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室友在备考教师资格证,我就在想,我们会跟小屁孩打交道吗?书上写着“寓教于乐”,那么具体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呢?等我们当老师的时候,面对一群有自己个性想法、能爬会动的小孩子,我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去教育他们,从而让他们服从我这个陌生人的管教?
我曾经有过一段兼职,是当美术老师。你别以为当美术老师轻松得很,只需要教小孩子画画就好了。小孩子呀,哪里坐得住,又怎么可能静下心来乖乖地画画。他们总是出其不意地给你添乱、惹麻烦。
这个小孩说:“老师,他拿了我的笔!”,那个小孩子说:“老师,他抢了我的位置!”或者又为了谁能坐在老师身边吵个不停,磕磕碰撞之间,总有小孩子这里撞了膝盖,那里踩了脚。面对一个嚎啕大哭的小屁孩,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ಥ _ ಥ)。最怕小孩子吵架了,处理不好,他们会认为你会偏心某个小孩,就很容易丧失老师的威信力。最心塞学生不认真做作业,你又不能摆脸色,你一凶,眉一皱,小孩子越就不理你,越就跟你抬杠。
这个时候我就只得拼命翻教案,书上那些条条框框哪里会告诉怎样一步一步与小孩子相处。
等我看到这本《我们的天真填满整个宇宙》时,不禁内牛满面,马丹,要是早些时候遇见它就好了,还怕镇不住那些熊孩纸吗!!
这本书的作者是微博最红小学老师王悦微,“我们1班”的博主,有10年教书经验,主攻班主任与熊孩纸相处之道。
1、如果学生做了错事,老师该如何处理?
案例:(来自书中)通过监控录像发现有小孩子翻墙进入儿童乐园,肆意进行破坏,摔碎玻璃,撕扯玩具,砸花盆。询问孩子时,孩子不承认。
我们想让犯错的孩子主动说出并承认这样的事,却常常采取错误的方式导致矛盾激化。老师越是逼问,学生越是否认。一来二去伤了大家的和气,孩子也会更加反感你,不服从你的管教。
作者是怎样处理的呢?
我很快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当成人发现儿童做了错事,却偏偏明知故问,儿童为了面子,往往会选择否认。而否认则会激怒成人,双方就会发生冲突,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她单枪直入地表明自己的态度,目光坚定:“接到投诉,查看了录像,和你一起搞破坏的其他学生是谁?”孩子只好老老实实地坦白了。
这个时候作者详细地了解了事情发生的经过,问清楚学生那样做的原因。道歉的时候也特意让孩子鞠躬道歉,赔偿损坏的东西,而不是随便的口头一说,让他们意识到他们随意的举动给人家带来了多大的损失。
2、如果小孩子面对老师父母恭恭敬敬,背地里却对其他同学出言讽刺
一般这种情况会出现在有姐姐弟弟的家庭中,家长平时太过偏袒年纪小的,出了事都是只责怪年纪大的,总认为年纪大的要让着年纪小的。
我们首先要找到源头,孩子犯了错,不只是孩子本身的心理问题,还跟家长的教育方式相关。
要与孩子的父母联系,了解他们的感情状态,是不是父母平时对孩子太过苛责或者太过偏袒?孩子从小就承受了太多不公平,心里很压抑,不敢在大人面前表现出来,就只好把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到其他同学身上,对待同学时也会更加狭隘。
3、学生打架
案例:学生之间好朋友被欺负,帮朋友出气,一学生价值两百元的眼镜腿儿断了。
我们要了解小孩打架的缘由,同时也要让小孩意识到他们具体是因为什么才打架,不能一味地只帮亲不帮理,不能因为对方是自己的好哥们,就不分青红皂白大打出手,要学会公平地解决问题。
作者这样处理:理清事情后,眼镜腿儿的费用每个人各自承担一半,同时给家长打电话,说清此事。一孩子妈妈大度说不用赔偿,作者觉得过意不去,委婉向另一方孩子妈妈表示,让孩子准备一份小礼物,表示歉意,价格却不能失了礼,这样才有诚意。
小孩的纠纷、矛盾,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的一课,通过这一课,他们学会如何待人接物,与人相处。这一课中,我们大人的表现,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示范——不仅要有倾听来龙去脉、分清是非对错的耐心,更要让孩子学到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气度。
4、如果接到学生投诉或告状
案例1:A带到学校的钱丢了,丢之前只给B看过,因为B是A的好朋友
作者是这样处理的:将B列为怀疑对象,单独与B谈话,一步一步通过B的话慢慢推理。B的话明显疑点重重,却还不肯主动承认。作者使出杀手锏:调用学校监控。B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只好承认。作者教育他:不能辜负好朋友的信任,同时让他把钱悄悄放回A那。
案例2:学生丢钱
是发动全班相互检举,写告密信还是?不查出来,不足以震慑学生。要想查出来,既不能翻书包,又不能举报。因为丢东西而鼓励告密让学生之间互相怀疑和警惕,就更加不行了。
作者是这样处理的:推测在教室丢的,召集全班同学,表情严肃,忽悠学生说教室里装了一个隐形摄像头,一举一动校长都清清楚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然的话就报警。语言威慑后,让同学在白纸上匿名写下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辨认学生字迹推断出偷窃者。
5、如果你发现你被学生骂了
心理当然莫名的难受啊,那么以怎样的方式,谈到怎样的程度,才是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呢?才能让学生意识到他的语言粗俗不堪?
这种事要私下进行交谈,选择安静的空房间进行教育。不要真的生气,给孩子一次机会,明确表示,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来找老师。
6、家访
不要以为只有当学生做错事了,才开始家访。平时多联系一下,多夸夸孩子,了解下孩子的成长环境,交流下指导孩子的方法,良好的互动,才不会出现多方的矛盾。
考试结束,先看分数,并且也只看分数,却不和孩子一起分析失分原因,也不客观地看待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如果考高分就对孩子百依百顺,给奖励买奖品。考低分,就斥责孩子,提出“给我好好读书”这类空洞的口号式要求。长此以往,这种唯分数至上的态度怎么能给孩子带来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足够的学习动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