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更1000字的第 17 篇)
我已经很少再用时间管理这一词,尽管听到别人说我也不反感,但我明白,所谓管理时间,就是管理注意力。
0. 卓有成效的一天
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11点以后,我心里舒适而平静,再也没有之前的那种患得患失。
这种状态很好,我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并追求在以后的日子里重复。
这种心里舒适而平静,来源于从我今天进门以来,连续踩对节拍。
与爸妈约好了回家吃晚饭,进门后碰见老婆,逗了逗2天不见的儿子。老妈做好了比美味的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边吃边聊。吃完后带着儿子老婆下去散步,购置了些药品和零食。上来后陪儿子玩儿,直到他睡觉。陪老婆聊天,两个人相处了一会儿。然后,我进入书房,开始这段写作。
听起来平淡无奇对吧,但我以前是这样:
没有跟人约,突然回家,让爸妈措手不及并且懊恼没有时间准备可口的饭菜。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吃完后直接进入书房。门外小宝儿的哭声,让我的效率也不是很高,心烦意乱,头脑晕涨。
千差万别,于是,我试图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1. 时间管理
明显今晚的经历收益(幸福感、金钱、效率、产出的综合因素)很高,曾经的经历收益低。
如果总结和复盘,很容易归咎为时间管理,就这样糊弄过去了。然而,时间管理,其实是注意力管理,这意味着你决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哪个上面,以及放多长时间。
于是,曾经的经历很容易再次被归咎为「注意力很难被集中」,再次向上归因为「注意力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不过,这样想,依然不够深度,没有抓到注意力管理的本质。
2. 战略思考
在讨论具体应该如何分配注意力之前,要先确定分配注意力的原则。
原则来自于价值观,这个高度不会讨论具体的动作,只讨论分配的方法论。
注意力和时间是两个维度,时间一直在那儿,一天就24小时,可注意力可以被随处安放。所谓管理注意力,一定要具体为可被理解和执行的原则,这样在各种应用场合才能使用自如。
首先想象建立一个场景,场景有三个元素。一条时间轴一天24小时,固定不变;一个「现在」的游标,代表着当前的时间;一个「注意力」的游标,代表着当前注意力的指向。
原则一:时间轴是用来规划的。
时间轴被拆分为小的时间块,每一小块对应着一个事件。具体有哪些事件会被放入时间轴,以及被规划多长的小块,这个取决于价值观和当下的判断。
「现在」的游标,从起点匀速往后走,不能变动也不能跳跃,这个与时间在三维世界的表现一致。
原则二:当「现在」进入某个具体的时间块时,将注意力只专注于当下时间块对应的事件中。
当某个时间块正在发生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将专注于此事件,而不想其他事件。
原则三:不到非常必须时,不要改变当初的规划。
规划,才能高效,反复调整规划,那还不如不要做。
3. 战术策略
有了这战略思考得出的三点原则,那么接下来就清晰很多。比如,就拿我这一天的工作来说。
首先应用原则一,我先规划今天的时间。
早上和下午在办公室工作,晚上一定早点回家,与家人团聚晚饭,晚饭后陪儿子,陪老婆。
其次,应用原则二,按计划行事,这也是很好理解,但最难做到的。
难就难在,你在前面一个时间块做的事情因为什么原因没完成,你很着急,并且焦虑上头弄的头疼,然而你在接下来的时间块要做别的事情,于是更加焦虑。
创业者陪家人的时间少,这很普遍。很多创业者不是不愿意陪家人,甚至在若干天不回家后计划了时间,然而又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于是一拖再拖,而创业也没因为这一段时间大跨步前进了多少,比如谈下了几百万的订单。
全是焦虑惹得祸。
哦,不,原则二说:
当「现在」进入某个具体的时间块时,将注意力只专注于当下时间块对应的事件中。
试着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让自己不去想之前发生的事情,不让焦虑占领你的大脑。一番恶斗之后,理智终于站到制高点。
开门,放下公文包,把手机锁到书房,关上门,换掉外衣,以家庭角色的形象出现在家人面前。尽情享受,全情投入。
直到,当「现在」进入你规划的开始工作时间块,11点以后,重新进入书房,将注意力调整到工作。尽情享受,全情投入。
你看,生活是不是更有掌控感和成就感?幸福度也在满满提升,踩对了节奏感觉就是好。
4. 技术动作
你做好战略规划,做好战术策略,放心吧,执行起来不会一帆风顺的。
陪家人吃饭时,依然焦虑,工作的场景挥之不去,吃完饭就想马上回去,全为降低焦虑。No, No, No,哪怕心思不在,还是坚持不离开饭桌,努力听懂他们的聊天,问出一个问题,对方会回应,好的循环开始,大口呼吸。
恭喜你,战胜了一次自己,你的心情得到平复,你战胜了一次焦虑。
下一次,依旧,坚韧地去做,然后在结果到来之前,降低自己的期望。不要责怪自己没做到,这个对所有人都很难,所以需要训练。
5. 终章
现代社会,扰乱注意力的死敌,可不就是焦虑嘛。调用元认知,把战略、战术和技术动作回顾一遍,1,2,3,Go。
很好,你在逐渐变成更好的自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