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动笔时,只是夜半时分,打开我的运动,看见一共走了不到1000步,感觉非常真实。今天的我和妻子、女儿宅在家里。这种宅与我而言真的少有,但真正宅了一天也没找到要写的方向,就了了宅记一则。
清晨接到兄弟单位电话,当时五点多。想是知道时间不对,极担心我拒绝,于是连珠炮式一通陈述。我的工作就注定了24小时待命,耐心听完不免歉意地回复“不好意思,今天我休息。”常常要面对很多别人的不顺,处理很多人情以外的法理,是故特别理解同事的心情。所以我除了对排班表更新不及时的不满,对来电的同事却没有怨言。
“但凡人家有更好的安排,也不会给你打电话了。”事后妻子的这句话就很符合我的心思。虽不怨,但瞌睡虫是真跑了,起床洗漱一番,又学习强国一通。挨到七点半,困意又至,于是就像大学里似的补了个回笼觉方起。
妻子已表明目下无甚安排,于是安心进入书房。久不读书了,领读者欠下的债也多,翻开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的边上》就读了起来。读一会儿,又陪妻女吃了早餐,妻子去侍弄她钟爱的多肉,嘱我多陪陪女儿。便给女儿投屏动画片,结果她竟不看狮子王。翻检一番,没想到竟自跟着女儿看了许久的‘爆笑的虫子’。一来苦于没有好好陪她,二来我这人至今也没成长为故事高手,妻子笑我连带女儿看高端点的儿童节目都做不到。
选动画这事儿真的不容易,儿童类的动画女儿爱看的不多。她爱的又大都看过很多遍了,所以我也由着她定。试想下来,编剧也是极不容易的。要怎样转换视角才能发现,以下水道里两条虫子的日常为主题编辑动画,而且动画中要搞笑,要守规矩,还要无碍小朋友们的观瞻。三分钟一个的小故事,有笑点、有现实的折射还有连贯性。大半个上午,我和女儿都乐在一起。
午间第二次点外卖,因为比较下来外卖比出去吃更有效率。是啊,稍微读会儿书,做做题,攒攒强国积分。虽然知道妻子打扫卫生也是挺辛苦的,饭后还是架不住瞌睡虫的叨扰又睡了一觉。午休已是一种习惯,就像早起一样。
下午女儿在看小度,冲杯咖啡,看着《走到人生的边上》,又有了一刻的欢喜。看得有些倦了,听老乡说今天她们集体观看了电影《天才少女》,便也找来看了。与老乡们相同的,我也很喜欢28分时那一小段舅舅和外甥女在阳光下的对话。
" Faith is about what you think, feel."英文台词就是这句,而翻译却说“ 信仰是你的思想、感觉,不是你的知识。”
多出来的‘知识’这个词,和片中小Mary的天才一词似乎不对等。而我在片中看到的,也正是多重不对等的冲突。看完片子,想想杨绛先生在书中对人心人性的分析,我觉得我就是那个长久以来的妥协者。
而《天才少女》不是,她的舅舅和舅舅的朋友们都在致力于让一个天妒之才,尽可能如正常人一般享受生活。数学能力可以是一种天赋,却也不能代表人生的全部。之所以Frank舅舅要带着Mary平静生活,就是想让她be normal。但Mary的外婆不同意,外婆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解决数学难题成就美名这一愿望上了,费劲周折却发现,原来自己真的错了。所幸故事的最后是和谐的,既不单纯追求木桶的长板效应,也利用正常化的成长环境补齐人生可能随之出现的短板。
对于故事最后,借方法论说出“我思故我在”的场景,我也不能有很好的进入感。或许这跟选的Mary太小了,没法更好表达所有创作意图有关吧。但“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用在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的边上》,窃以为是很好的。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用这句话表达对杨绛先生的评价,读到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深以为然。
同时,杨绛先生关于生命传承的描述还很好的说明了电影的生物学基础。
杨先生说:“胎儿在母体四个星期后,母体每分钟产生五十万脑细胞。几星期后,脑细胞都聚集胎儿头部,三个月到六个月期间,脑细胞开始长出触须。一秒钟长两百万。触须互相联系成网络。”……“五官中发育最晚的是视觉。但胎儿出生两天后就认识妈妈。以后十八个月里,婴儿的头脑,好比浸泡在种种感觉里,从中汲取知识。一岁半的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懂,是最可爱也最有趣的时期。”……“记忆的细胞深藏在大脑的“海马区”(hippo-campus)内。这个“海马区”,在婴儿四岁时才成熟。所以婴儿四岁才记事。但早年的事也不是全不记得。大脑深处另有一个核状体,在婴儿刚出生就起作用,能感受强烈的感情。婴儿出生后如果受到感情强烈的刺激,以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这孩子的感情和行为。”……“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脑子各区的生长发育各各不同。青春期之前,脑子的灰白质又会有突然的增长。成熟最晚的是前额的大脑皮层,人到二十五岁才算成熟。这个部分,决定我们的选择去取,策划未来,管制行为。这就是说,人的智力,要到二十五岁才开始成熟。”
以上这些文字不仅体现了先生的博学与智慧,也让我明白了人类的智慧传承。具体来说就是为什么Mary能够遗传母亲的数学天赋。同时,这一系列的文字,也在解释为什么谚语说“三岁看老”。四岁前的无自我状态和三岁前的博学状态,使得我们窥视孩子的以后发展有了一种透镜般的可能。
人生是一本书,今天我躲在家宅翻读。电影是一本书,把编导的意识转述。老人更是一本书,这本书我还没看完,书中的字句,在闪耀智慧光芒的同时,也照耀我人生的路。自知者智、自胜者强、知足者富、有恒者长…夜深了,明日继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