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飞鸟集续写计划之年代人物!
01
2022年春节前夕,老张一家飞过大洋彼岸,回到了阔别十年的故土。1.4万公里,14个小时的航程,他愣是没怎么合眼。激动啊!兴奋啊!
十年没回到故乡了。十年,弹指一瞬间;十年,说慢也慢,说快也快。人生啊,有多少个十年。
走的时候,他还身体硬朗、精力旺盛、走路“腾腾”响。十年过去了,他老了,腿脚也不好使了,背也驼了。他是真的老了,不服输不行啊!就像老人说得那样:大半截都入土了。
十年里,虽身处异国他乡,衣食无忧。但无数个夜晚,他那颗思乡的心儿,穿越他乡的夜空,就那么飞啊飞,飞过大洋彼岸,稳稳地降落在生活了几十年的江南小镇上。心儿带着他飞到他曾生活过的地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花桥流水、张张熟悉的面孔;清晨的鸡鸣声、狗叫声、枝头鸟儿的欢唱声、潺潺流水声、小贩悠扬的叫卖声、集市上热闹的喧嚣声;雨后空气里夹裹着的泥土的芬芳、卤肉铺子里飘出的浓浓的醇香……就像是一幅幅画,在他面前铺张开来。
他就在画里头,睁大了眼睛地看啊!看了一眼又一眼;竖起来耳朵地听啊!听了一遍又一遍;闭上眼睛拼命地闻啊!闻了一回又一回。
一下飞机,老张一刻都不想逗留,直奔乡下老家。
车窗外,车水马龙,喧嚣繁华的都市从他眼前一点点退去。十年了,这个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前这座凶猛崛起的城市,在他脑海里逐渐模糊起来。当身后的城市完全消失在他的视野里时,他心里的兴奋劲一点点涌动起来: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随着车子在乡村小路上飞速奔跑,画卷在他眼前缓缓舒展开来:山坡、竹林、小桥、流水、稻田、袅袅腾起的炊烟、趴满绿藤的房屋。
“嘎”的一声,汽车在一栋老宅子前面停了下来。
“到了!到了!就是这里,我的故乡我的家!”老张激动的心儿快要跳出来了。
老张迫不及待地,颤巍巍地下了车,身后跟着儿子儿媳和孙子。南方的冬天,丝丝寒意袭来,他把大衣往身上又裹紧了一些。
老张推开了大门。“吱”的一声大门发出厚重沉闷的声响。他迈进门里,腿有点微微发抖,激动和喜悦涌上心头。梦里多少回,他就是伴着这样的一声吱响轻轻跨进屋里。
老张眼里泛着光,这光是从梦里穿梭回来的,带着无尽的思念、爱恋和回忆,从他的瞳孔里腾空而出。午后的一缕阳光缓缓地倾泻下来,洒在老屋上,暖暖的阳光与他眼中的光不期而遇,在老屋的墙上、窗户上、院子里的树上一点点地移动。
“没变,一点都没变,还是原来的样子!”
他顺着光移动的方向,抚摸着长满绿藤和青苔的墙壁,嘴巴微微颤动,喃喃自语道。他眼中的光快速移动,瞳孔里有种东西一点点往外蠕动,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厚。
他走几步,又停下来,目光如炬,沉思、回味。那双厚重有力的手每触碰一个地方,心头便会不由一震,涌起万千情愫!
“回来了!我回来了!”老张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爷爷,快来看!这是什么?”
老张从绵长的思绪里抬起双眼,目光循着孙子的声音看了过去。
两个陈旧的木箱安静地躺在角落里。木箱上落满了厚厚的尘埃,箱子四周布满了年轮一样的蜘蛛网。
他蹲下身子,双手摩挲着弹去上面的灰尘,像抚摸婴儿一样手在木箱上来回游动。尘封已久的记忆之河再次打开,往事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散落下来。
“宝贝!这是爷爷当年给孩子们做糖人的家当啊!”
“爷爷!爷爷!你怎么哭了?”
老张耳边萦绕着孙子的声音,回忆却像一把射出的剑,飞得很远很远……
02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捏糖人!
小时候,老张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吃父亲做的糖人。父亲是江南小镇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糖人手艺人,这个手艺是爷爷传承下来的。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孩子们几乎没有零食和玩具,父亲做的糖人,既是老张口中的美食又是他手中的玩具。小时候,他喜欢蹲着父亲身边,捧起脸安静地看父亲做糖人。父亲是手艺人,靠做糖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每次父亲走街串巷,老张就屁颠屁颠地跟在父亲身后。父亲做糖人,老张就和小伙伴们玩耍。生意不忙的时候,父亲也会让老张尝试自己做糖人。老张喜欢,也爱捣鼓。一块糖泥在他手里摆弄,想捏啥造型就捏啥造型,完全可以自由发挥,虽然自己捏的样子很丑,不过这已经极大地满足了他儿时的好奇心和虚荣心。
耳濡目染,老张对做糖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岁那年,他传承了父亲的手艺,接过父亲手中的一根扁担,两个木箱,成了一名走南闯北的糖人艺人。
天刚麻麻亮,当人们和小镇还在沉睡时,老张就开始上路了,他要赶早去集市。老张块头大,身强力壮,走路大步流星。扁担两头的两个木箱随着他的步伐轻盈地摆动。拨浪鼓欢快地摇起来,惊动了早起来的鸟儿,吵醒了熟睡中的小镇。薄薄的雾还没有散去,在林间余绕,仙气飘飘。老张走得很快,走过布满青苔的小路,跨过潺潺流水的小桥。太阳缓缓升起,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几个顽皮的孩子一路跟在老张身后嬉戏打闹。糖人是孩子们的最爱,老张自然就是孩子们心中的“神”,一个能在几分钟就变出各种造型的“神”。
集市上已经很热闹了,人头攒动,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老张找到一个地儿支棱好家当,打开木箱,开始生火、熬糖。
糖浆开始在炉里一点点冒泡时,老张手中的拨浪鼓再次舞动起来:“孩子们!吃糖人喽!”随着一声浑厚的吆喝声,老张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一会功夫,老张身边就围了一大帮的孩子。个个瞪直了双眼,蹦着、跳着、叫嚷着、挤来挤去、你一言我一语。眼神中充满了好奇、欢快、期待和惊喜。老张笑盈盈地把手一摆:大家都不要挤啊!
糖浆的醇厚的香甜味一点点弥散开来。做糖人是一件艺术活,也讲究色、泽、味、形。糖的用料、火候、手法、刀功,每一个细节都很关键。流传在民间的糖人做法就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捏糖人。吹糖人和画糖人相对简单一点,要求最高的莫过于捏糖人。老张传承了这三种工艺,尤其擅长捏糖人。糖人的造型取决于你手中的那把剪子和小刀,还取决于你的构思和雕刻技艺。糖人在老张眼里是有生命力的,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你要赋予你手中的的这块糖以全新的形象和生命力。
老张从冒着热气的糖浆中取出一小块糖浆放在掌心,揉、搓、扯、拉,泥糖在他手中飞速翻动,剪刀和刻刀变成了他手中的“秘密武器”,他低着头,全神贯注。随着手中刻刀飞快转动,几分钟后一个晶莹剔透,惟妙惟肖的造型就跃然出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别看只是几分钟,这可是从小练就的童子功。后来,老张把吹、画、塑融合在一起,造型和工艺上也不断改良创新。准确而又灵巧多变的手法、简洁生动的造型,老张练就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糖人制作工艺。
他擅长各种动物和人物造型。快到中午时分,老张的糖座上就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糖人造型:轻薄如纱的嫦娥奔月;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各个线条均匀、造型饱满、活灵活现,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我要这个牛!”,“给我来个孙悟空!”,“我喜欢老虎!”,孩子们欢跳着、吆喝着、争先恐后地掏出父母给的零花钱,或是拿出家里带来的牙膏皮换上自己喜欢的糖人。玩上半天再恋恋不舍地吃掉,不亦乐乎!
当余晖洒满集市时,老张也收拾好家当,哼着小曲往家赶去。
街头巷尾、集市庙会,这一路走来不知不觉就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老张靠着祖传的糖人手艺养家糊口,日子过得也很惬意。
在走街串巷的生活中,老张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她喜欢看老张做糖人、喜欢吃老张做的糖人、更喜欢老张这个人。因糖人他们互生情愫,彼此爱慕。结婚后,妻子在家相夫教子,老张继续游走在小镇的大街小巷上。
03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祖国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人们的生活也变得一天比一天红火。更多的年轻人拖家带口都去了城里打工,镇上留下来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老张还像往常一样,忙完田里的农活,手摇拨浪鼓奔走于大街小巷。这么多年过来了,做糖人已经变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除了刮风下雨,他几乎天天出摊。但最近几年,他靠做糖人挣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市面上也出现了更多的零食和玩具,除了糖人,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为这件事,老张也想过放下手中的家当,和其他人一样学一门挣钱的手艺维持家庭生活。但不是说放就能放下那么容易,做糖人已经融入在他的血液里,让他放弃这门手艺,就像从他身上割下一块肉一样让他痛苦。
有一天吃过晚饭后,妻子看着对面的老张说:“儿子都上初中了,开始花钱了。家里的老房子这么些年都没有返修过,也该拾掇拾掇了。你做糖人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要不你寻思寻思干点别的。”
妻子说完后,老张沉默了许久,那晚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第二天早上,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摊,而是坐车去了城里。在城里转悠了大半天后,他回家对老婆说:“我过几天就去城里上班去,活我都找好了!”说完他神色黯然地回屋了。老张默默地把做糖人的家当收拾好放在角落里。连着好几天,老张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哪里都不去,就坐在床上发呆,从不抽烟的他点燃了一根又一根。
几天后,老张收拾好行李就去城里上班了。他在一家酒楼里当起了面点学徒工。
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后来老张成了一名大酒店的面点师傅。这期间,儿子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了自己喜欢的金融工作,然后自己创业,再后来去了美国华尔街。
老张通过这些年的奋斗,在城里买了大房子,买了车,把一家老小都接到了城里生活。几年后父母相继离世,再后来老婆也因病离他而去。儿子不放心老张一个生活,于是将老张接到了美国。
“爷爷!你能帮我做糖人吗?”孙子跑过来抱着他的胳膊央求道。
孙子的话猛地把老张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他早已老泪纵横,他抹了一把眼泪,笑着对孙子说:“好的!爷爷现在就给你做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