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痛苦的往事,太久不去提及,以为早已淡忘,过去了便不再留下痕迹。
说一句“一切重新开始”,真的就能够放下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轻装出发吗?
却不知道,事情是过去了,由于不明理,情绪却还堵在心里,否则怎么会“不堪回首”呢?日常生活中,当被别人不经意地踩到我们的“雷区”,立马炸锅之时,是否该停下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我这般不依不饶?而不是怪罪外界与我为难。
今天上午,在与老师分享交流的过程,说起了昨天我做西芹炒百合这道菜时的一些细节,让她很不舒服。
我已经把西芹切好了,才问她是否要焯水。老师一看,已经切成那么薄的片,就说不必了。
我明明按自己的想法切好,为何还要问她如何做?而且还把别人的做法告诉老师,是要她来认同我的做法吗?
我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既然不会,就应该从切菜开始,把整个流程问清楚,然后再去做。
如果按自己的想法,就不要犹犹豫豫,让别人也不知所措。至于做出来是啥样,那就自己承受这一结果。
可我却自作主张做到半,觉得不对劲,才去询问,求认同,甩锅给对方——你看我已经问你了啊,待会做砸了就不关我事了!
让人家如何是好!
一时间我也蒙了,是啊,这么一件小事,怎么就被我搞得如此复杂?
我来了一句:其实从切菜开始内心就有不确定感,但是不敢问。
老师说,我这是给她扣罪名——又把责任推卸给她。
再往内深挖,才看到,我无法接受自己不会切菜这件事,觉得好羞耻,好丢人,所以去询问如何切菜,这等于暴露了自己的不足,我无法接受这样无能的自己。
接着脑海里浮现出几个月前的一幕,因为某人说我不会切什么菜,当时对方是出于善意,殊不知踩到了我的“雷区”,反而激起我的反感,双方都觉得委屈。
如今才看到,因为我不接受自己的阴暗面,而障碍了彼此的正常沟通交流,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搞得好复杂。
其实不是事情复杂,而是我内心里太多未解之结,许多事情是过去了,但妄心(分别心,执着心)作祟,导致自源头流经我的爱被扣押,造成堵塞——情绪郁结,我的心生病了,病得可不轻哦!
在老师引导下,继续往内更深处看去,惊讶地发现我竟然在复制父母的人生,真有些瞠目结舌!
在我过往的记忆里,爸爸都是在嫌弃和嘲笑妈妈不会做菜。
记得有一次,爸爸下工回家,妈妈还未把饭菜准备好,爸爸就生气地把锅一脚剔到门外。我当时被吓到了,这一幕至今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在心里暗暗发誓:太可怕了,一定不能像妈妈那样,太吓人了!
还有一次,爸妈出去干活,很晚才回来,我一个人在家,就只弄了一点饭够自己吃。爸妈回来后,发现没饭吃,爸爸很生气,狠狠地责骂我,妈妈就劝爸爸不要那样骂我。
我当时是觉得很委屈,并非我不想做,只是以为我做的饭菜不好吃,你又不吃,还会嫌弃,那我干脆不做。
其实那时候心里是很忐忑的,觉得应该做好饭菜,爸妈干活一定很累很饿,回到家就有饭吃岂不很好?另一方面又非常害怕自己做不好被责骂。
结果是恐惧战胜了对父母的爱和关怀,最终委屈无处诉,还得一个冷漠、自私的罪名,连自己也无法接受自己。
越不想与妈妈那样,可越发活成了想象中的妈妈和爸爸。
不仅不会做菜,还恐惧做菜,临到要让我做菜,简直就像要我的命,从切菜开始就纠结得不得了。
做学生的时候,不会遇到这样的难题,结了婚,在与先生以及他的家人生活的时候,尤其是与公婆,就因为做饭菜这个问题,真的是令我痛苦死了,那是相当煎熬啊!
自己不会又不敢问,不会主动请教,让自己活得那么纠结。在搞不清状况时,不是怪别人就是恨自己无能,怨自己命苦。
搞半天,是不接受自己就是不会做菜。
再来是无法走出犯错的感受,住在无形的监牢里,把犯错等同于无可救药——做错事的人就该死,没道理还那么快乐无忧、轻松自在。坚固地认为这才是为自己错误买单的表现,才对得起那个被我伤害的人。
老师问我,我这样折磨自己,真的能让对方舒服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但是当自己迷惑颠倒的时候,就是要那样折磨自己——业力强大啊!
其实我能感觉到爸爸的内在也是十分匮乏,因而借助贬损妈妈来抬高自己。不错,爸爸很有才也有能力,做的饭菜很美味,家里一切大小事,从挣钱养家,自己盖房子,创业,到使用缝纫机,烧火做饭,陪孩子玩,这样的小事,他无一不会,可谓面面俱到。
不仅仅是能力上看不起妈妈,在才情方面,他常说妈妈不懂他,因为爸爸喜欢文学,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喜欢音乐,会多种乐器。而对这些,妈妈一窍不通,也没兴趣。
这样的他,为什么要娶这样一个在他眼里啥都不懂的“笨女人”为妻?
在我作为女儿的角度,从小认识到的就是,爸爸曾经坐过8年牢,令家族蒙羞,在此期间,奶奶受到刺激,多方求助无效,听说是大病而亡。想必这在爸爸心中是个沉重的枷锁。
8年出狱后,年岁已大,身出牢狱,岂知心中的枷锁却更加沉重。
听说是几年后经介绍认识我妈,当时的妈妈,因严重皮肤病无钱医治,养在家里被认为嫁不出去。遇到我爸就嫁了,尽管大她17岁也不在乎,只要肯娶她就好。
我就一直认为父母就是这样凑合着过日子,为了结婚而结婚,他们之间没有爱。
而今的我,不可思议地活成了我眼中父母的样子。
我选择丈夫,不在乎他的条件——小学未毕业,长得没我高,还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原生家庭关系复杂……也不在乎我们的三观是否一致,肯娶我就行,迫不及待就领证了。
我明明就是大学毕业,好脚好手,可就是无法相信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要找个男人当长期饭票。等到期待落空,面临找工作,也坚固地认为必须要靠体力去换取收入——就像爸爸那样,才觉得踏实,心安。
内心竟已匮乏到这样的程度!
真的太惊讶了,也太欣喜了,竟然看到隐藏这么深的惯性模式,如果不是老师这样一次次不厌其烦的交流和引导,真的不知要重复到几时。
父母已经演给我看了,可我还是执迷不悟,非得要再亲自演一遭!
不过如果不是老师长期的陪伴操练,以及己自己坚持不懈和打死不退之决心,就靠自己去悟,真不知还得绕多久才出得来,不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