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理论性的书籍,要讲到通俗易懂并不容易。但,我个人始终认为不管多高深的理论,都应回归到日常,在现实生活中得以验证。天下之道论到极致,就是百姓的柴米油盐。
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人的思维能力。既然是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与提升。可惜的是,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不仅认识不到自己需要改变,甚至会害怕改变。
就如同我们会想着孩子带给我们“麻烦”,前段时间朋友圈流行一个段子,大意是讲如果谁愿意每天帮“我”的孩子辅导作业,“我愿意”以房子、车子相赠之类的。(谁家的儿媳、女婿,早点领回去)
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之所以能够广为传播,说明大部分家长有共鸣。显然,我们幻想有一种捷径能解决亲子教育的问题,能够一劳永逸。甚至所有的问题,我们都想速成。
很多人宁愿相信花大价钱,幻想用一周或一个月的“学习”能彻底改变命运;很多人宁愿读“普通人如何快速年入百万”的骗流量文章,却懒得去相信自己,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很多人盲目崇拜“专家”、“名人”,学得不食人间烟火......
但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捷径吗?这显然不符合成长的规律。在自然界,植物生长需要经历播种、萌芽、长大、开花、结果的过程。
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人的成长也有过程,从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到觉醒、到改变,到一点一滴的进步,从而实现蜕变和成长。
这些基本的常识,却常常被忽略。尤其在浮躁中,我们会追求速成,会想着走捷径。人们越来越忽略付出努力的必要,过分强调“结果论。”
为什么人们不愿去崇尚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反而是将依赖、破格获取的文化大行其道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思维让人舒适,易学、易懂、易用,所以成了流行品种。
同样,指责别人最容易,改变自己最难。而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停止找借口和抱怨,走出这一步,就开始了积极思维的第一步。
只有当一个人把力量收回到自己身上,将关注点回归自己的内心,就找到了生存、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终身学习,持续成长。读一本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实际问题,它只是为我们开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从“知道”到“做到”,行动、坚持,才能从量变到质变,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不否认有少数人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运气,但从大概率事件来看,生存的基本法则仍然是去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的小事,相信积累的力量,相信并践行“人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
而一个人要想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或者在思想上达到某种高度,就得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读书的目的,最终要回归学以致用。读好书,就同交好朋友。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用智慧来指导生活,很有必要。
阅书、阅人,阅万物,所谓格物致知——探究事物背后的规律,获得生活的智慧。后半句还应该有:最终的目的是驾驭事物的走向,结果是顺应趋势(唯心讲叫“天意”),达成理想。
因书结缘,真诚分享。昨晚的直播多有不足,感谢大家的包容和鼓励。期待我们一起读好书,携手走在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