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那个叫约翰·多恩的英国诗人说。
又怎么有人想成为一座孤岛呢?一座漂泊无依的孤岛,多么可怜。像栖息在暗夜里的困灵,无人问津,也不被需要。生与死,都从未存在过。你将不被任何人需要,这是多恶毒的诅咒,如同永生对吸血鬼的惩罚。
纵是万能如神,也不能不被需要。不能解众生疾苦,不能渡亡魂彼岸,神,又有何意义?
失去信众的神庙,终有一天会坍塌。
是谁说“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山本无愁,为雪白头”?说这句话的人,想必深谙“被需要”的真实意义,他早已了然于胸,“被需要”远非实现所谓的自身价值这般狭隘肤浅。
它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价值满足,而更应该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生活姿态,是一颗求美求真的活泼心。
知悉这天地万物的鲜活生动,莫不是因为那一丝一缕,都彼此“被需要”,不可分离。
风拂绿水,方知水之仪态万方;雪映青山,方知山之灵秀俊美;雨落梨花,方知花之不胜娇弱。
如果不是洞悉这“被需要”的内涵,灵山秀水,雪落太行,也不过是庸人自扰,毫无情趣。
而毋庸置疑,人世间存在的普遍现象,也必然该有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若非如此,那也实在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如同“被需要”的存在,我们才知道这人情百种,冷暖半生,苦乐参半而如此回味。
我们渴望被需要,于是贪痴嗔,爱恶怒,欢喜悲,一齐找上我们。
我们摸爬滚打,鼻青眼肿,甚至韶华不在,红颜老死,人生因此有无数可能,会绝壁逢生,会走投无路,会恨天不公,也会叹人不义。
但是,我们却不会喟叹今生错付。恨过爱过,潇潇洒洒的一生,被需要了还是没有被需要,以生命为笔,画卷已然精彩纷呈,又有什么遗憾呢!
我们执着于追寻被需要的价值,莫如说是在追寻一种欲望。我们必然会期待,会满足,会失落,但我们却不会止步于此,如果那样,生命的宽度将太窄,厚度会太薄。
知道了满足的快乐,谁还会吝啬自己的赞美,体味了痛苦的折磨,谁又忍苛责别人的举动。我们经历过,所以多了一份包容与体谅。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那个着旗袍睥睨众生的张爱玲,如果不是有一段求而不得的经历,如果不是捧着一颗高贵的心却被弃之如蔽帚,又怎会说出这温情的字眼。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佛家常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是的,因为悟出了“被需要”的智慧,佛成了过来人,而我们,也终会在七情六欲中释然开怀,成为未来佛。
这才是“被需要”,一种愉悦的生活姿态,一种推己及人的慈悲。如同明月待清风,如今千秋已过,犹让人梦魂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