我又回来了,什么都看。
虽然总是不由自主的挑,挑书已经成了一种内建的能力,有的时候你刻意控制你才能做到说当它不存在,为什么又回来什么都看呢?
因为目的性没那么强了,或者说目的性没必要那么强,更为重要的是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更需要了解真实的世界。
别说书,就连APP。我都会找时间认真研究那些看起来并不适合我的东西。比如说“陌陌”,两年前,为了研究明白陌陌的主流用户究竟是怎么想事的。我甚至用5.6个手机注册了不同的账号,扮演不同的角色,陆续研究了半年多,期间的见闻足够我写一本小说。
最近我又迷上了另外一个APP,叫快手,绝对是大开眼界。其实书也是一样的,最近的几个星期里,我一直在看一本网络小说叫《死人经》1000多章,我没有办法解释我为什么会迷上这个。说实话我迷上的并不是这个小说本身,而是那么长的小说居然有那么多人磨磨唧唧的跟着,我很想知道,那些人究竟是怎么想的。
在我眼里,了解真实的世界很重要。尤其是对我这种终极宅男。“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虽然很难,但也不是做不到。
以上就是我多年以来的读书路径,从泛到精再回到泛,还有一个维度的路劲,从全盘接受,到部分接受,到不能接受的部分也多想想。
我觉得这是三个境界,所有的人都是从第一个境界开始的,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常常说的话吗?“你别跟我犟了,我告诉你,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可是随着阅读能力的积累,你看读书,挑书都是积累出来的能力,你就会跟我一样,发现无论什么书,都有你完全无法接受的部分,或者是干脆完全不应该接受的部分。你开始思考,你开始判断,你开始筛选,你开始取舍,过了40岁,我进入第三个境界之后,才开始庆幸,第二个境界虽然比第一个境界好,但也没有好出多少。常常会因为一时的好恶,错过很多的精彩。
现在的我感觉世界广阔了许多。境界不同之后,也就完全没有了心理负担。别说我正在读《死人经》这种我不觉得LOW,但是别人觉得很LOW的的东西,我甚至偶尔会仔细看看咪蒙的文章。我都觉得说,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反正我们有本事在任何地方,都能学到我们应该学到额东西。
二、阅读的目的
我用了阅读这个词,而不是读书。因为大家也看到了,我在更多的时间里读得并不是书,而是学术文献。我总是觉得通俗读物还是很慢,要等到学术文献翻译成通俗读物,这个时间太长了,还不如直接去读学术文献,效率更高。
那么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非常明显,是改变生活。
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空话,最值得拿出来当做例子来讲的,是这么一件事。90年,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某一天下午,我走在街上,那大街上搭了个台子,台上台下人头攒动,敲锣打鼓,鞭炮声此起彼伏,干嘛的呢?抽奖,一块钱一次,刮刮乐,最大的奖是一辆江铃小汽车。那人群尖叫,那唏嘘声,那人来人往,那个热闹。把我吸引了过去。我用我兜里仅有了两块钱刮 了两个,当然没中。没过多久我学了一点概率常识,恍然发现以前的自己太傻了,任何一个认真学过概率论的人其后是不可能是买彩票的,因为那等同于对自己已经增长了的智商的侮辱。所谓的智商是可以学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另外一个事是关于我老婆的,许多许多年以前,我们有过一次剧烈的争吵,第二天,她跟我说,其实我一点都不想跟你吵,可是昨天晚上我就是控制不住,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过了一会说:肚子疼,然后随口一说,可能要来事了。我当时就楞了一下,然后隔天就抽时间跑去图书馆,一下午查了若干本书才反应过来,原来有相当大比例的女性经期前后都会有激素水平的巨大波动,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情绪失控。而实际上,临床上早就有很多用来调节激素水平的药物,且基本上没有什么副作用。于是我就做了一些摘抄就带给她看,然后她明白了之后,就带她去了医院就开了一些药,以后的许多年里,偶尔也会有起伏,但一般都是她自己先说:没说,我想是应该这两天就这样吧。我去把药吃了,多休息一会就好了。许多年后她提起这事就是:“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所以,阅读对我来说的目的很清楚,就是改变生活。改变生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习得新的技能。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连游泳这件事,我都是靠看书学会的,这一点罗永浩可以作证,因为他的蛙泳,是我站在游泳池边上仅靠说话教会他的。
三、升级自己的阅读操作系统
1. 不仅要只字不差的阅读,还要反复的读
不仅要只字不差的阅读,还要反复的读,注意我读得是非虚构类书籍。我相信在任何有时间,有耐心的情况下,任何技能多多少少可以通过阅读习得的,
过了25岁之后呢,你再回头看看初中,高中的教材,你会感到无比惊讶的,你会觉得这样,这么简单的东西当初却觉得那么难呢?很多人只不过是没试过而已,小的时候觉得数学难然后一辈子就那么觉得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事实上,25岁之后的你只要学习习正常。很可能只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能把高中,本科整个一学期的教材全都过一遍,然后惊讶于自己当年的理解能力之差,惊讶于今天的理解能力之强。
别总觉得“专业”这事儿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事实上,只要你学习能力专业,无论什么,其实都可以学的比较专业。
其次你要学会一个很重要的本领,很多人一辈子都学不会:一本书,只要必要,即使读不懂,也要读完。
谁说好书读一遍就可以读懂,谁说好书只要读一遍或者只能读一遍,谁说读一遍读不懂就不可以读很多遍 。这些问题问出来好像是废话,但是你想想就知道了,绝大多数就是这样败下阵的。
为什么这个本领那么重要呢?因为这世界上真正有用的知识,真正有点难度的知识,从结构上来看常常并不是显性的,不是那种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干掉大BOSS就可以通关的模式。你想想看,没有难度的知识是不是大家都学会了,乃至于相对价值,相对优势并不明显呢?
但凡有点难度的知识从结构上来看,通常是递归结构的。
有些书是这样的,你想深入理解第一章,那就依赖于你对后面某一章例如对第五章的深入理解。这样的结构类似于数学理的递归,于是这种结构的书籍就是只能通过反复阅读,才能够理清思路的。
如果递归这个词。你理解起来费劲,那么我从另外一个角度,使用另外一个类比来说明问题,你见过这种图没?
我们在一个二地的平面里想要显示一个3D的物体的话,我们就必须借助虚线来表示清楚,哪个面在前面,哪个面在后面,如果我们全用实线的话就会发现中间的那个点,究竟是在前面还是后面我们就搞不清楚了,所以在一个2D的平面显示一个3D的图形的时候,如果不借助于一些手段,那么就不会有一个一目了然的结果。而是暂时不确定的结果。
那么,你也可以想象,有些知识就是平面的,那就相对好办一点,而另外一些知识是立体的却要在平面上展示于是你就得费劲一点,想尽办法搞清楚层次,搞不清远近,于是你就得反复阅读,就好像在迷宫中反复行走,反复试错,最终找到通路一样。
事实上连小说都是这样的,很多小说经过刻意设计之后,若不是反复读个两三遍,很多地方你就漏过了,高手拍电影也是这样的。甚至有些地方看好几遍才注意到。于是你就要有这个本领,一个书籍即便都不懂,也要挣扎着读完。这个本领有了以后,很快你就会发现,你就是人们常常描述的所谓的有悟性的人,都不懂没关系,必须要读完。而且要反复读,要相信你的大脑有成长的能力,这一点真的放心了的话你就必然是有悟性的人,所谓的有悟性,就是想不通的东西反复想,想着想着不知道从哪个方向上就找到通路了,这就是所谓的恍然大悟。
你要理解一个重要的原则,其实这个原则就一个字,叫用,学而不用是绝大多数人失败的根源。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写了一整书,这里给大家三个资源,大家自己去找:
人人都能用英语(公众账号后台回复“英语”)
什么是践行(公众账号后台回复“践行”)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公众账号后台回复“专栏”)
最后也是人们常常忽视的技能,读书也好,学习也罢,一定是一种社交活动。
我总是花很多时间去读书的书评,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总是能在别人的留言里发现自己阅读的遗漏,总是有自己想的不够全面,理解得不够全面得地方。甚至会出现,即便是自己挣扎了竟然也鬼使神差错过了一些重要内容得情况,难道你就没有遇到过吗?
现实生活中读好书也是提高自己社交层次得重要工具,我猜你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事实,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是愉悦资本的戴汨同学,我们俩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因为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本来是聊一个项目的,我们俩就发现说,我们两个人的手机里面正在读的书第一篇居然是一模一样的,那还聊什么项目啊,项目那么没有意思。我们聊了一下午的书,开心死了,后来就定期见面。
过去我们的生活圈子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之内。我们身边读书的人总是密度很低,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改变了一切。无论多浪漫的书,都有人愿意在网上领读,留下评论,这是多么美好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我觉得网上的一切读书会都有各种不同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豆瓣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社区。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最有效工具--写作
我们现在进行下一个话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最有效工具居然是写作。你可能没想到。积累是必须的,那除了积累之外,还有什么真正方法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工具呢?其实就是写作了。
其实这个窍门我可以用另外一个话题描述:像作者一样阅读。在学习的领域里,这种学习手段似乎是司空见惯的,在给你另外一种背后积累一模一样的窍门。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写过另外一篇文章:《阅读只有一种--精读》(公众账号后台回复“精读”)。这篇文章读过之后,你会对我刚才说过的几句话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我个人主张遇到好书、好文章、好段落的时候都要只字不差的阅读,而且这是一种需要刻意训练才能够得到的最重要的的技能,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每当我这么讲的时候,总是只有少数人被触动,甚至被震动,瞬间明白自己之前哪错了,自己应该以后怎么办呢?
而对于那些跑过来问为什么样的人,我知道她们基本上已经废掉了,有些人哪怕连小学课本都没有做到只字不差的阅读过,于是呢她们现在还在阅读的时候,知识因为恐慌,知识因为知道别人都在进步,自己却没有进步非常着急而已,至于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她们完全不知道,不仅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也不敢知道,但是呢?我可以迅速的教会你瞬间获得这样的能力,很简单:开始写作。
阅读的时候,稍不留神就可能三心二意错过很多的细节,你不耐烦了,还会故意跳读,扫读、略读,而写作的时候,你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没有办法跳写,扫写,略写,除非你剽窃,除非你拷贝粘贴。
所以呢?这是一种能力的筛选过程,你想象就知道了,做不到只字不差的阅读的人,如何做到只字不差的写作呢?这也是为什么擅于写作的人的比例,在人群当中千分之一都不到的根本原因。我在讲写作课的时候,总有人问我,我写出来的东西总觉得太肤浅,不好意思拿出去给别人看。我只好告诉她们说:这事在写作上没有什么技巧,是你长期以来的阅读理解能力出了问题,你阅读不仔细,你理解不深入,于是你思考不全面、不严谨、不深刻。于是呢?有什么写作技巧能够帮上你呢?没有,完全没有。
阅读目标常常很宽泛,比如说改变自己的观念,而写作目标却反过来常常非常具体,比如说清楚一个观念,所以呢,有写作目标的人来看在阅读中更容易做到有目的的阅读和主动阅读。
所以你想想看,我给你举个例子,许多年前我教托福的时候,题库里的第一道写作题就问:人们为什么越来越长寿。这是一个貌似多么没有意义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就那么装在我脑子里了,结果呢,在及后的阅读当中,反复遇到各种各样的论证,在各种各样的书籍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论点,各种各样的论据可以与它联系起来。
于是呢?我就不由自主的开始琢磨,后来我就发现大多数人好像没有认真思考过平均寿命正在大幅增长对自己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那意义是什么呢?刚开始的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思考,比如说:青春时光延长了,可以谈更长时间的恋爱,或者可以谈更多的恋爱,突然有一天我想到了一个可能是所有人应该重视的意义,赚钱的时间拉长了,投资的时间拉长了,于是呢人群当中可能享受到福利效益的人数增加了。而这个变化可是一个非常意义重大的变化,人群当中可能获得财富自由的比例和人数必然会大幅度增长,你现在明白我那个很受欢迎,很赚钱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是怎么成型的了吧。
所以你可以想想,在这个过程当中,从貌似无意义到意义重大的过程当中,我有多少次被好奇心击中,然后四处去找书看,为了确认自己的想法,是否有足够的根据,又翻了多少的学术文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又怎么可能在阅读的时候三心二意呢?我又怎么可能懒得去理解呢?不会写作的人,读书效率一定很差。甚至连快感都会少很多。
在虚构类的内容当中,我为了在影视作品上获得更多的快感,我读过很多编剧导演方面的专业书籍。甚至跑到电影学员上过导演课,那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其实我知道我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去拍电影,可是我为什么要去上导演课呢?道理非常简单,所谓的专业,其实就是提高品位和品味。其实到最后你就会明白的,所谓的专业其实就是指一个人的品位和品味足够高,这两个都抬高了之后,自己的欣赏水平就会提高。遇到特别好的作品就会获得完全不一样的快感,看热闹的快感和看门道的快感肯定是不一样的。
而且呢?所有的知识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我写文章,我做演讲,其实都是用了很多貌似是导演猜理所应当应用的技巧。但是我应用在演讲上,我应用在写作上,我知道如何打下伏笔。我知道我如何制造效果。我知道我如何托出主线。
其实呢,别看我现在也在讲写作课,事实上我还从来没有遇到真正好的写作老师,我的很多技能,我的很多读书,看电影课的时候,所使用的技能都是四处拼接过来的,没有哪一个单一的老师教过我。所有的这些都是从书本当中去获得的,从书本当中获得最重要的就是只字不差的阅读。然后都不懂的地方反复去读,直至把那个传递的信息深刻的印在自己脑子里,应用在自己生活当中。这样的话呢?基本上你可以通过阅读掌握几乎任何有效的知识。
我印象当中最为深刻的就是一切投资的知识都可以通过阅读去入门。然后通过实践去提高,然后再反过来通过阅读去进步。这实在太重要太重要了。注意是阅读理解能力。
四、一些有必要说明的细节
1.如何看待碎片化阅读
这个碎片化阅读这个词,我也不知道谁搞出来的。最近讨论的人,最近几年经常有人提到,但是我个人对这个东西特别不当回事,我总觉得碎片化阅读这种东西。就挺扯淡的嘛?你什么时候见过有人捡硬币发财的。
每天都要腾出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至少是固定长度的时间,至少要连续一小时。这才是正道。以后呢你会越来越明白这个道理。到最后一个人的总价值基本上相当于他够能有效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的的时长。在乘以那些被解决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这个世界上所需要的。
谁爱碎片谁就碎片把,反正我不?
2. 关于电子书和纸质书的选择
以前在读纸质书的时候,我每年都有一两次手指被纸张划破。我问了我身边很多人,还没见过像我这样的。我就觉得纸张对我有仇,所有我不由自主更喜欢电子书。还有所谓的耳聪目明其实是一小部分老人脑子好使,才有可能耳聪目明的,也就是说视觉这东西或者是输入器官,或者是听觉,长期来看,有相当大一部分其实是大脑决定的,而不是视网膜决定的。所以呢?我一听谁说看电子书太伤眼睛了,我就有一个声音不由自主的说出来:哎,就你那个CPU内存和网速,摄像头破一点就破一点,反正经常死机。
我挺讨厌kindle的,因为不能跨书全文检索。
3. 如何做笔记。用什么工具
在以前没有电子书的时候,我经常用卡片,就是图书馆里面的那种卡片。正面做摘抄,背面做分类。可是现在我几乎不做任何笔记,为什么?因为道理特别简单,整本书都存放在你的电脑里,定期做个备份就好了。
总结:李笑来老师在回答听众问题的时候,也是妙语连珠,精彩不停。李笑来老师作为一个真正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他的学习方法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总结。并且运用到我们实际的阅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