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小说怎么写,所谓有什么想法就会有什么行动。所以也会一直无意识地在百度上搜索,果然发现了一份个人感觉很好的讲义《小说写作训练教程》。这是一份老教程,不知道作者是谁,但自己读了一篇还是倍有收获!
此教程一共七讲八篇,每一讲都用一个新人新作作为例子,让人倍感亲切,而且结合得又非常到位。
引言:与非天才者话小说
在引言中,可以看出,作者应该是个编辑(后在百度上查,好象是王振铎),也是从无到有的写小说,他说“创作生活艺术的本身,也是自我完善的有益过程。”“创作没有定规,写作训练则有规律、有程序。只有对基本规律、基本要求熟练正确把握,突破性的艺术创造才具有强大而丰富的表现力。”
第一讲:善于选择故事(范文《齐贤斋》)
作者首先提出什么是小说?小说是臆造的,但应使人感到真实可信,真实于读者所了解的生活,真实于读者感到应该是什么样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好的小说?作者以范文为例,进行了阐述:
首先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其次要有深刻的寓意;
让人有所思、有所获,有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范文萦绕全篇的就是一个“齐贤”的过程。
第三,事中见人;
好的小说,总有几个感人的形象。范文主人公,不仅书法高超,更可贵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四、能引起丰富的联想。
小说比故事高出一个品位。故事情节创造的是一种艺术氛围,作品描绘的是一种艺术生活,丰富的主题通过丰富的包孕性的艺术形象来表现。
作者选择体裁,运用它,“在于它有具有巨大的运载能力,能够充分负载作者对人生的真理体验。我们常说某个事件可以成为创作素材,就因为作者认为这个事件有挖头,也就是说它能够使作者展开广阔的联想。经由作者的丰富联想,生活的故事就转化为艺术情节了。艺术情节组织在作品之中,就成为维系主人公命运的有机环节,成为激发读者遐想的媒体。小说是情感交流的艺术,读者在阅读中与作者达到共识,或者凭借自己的独特感受获得新的评价,不能不依赖艺术情节的张力。”
另外作者对实验小说的理解也有独到之处:
“这种不讲故事的结构形态,依赖作者对众多的鲜为人知、复杂关系的故事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因此,小说家可以在具体的作品中不讲故事,每一篇作品的写作都不能离开动人的人间故事。”
第二讲 树立情节观念(范文《报复》)
故事的价值在于过程本身,“曲折生动的故事,只有当它以情节的姿态进入小说,确切地说,只有转化为艺术情节之后,它才有资格分享小说的艺术价值。”
小说以创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故事是一种过程,转为情节,才对小说起作用。有时情节结束,真正地小说才开始。情节是一种逻辑与框架,构成情节的时候,事件的时间顺序并不重要,而逻辑关系是第一位的。这种关系对于表现人物性格来说十分重要,它像一根无形的链条一样,紧紧地拴住事件的各个部分,使之成为稳固的构成小说的框架。
情节是一种事件选择,刻画典型人物性格、命运时。“在小说写作中,围绕的中心是人物而不是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本身。能够构成性格典型的事件,能够推进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活动,才是小说描写的对象。”
情节是为人物服务的,“只要抓住了人物,就找到了由故事的此岸,到达小说情节彼岸的方舟。”
第三讲 刻意塑造人物(范文《特殊礼物》)
故事追求一种曲折,小说追求一种简练与意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主,小说中的人物、人物形象和行动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范文的情节结构,作者采用了“误会法”完成人物形象塑造。一旦形象丰满,他的许许多多日常行为都尽在读者的想象之中。这就是人物形象的作用,一旦人物形象站立起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故事就成为多余的了。
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生活中,人物的性格也必然要发生变化,显示出不同的层面,呈现出新的形态。人物在小说中有“圆形人物”、“扁形人物”、“符号人物”。
小说的较高境界,即通过瑕瑜互见的全面刻画,更能显示出人物的社会价值来。
第四讲 设置定性空间(范文《生命》)
“如果说故事情节是小说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性格是小说的最活跃的内在因素,那么,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则是小说具备真实感染力的根基。”
生活与小说中,事件的发生与矛盾的发展都要受到时间与生活环境的影响;环境可以塑造人,又可锻炼人。
小说创作中的环境描写是经过认真取舍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与情节的发展有关。所谓“情缘景发,景因情美。”环境描写的艺术极致,是充分表现人物情感的理想效果。
小说环境描写的最高境界,应能表现出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小说中的环境不是实际生活中自然环境的直接再现。
范文的环境描写,就体现一种“因为生的现实中‘有许多很滋润很美丽的事情’在等待着人们”意义。
总之,环境描写,于现实来讲,要做到逼真;于情节来讲,要做到景与人、景与人的心理相吻合,有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美感;于审美来讲,要在独特中见普遍,联类生发,让读者自照......
第五讲 精心研究结构(范文《一枚金戒指》)
所谓结构,是指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最能体现作家的艺术功底。小说结构代表作者一种审美结果。结构分主题结构、情节结构、人物结构、情景结构、细节结构等等。
结构要因主题需要而铺设,为主题深化而推进,神主万象,警示醒言,就象范文。
小说结构的基本功,表现为情节的组织安排。从传统借鉴:
第一,情节出奇制胜。
好奇是人们的天性,出新是作家牵引读者视线的法宝。
第二,出奇难免有假,贵乎假中见真。
第三,情节合乎逻辑,绝对做到特定环境中的真实。
范文归属于按主题要求而结构,但在作品的内部构造上,它又是以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为中轴展开情节的,为其心理发展变化罗列人与事。
教诲不再是小说创作的唯一准则,猎奇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兴趣,典型性格的框架也难调众口,于是,富有创造禀赋的小说家就要不断寻找新的结构手段。契诃夫运用一个细节就可以构成一篇小说(《一个公务员之死》),果戈理用一件道具作为一篇小说的组织线索(《外套》),莫泊桑凭借一个突兀的结尾将一篇小说“点石成金”(《项链》)„„各自成为小说艺术世界的璀璨明珠。小说结构创新的路很广。
第六讲 开掘生活诗意 (范文《黄手绢》)
主要是创作主题,世界是美的,我们要善于发现美。罗丹说,“艺术是锻炼人自己了解世界并使别人了解世界”。
第七讲 小说的视角 (范文《不幸的人》)
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艺术视角是小说家的世界之窗。
从叙事与描绘的角度看:
总的来说第三人称有利于故事编织,第一人称长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富有切近感染力,不过是突出特征的简单方法。事实上,各种视角叙述,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作为表现方式,各种方法都被有才华的小说家巧妙运用,并创作出各领风骚的卓越篇章。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告诫我们:叙事观点(角度)并不比协调人物之间的关系更重要,小说家必须激励我们这些读者看下去,这才是至关要紧的。
总之,这份讲座从小说的素材选择、情节、人物、环境、结构、主题、视角七个方面,对小说进行了一个总体性的概括与分析,对初学小说者,有很大的帮助!
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