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宁静清晨。
这句话在过去的时光里重复说了百遍之多,渐渐成为每日清晨的口头禅。
——题记
“嗨!你还在吗?你还好吗?我是小川叔,陪你过周末。”
每次打开小川叔的荔枝电台,或者公号语音,心就舒化了,一切暂时的悲伤抛却脑后,让往事都随风都随风,心随小川叔在动。
今天,清晨,大雨突然来袭,早行人已带好雨装,看来昨晚天气预报奏效了。在杭城的日子里,基本上一个月里要碰上多次大雨来袭,谁让每次下雨天的前日气温热得像蒸笼房,预兆既来,风雨只是随后的等待。
小川叔今晨的公号推文《如果当时我能怂回去……》开篇就是一段回忆的故事,由己及人,焦点聚光,让目光锁定自己,不要观众上来就开车居然跑偏刹不住车。讲自己的故事最真实,情感最真真真切,没有半点杂质掺和。紧接着川叔把话题转移,讲述自己的回击策略,引起情感共鸣后,发散性思维让观众展开效仿式评论,压制在观众的内心火一般的宇宙能量瞬间燃爆,观点式五花八门文字就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
以后再遇到不同种倒逼自己下不了台反而要自取其辱的局面,回击方式就可以有很多选择了。在此对小川叔和其粉丝们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从小川叔的微课分享中,让我对写作上升了期待和认知深度,而不是高度哦!高度或许目前对我来说是一个门槛,这个高度里包含太多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和理念,太多的注意事项和行文风格等等。
我们总以为自己的高度不低,自己也可以达到某种高度,某一天心里一激动,Ta模仿着大V起了个牛逼哄哄的标题,然后在文章结构里用上一二三四五的小标题,写出来看似有行文顺序和结构,发出来到平台上,拉来朋友并吆喝着让广大网友来点评,更有甚者发给大咖老师寻求指点。得来的简单几个字回复“我不懂你在写什么。”这就叫做好高骛远式的痛痛自打脸,没把自己心灵打残就已经很不错了。其实Ta写的文章逻辑结构很乱,想表达多个事情,反而把不同的观点揉到一起,四不像的难堪如暴风雨来袭,让Ta失望透顶。
1、定位自身高度前,先深化自己的内在
我们写文,难道真地丫的要去模仿自己不适合的大V风格吗?握草,你得了吧!“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自己能达到什么高度,自己最清楚,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了解,还期望着读者能够从自己的文章中读出情感,这不是掩耳盗铃后自欺欺人吗?清楚自己的内在,深挖自己和读者到底在哪些点上有共鸣。
2、写文的动笔前准备,思考框架列出来
我们写文,首先明白自己要写什么,写一件事还是一个人,不奢望去写多件事或者多个人的糅合,因为我们自己目前还没有曹雪芹《红楼梦》那样的层次思维。老老实实做自己,从基础的故事写起,朴素的身边事和简朴的人,加上简约而不华丽的辞藻,有心事而还未倾诉的读者读到这样的文章后,立马情感共鸣,心潮涌动,热泪盈眶,知音啊知音。
其次,行文结构是总分总,还是分总,文体是散文、记叙、议论还是叙议结合等。不同的结构比如抛出一个观点,展开论据支撑,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为总分总。不同的文体比如常常采用的叙议结合,对观点的引用和论述很好展开,利于文章逻辑的呈现。
最后,我们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思考吗,能给读者解决什么问题。
3、写完后的文章主题鲜明吗?走心吗?
其实再问出这个问题跟写之前的“自己要写什么”,对比一下,我有没有跑偏主题,如果有,那就赶紧修正,不然就成了“自欺欺人”的后果下场。
我们写完后的文章走心吗?我们自己身上有什么标签吗?好像没有嘞!那它会成为一篇热文吗?好像还可以嘞!寻求大V的推荐可能走得通。标签,标签,我没有签,我很普通,但我的故事很真,我相信可以带给读者感动。
“你还在吗?你还好吗?”
我是飞一般的八哥,感谢小川叔带来的精彩分享。
我不求本篇是热文,但我希望它能够带给你启发和情感共鸣。
想写,就用心用脑去写,坚持的力量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