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要用“安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要用“节俭”来修养自己的品德。做不到心静,就无法明确志向,做不到心平气和,就无法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现代社会,充斥着暴戾和急躁,人们永远都活在了奔忙当中,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一切,都往“快节奏”的方向发展。
生活快节奏,这并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不能改变现实,就只能接受现实。但是,当我们的心愈发变得焦虑急躁之后,那我们的祸患将不期而至。
前段时间去拜访一个同行,他的办公室里面就挂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14个字。但是,他干了那么久,一直都焦虑不堪,永远都急急躁躁过日子。
做人,该急躁的时候要急躁,但该平静的时候也要平静。成大事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能做到平静。唯有杞人忧天的人,才让躁动占据了自己的心灵。
人,让心慢慢地静下来,或许你的好运会慢慢地出现。
02
静能生慧,静能生财。
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内心平静下来了,没有燥热的冲动了,那他该怎么赚钱呢?
其实,赚钱跟急躁没有太多的关联。有些时候,你越是急躁,越有可能做错事,起着反作用的效果。
真正做到内心“平静”的人,大多有着高深的人生智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没有经受过挫折,你就不会懂得平静的珍贵。没有碰过钉子,你就不会明白静心的优势。
就像一个努力学习的学生,如果他表面上努力学习,内心却毛毛躁躁,那他不管怎么努力,成绩也上不去,考试也不会高分,甚至还会一直退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躁动的背后,就是做“无用功”的开始。
就跟赚钱是一个道理,你拼了命去学习新技能,拼了命去赚钱,但你静不下心来发展人脉,静不下心来耕耘某个领域,那你就算努力到了极致,又有什么作用呢?
急躁,只是表面上的激情四射而已,实际上就是在浪费时间。而心静,往往会让你的思维更开阔,会让你的思绪更清晰,会让你的做事效率更高。
所谓“后发制人,以静制动”就是这个道理。
比躁动更强大的,是静心的智慧。
03
静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础。
王阳明年轻的时候,特别相信程朱理学,认为儒家经典才是修习之道。殊不知,他越是修习儒家经典,越是一无所得,内心躁动,最后还大病了一场。
病好了之后,王阳明虽然落下了病根,但他却领悟到了“修心”的智慧。唯有从“心”中去窥探更大的世界,你才能受益匪浅。
所谓“心狭乃祸之根,心旷为福之源。”
你的心过分躁动了,难免会生发出“羡慕嫉妒恨”的杂念,最后会让人生的道路越来越窄。你的心平静下来了,格局更大了,那你的人生出路就更多了。
之所以我们容易生气,就是因为我们无法把“心”修好。
就跟大江大河中的水流一般,如果它总是翻腾不息,那它过段时间就干涸了。相反,如果它时而翻腾,时而平静,那它才能汇聚于碧波大海当中,长久地存在。
老子认为,清静为天下正。
一个人的追求特别清明,一个人的内心特别平静,那他所做的一切,都会符合自然发展的规律,既不会出现极端,更不会触犯规则,完全融入到了自然天地当中。
这,就是儒家和道家都追求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04
你终究会明白,福气,跟内心是否平静有关。
福气,就像是一颗果实,绝对需要有孕育它的母体。而这母体,便是我们胸口中怦怦直跳的内心。它能修习到怎样的境界,你就能拥有怎样的生活。
曾经见到过一位日赚5000元的牛人,他有点不满足于日入5000元的成就了,而是希望日入上万元。因此,他一直为了这个目标而焦虑奔波。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原以为自己的目标实现了。可实际情况却让他大惊失色,别说一万元一天的目标没有达到, 就连日入五千的底线都被突破了,事业一直在走下坡路。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千万不能想太多,也不要给自己设立太多“狂妄”的目标。要知道,你越是想做成什么事儿,但你越是做不到。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你过分急躁地去给花儿浇水,可它依旧不盛开。相反,你把内心放平,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相信柳树都能絮儿飘飘。
这,就是“心静”与否的差距所在。
总的来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要顺其自然就好,其余的一切,就不要想太多了。或许,你会在不经意间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