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往事并不如烟-采访录【严建设】

日记  往事并不如烟-采访录【严建设】

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晴转阴。

今早是个阴晦的冬日,一直到傍晚,才出了点太阳。今日微信接受采访记忆东大街旧事

今日早课,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如今不提倡住院诊治,说居家吃点感冒药就成了。好像我的几位亲友都阳了。接连收到亲友羊了坏消息。吓得我居家足不出户但貌似见惯不惊。有人发烧39度,连续测核酸几种办法用尽也没测出来。接连有人网上出售连花清瘟酒、连花清瘟烟、方便面、连花清瘟连花套套、清瘟连花清瘟。网友说,下次见面,我拿1935换布洛芬,大家都法式礼节吧。抗原连着6次也测不出,口腔、鼻腔、肛门都捅过了。有人建议,怕是肛门跟那啥捅得不够深。

鄠邑区网友:晚上嗓子疼,眼疼,发困,马上喝两种高度白酒共8两,夜出一身汗,今上午再喝6两,症状全消,不知羊否?

觉得吧,病毒不是病菌,白酒可能不管用。

还有人说:我公司一个同事检测,昨天下午出结果是阴性,早上开车到公司,门卫查48小时核酸结果,他掏出来一看,结果谁知道是阳性,仔细一看,原来是半夜又给他补发了个结果,基本上怕冷发烧就不用测了。多半阳了回家呆着吧。

连前日来家采访的网友也发来坏消息:严老师,办公室两个同事都阳了,我这今早上开始也有点咳嗽,怕去了给您造成影响。

:看您是否方便文字或者电话采访,文字我给您列下提纲,电话的话我打过来做一个记录整理也行。之前我们出的书,给您寄一本过去。看您怎么方便。

:严老师您好,采访的内容表现形式就是那天书里的第一册“口述史”的内容。关于您在东大街生活、工作的故事,以及您作为摄影师,不同时期去东大街观察到的变化。

:这是个初步提纲,具体的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最终的文字大概需要4000-6000字,内容聊的越详细越好,我们整理完发您确认。


1.您童年居住生活在什么地方?当时的西安是什么样的?包括城市风貌、商业、人的精神面貌等等。

我的童年居住东大街骡马市南口的东木头市。当年西安市基本上平房为主,东大街最高的楼是华侨商店。可谓制高点,每年枪毙犯人时候都会有军人在楼顶平台假设机关枪以防止意外事件。就说我们大院吧,50年代几乎全是草房,房顶铺着厚厚的稻草常会漏雨;60年代换成牛毛毡房子,牛毛毡基本上不漏雨,过夏就不行了,被毒日头暴晒后老化;70年代换成石棉瓦或红色的大号机瓦房。这个过程在西安市很普遍,当然很多年以后直至现在,仍有牛毛毡棚子。当年有钱人家最讲究的的是一砖到顶的青瓦房。

当年的商贸属于票证时代配给制。绝大部分东西都要票券,粮票、布票、肉票、糖票、自行车票等等等等,连冬季买菜也算作冬存菜,拿购货簿排队买。虽说吃不饱肚子老挨饿,但市民们幸福感满满。当年一个运动连着一个运动,动辄上街游----行抗议美帝、苏修新沙皇。第一次去东大街已记不得了。幼年时2-3岁、4-5岁的孩子很多没大人带,都是哥哥姐姐带,甚至没人管,满院子乱跑。有点家长上班把孩子锁在家里。1963年。我4岁的弟弟一个人在家,被火烧伤。留下终生遗憾。

也就是两岁到三岁的时候,当年是冷冬期,动辄零下十几度,冬天刮白毛子风。耳朵、手足都生冻疮。有个冬日的下午我在巷子里疯跑着玩儿,看到母亲下班回家。母亲见我后拽住我,把我浑身上下的土拍打掉,然后把我踩歪的鞋帮子给我勾上,在身上拿出一片包装纸,反复搓来搓去揉皱后,然后捏住我鼻子,让我擤鼻涕。当年的孩子们患鼻炎的非常多,很多人都流着鼻涕,人中都是红的。擦鼻涕绝大多数孩子用袖子擦的。袖口油汪汪的通明发亮。大家说童谣,大脎细脖项,流鼻过长江。当年母亲在西安市解放百货商场工作,月薪32.5元,一连拿了近30年没变。噱称为咪唻嗦。

解放市场的前身是青楼开元寺。当年有些摊贩们,后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大市场,也是个牛毛毡大棚子,后来换成机瓦顶。


2.您第一次去东大街是什么时候?当时去了哪些地方,发生过什么事情,有什么具体的感受。

第一次记不得了。

也是很小的时候,父亲带我们兄弟姐妹5人,逛东大街,在钟楼食品店门前,一个路人不小心把我撞倒了。父亲拦住那人不让走,他说是也没见你这样的带这么大一群娃跑出来。父亲说群这个量词不能用到人身上,只能是用到动物身上,人是一伙一伙地,再次要求他道歉。围观的群众也要他道歉,他就道歉了。当年钟楼食品店卖一种高档的饮料叫做果子露,甜滋滋的。买回家兑水喝,大概0.71钱/瓶。我一直想喝,但家贫买不起。

当年东大街汽车极少,若有的话必会遭到人们围观,尤其是小轿车。当年的小轿车司机不知怎么搞的,车身不能摸,会放电,一模就被打一下麻麻的。当年大华饭店门前有辆黑色小轿车,我摸了一下被电击了。然后司机坏笑。

1966年,我们东木头市有人开来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停在当年民盟门口。我们孩子们非常高兴,攀爬上去跳啊叫喊啊。有位姓郭的睦邻,外号叫做郭头。当年18岁,自己上去接线启动,把车子开了百十米,扔在安居巷口不管了。然后被警察抓了,重判。说是盗窃。其母亲一夜白头。

我8岁那年的一个夏夜,父母带我去东大街西北电影院看电影《小兵张嘎》。回家时,父亲问我暑假作业做完没?我撒谎做完了。父亲叫我拿出来看看,我说忘到同学家了,同学家住骡马市水车巷,名叫孙续哲。父亲叫我去拿,我当然拿不来,一直待到夜深才回家,撒谎说同学家里没人。

1966年,我和同学们上街执勤,被要求制止骑自行车带人。要求车闸、车锁、车铃齐全。我们非常认真负责。我和几位小伙伴,当年也就是10岁,在钟楼邮局东大街口那里执勤。

然后过来了一位年轻女人,车子骑得飞快,骑上人行道邮局小广场。我一看她的车子没车闸,就撵过去,让她停下来,她不停,我就一直撵一直撵一口气撵到钟楼邮局门口。因当时人行道上人挺多,她左拐右拐也骑不快,我把她拉住了。说不能骑你只能推走,结果她气呼呼提着车衣架把车后轮提起悬空,然后一踩脚蹬。再倒踩一下脚蹬,神奇的停住了车轮。原来他的车子是倒蹬闸。我哑口无言。围观的群众非常不满,纷纷指责她说就是倒蹬闸,你也该停下来给孩子说明一下,让娃跑的满头大汗。

带人的就更不用说了。肯定会被制止。当年我们没执勤时,遇见骑自行车带人的都会喊童谣:骑车子的不带灯,带个老婆往前冲,一冲冲到茅屎坑。1966年秋天,我在大差市见到有俩人,一男一女,推着自行车。俩人脖子上挂着大牌子,男的脖子上挂的是劳动犯,女的脖子上挂的是享受犯。再一打问,别人说是这是骑自行车带人被逮住的。1982年我骑自行车带1岁的女儿,是用布带子把孩子横罗交叉十字绑在身后的。交警看见不屑管。


3.您摄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关于东大街,都拍摄过哪些记忆深刻的场景?您喜欢东大街的哪些地方,具体说说。

我第一次摄影是从1969年开始的。当年我已进了中学,13岁。也就是当年东厅门的西安市第二十中学。由于我在12岁时,曾在我们太平巷里写过一条反动标语。被好朋友揭发了。并被派出所带走关押了一昼夜。当年我们中学的班主任就谭德荆老师,很左倾。他隔三差五总是组织同学来批判我。由于那个情况,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基本上都没人理我,视我为异类、瘟神。尤其是揭发过我的同学张一兵做了团支部书记前后一直整我。我感到很孤独也很苦恼。就没事干,整天在家里悄悄写点日记,写点小说。这个状态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在同事家里给我借过一台120照相机,让我学摄影。我所拍摄的第一张照片是在新城广场给父亲拍的。当年冲洗胶卷、洗印照片都是自己独自摸索在家搞的,没人教。药水是托人在化学试剂厂顺来的。

东大街对我来说好多地方我都喜欢。比如说当年的新文化纸张店,比方说当年的新华书店。还有经常搞展览的美术家画廊。最热闹的骡马市口等等。顺带说一句,我毕业前后基本上不逛商店,主要逛街基本上去的都是书店、图书馆、文具店、博物馆等地。主要是阮囊羞涩没钱。

4.您当时有提到在东大街开店。当时是什么机会决定开店的?想了解下当时开店的故事细节,以及人们当时的消费习惯变化。

我是1985年在西安市解放百货商场辞职下海的。当年的4月,我递交辞职书,被当年的郭云翔经理挽留,希望我继续上班,回头汇报公司在商场给我个副职。我感觉当年能升职的绝大多数是干部子弟,平头老百姓没菜。后来我在端履门14号开了一家照相器材商店,叫做西京商店。房子是租赁老友许慧英的,当年房租400元/月。两年后的1987年,西安市百货公司的经理叫林芳池的找上门来,到我家希望我去承包东大街佳丽商场二层。我感到条件还是很不错的,然后就上了佳丽商场。实际上前前后后在东大街只经营了一年。合同期满了也就解约了。中间发生了些变故。

80年代中期,骡马市成了牛仔服一条街,大部分牛仔服是摊贩乘火车去广州高第街贩回的。当年一条牛仔裤一般的18-20元,进货价13-15元。当年卖啥的都有,西柳巷口有个买沙发靠垫的,口才一流:前日发了80年代骡马市卖沙发的吆喝声:这个状况能令我想起1987年的骡马市。西柳巷口有个摆摊卖沙发靠垫的高个帅哥摊贩,大冬天穿着军大衣,也是满嘴普通话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走一走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南来的,北往的,哈尔滨的香港的。走过南闯过北,游过山玩过水,留过学访过美,跟小姨子亲过嘴。咱的靠垫上过电视上过报,全国人民都知道,如果你说没看到,你家电视没信号。天大地大不如人的屁股大,人的屁股要舒服,不坐靠垫不如猪。学习雷锋好榜样,不买靠垫不像样。可惜当年不流行电喇叭。

网友忙补充:骡马市夜市有个卖沙发靠垫的,生意火爆,那嘴里的词一套一套的,即使不买的人也会停下来听他说一会儿,我到现在还记得一段:烤羊肉不能没有木炭,包饺子不能没有肉馅,你家的沙发不能没有沙发靠垫。打牌打背的,喝酒喝醉的,跳舞跳累的,来一个沙发靠垫——印象最深的西柳巷口的那个卖沙发靠垫的摊位,貌似是西安最早的活广告!


当年的夏天,我曾带着佳丽商场20多位的年轻女店员们去户县秦岭南麓郊游。当年包了大轿子车去的,车子是西北政法学院的。司机是韩师傅。来去的费用是40元。我们在野外水库里游泳、划船、跳舞、烤肉、饮酒、拍照、做游戏。尽兴而归。后来得知女店员们当天都换了新衣裳新裙子。有的是提前专门买的。在高冠瀑布差点出事。当年她们要跳过几块大石头站在水里湍急的地方拍照。有位姓黄的美女差点掉进瀑布里,还幸亏一位男店员叫赵卫东的冒着生命危险死命拽她。郊游的整个过程以及出事的过程我们有录像记录。那些女孩子现在可能年近六旬了。可惜都没留下联系方式方法,希望能把她们年轻时珍贵录像相赠。

当年的生意很好做。在商店里买东西基本上不搞价。生意好容易得罪同行。当时出售的电子照相机主要有尼康、佳能、美能达、理光、雅西卡等等,是追针式测光,快门是个锁扣。如果忘记闭合快门就继续耗电,然后过上一两天电就耗竭了。所以常有人来找我要求维修照相机,说快门打不开了。当年北大街口有个照相机修理部,遇到这种事情,他们就是让顾客去转一圈,等顾客走了后他们换两粒纽扣电池就好了。顾客拿给我看时,我是当着顾客的面给他换纽扣电池,然后让他们交两块钱两粒纽扣电池的钱就行了,曾有顾客去那家照相机修理店去找后账,所以引起过纠纷。

5.通过您的照片和文字,可以看到每个时期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聊聊这些变化。

通过我的日记记叙和照片,几十年来西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主要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看得出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实际上真正的变化是从80年代末开始。

比方说70年代到80年代,人们没钱买衣服,老虎上山一张皮,一件衣服一穿就好多年,补丁摞补丁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新老大,旧老二,破老三,补老四。过去的岁月里,纵使衣裤再破再烂,也都舍不得扔,都是缝缝补补给小点的孩子穿,实在缝补不成的,也得拆成铺衬,熬浆糊打成褙子做鞋底。

我小时没穿过一件新衣服,都是哥哥姐姐剩下的,没办法买不起。给我买的第一件新衣服,是16岁那年姐姐在人民服装店买的制服。90年代我们家搬家。找出一条我过去的旧裤子,一看上面补丁摞补丁一共31个补丁。尤其是裤子的膝盖和屁股那块。穿的鞋子大部分是母亲做的布鞋,才穿显大,在后跟处缝几针,在鞋里塞棉花。等脚稍长大了再去掉。再就穿草鞋,在条凳上钉3个钉子掺点布条打草鞋。

1974年,我从农村探亲回家,在端履门被警察叫住训斥,说我咋穿的这么烂的,是心怀不满存心污蔑社会主义。那警察名叫朱汉文,当年好像端履门派出所所长。我12岁那年关我一昼夜的也是他。

1983年,我从西安市民生百货商店为解决混岗问题调到西安市解放百货商场时,民生百货商店把我的两套工作服,内衣外衣都没收了。我感到非常生气,当年就靠这衣服过日子的。比方说洗,晚上洗,然后就光脊梁等着晾干,第二天再穿。

而现在我具体有多少件衣服根本就不清楚。柜橱里塞的满满的。有些衣服买来只穿了一次,有时就忘了,一忘就好几年。皮鞋更不用说,觉得鞋子太结实了穿不完的。鞋子衣服常是女儿寄给我,去年一次寄了一箱。

吃饭也是如此,现在我们吃到的很多东西,很多东西很多食材都是当年连想都不敢想的。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等等等等,天天过年。当年吃的那些东西。比方说60年代70年代。主要是杂粮,南瓜,红苕。还有煮蔓菁、煮胡萝卜。煮菜根、豆腐渣、麸子。煮菜根是跟食堂要来的莲花白菜根,煮熟后吃着不但苦,还很辛辣,最难吃,不吃就得饿死。豆腐渣吵吵吃,粗粝难以下咽。麸子倒残存粮食的香味,但吃进肚子拉不出了,每次便便得用冰棍棍抠。

现在想自己做饭、下饭馆都不在话下。哪像当年,看到电影《林家铺子》四菜一汤,想着是共产主义。80年代中期以前,我没吃过土豆烧牛肉。现在下饭馆看厨师做饭时,老是不忘记叮咛一句,师傅不要放明油。

现在的单元房和卫生条件当年简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1981年1月5号我和妻子新婚,就在祭台村租了一间柴草房子,每月5块,只有6平米。夏天热,冬天冷,还漏雨。老鼠还多。夏天出门怕下雨,老把被褥卷起来搁在床脚。冬天屋子里滴水成冰,水桶天天结冰,要敲破冰面才能用水。当年我的月薪是37.5元。

现在出门大部分是自驾。过去能有个自行车就非常不错了,绝大部分人买不起自行车。攒点钱就在寄卖所里买那种二手的旧自行车。西安的市民一般出行噱称为开动11号,也就是两条腿。

因好车子要票券,一般老百姓根本搞不来,想买好牌子的自行车,比如凤凰、永久、飞鸽,也只能去寄卖所。那种半旧的名牌自行车,泥呼呼稀里哗啦的还能卖高价,卖原价。


6.其他。略。

按我的记录,西安疫情期间,几年来拢共死亡3人,还都是高龄者。可能是诸般病症中死亡率最低之一。#西安疫情日记#

12月15日起,又有多家医院发布通知,停止社会人员核酸检测服务。对此,不少市民担心医院取消这一服务后,外面的检测点无法满足需求,检测排队更长。这不是担心,而是现实。多人去核酸,无非是对自己发烧病症的确认。做核酸的队伍也属传染区。

近两天各群里一直有阳了怎么办的指导意见。说是df.7,属于奥密克戎的孙子。传播力强,致病性高,但毒症低。

还有等清零等了三年,然后清零的是阴性一说。还说是自我检测饮白酒,看能否闻到酒香味道。发高烧煮白萝卜加蜂蜜就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91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5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745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9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7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2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5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9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9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