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就是我家的代币,取名“菁币”,“菁”是我的名字,这种命名让我有种当央妈的感觉……
代币自然是淘宝购买,淘宝甚至还能定制,也就是,我真的可以在每个代币上面弄个“菁”字,但考虑到增加了铸币成本以及这会加剧我的自我膨胀,我想……还是算了吧……没错!主要是想省钱,你看我多么地不自恋!
为什么要发行代币
随着小妞的智能增长,与她斗智斗勇真是……越来越吃力。
有些事情,比如说“按时上床睡觉”、“吃青菜”,我们大人都知道这是应该坚持的、有益身体的事,但对于小妞这样的两岁小娃娃来说,好处非常地不直观,即便给她讲了绘本,描述了吃青菜能长高高这样的愿景,也不能形成长期、稳定、有效的激励。
而对于另外一些事情,比如看动画片,如果没有给予直观的量化,就容易出现“耍赖”、“闹情绪”的场面,毕竟她现在对于时间概念还不能很好地领悟,对于“限量”这件事,情绪上也不太能接受。
使用代币,可以把一些短期看不到好处,或者明明有益身心但以小妞目前年龄却难以领会的事情,变成实实在在的、可以放到她手心里的“好东西”。同时,通过使用代币兑换动画片,也能让她掌握“限量”的概念。
在这里,我也有个小私心,希望能从小让她领会到资源兑换的概念,让她体会:用手里拥有的资源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代币机制的设计原则
原则:谨慎使用代币,像对待宝藏一样珍视孩子原有的内在动力。
刚开始发行代币时,家里人都很兴奋,问“如果小妞帮助家里人做了事情,是不是也应该奖励小妞代币呢?”
答案是:“不行。”
小妞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开门,帮妹妹拿尿不湿,这些是她发自内心乐意去做的,做这些事情的内在动力是:帮助别人的快乐以及成就感。
如果每次我们都拿代币奖励她,慢慢地,她这种珍贵的内在动力就被代币这种外部机制所取代。
在武志红的心理学专栏里,我曾经看过下面这个寓言: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后,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点。
15美分还可以吧,孩子仍然高兴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最初,驱动孩子们玩耍的是他们的内部动机——开心。但老人通过给他们发钱,成功地把他们的内部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金钱,而金钱又控制在老人手中,所以就等于老人控制了孩子们的行为,最终,他实现了把他们赶走的目的。
所以,使用代币,真的必须很谨慎,当央妈也不容易啊。
在这一个月里,我家代币的规则始终只有这三条:
1、按时上床睡觉=1个币
2、一顿饭里吃了青菜=1个币
3、看一次动画片(30-40分钟)=2个币
代币机制运行情况
在这一个月里,小妞每天的收支基本平衡,由于一开始我给了她5个币作为启动资金,所以她基本上每天还是处于兜里有钱的状态,不至于特别拮据,小钱包拎起来“哗啦啦”响,很满足。
我们是T+1结算(第二天结算),一开始她没习惯的时候,经常不记得过来跟我领币,每次都是我主动去跟她发起结算,现在她一想起要看动画片的时候,就会主动来跟我结算。
现在基本每天都有吃青菜,睡觉也形成了比较好的习惯,九点钟(有时甚至更早)大人给她提示时间——刷牙——讲故事——睡觉。
每次想看动画片时,她就会跑过来拿出2个币,问 “妈妈我可以看恐龙吗?”,收下币之后,我会打开小米盒子,让她在儿童栏目里自己选择动画片。
一开始,我给她控制时间,一般的动画片不会超过30分钟一集,我会在时间差不多时暂停一下,看看进度,然后告诉她看完这集就要关掉,时间到了,我就关掉电视。
刚开始她还是会不情愿,也存在哭闹耍赖的情况,后来慢慢习惯后,我就在打开动画片的时候,把遥控器放在桌上,告诉她 “看完自己关掉哦”,然后我就该干嘛干嘛去,时间到,我就出现,提醒她,尽量鼓励她自己关掉电视。
现在,她都是自己看完,自己关掉电视,感觉每次看的时间都比我们预想的要短,有时甚至短得我都有点可惜她那两个币,这点还挺出乎我的预料,不知道是不是信任的力量起了作用。反正,每次她自己关掉电视时,家里人都会把她夸一顿。
一些趣事
有一次,她本来已经吃完饭,回头看到钱包里面有点拮据,便跑过来跟爷爷要了点青菜吃,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憋着笑不戳穿。
现在吃饭的时候,时不时还跟我讨价还价:
“妈妈,吃肉可以有币吗?”
“没有”
“有……有的吧……吃蛋糕可以有币吗?”
“没有”
有一次,我们俩坐在木地板上结算,我拿着我那一大包币,把她应得的币一个个放到她的小钱包里面,突然,她伸出小手,抓了一大把币过去,差不多就是抢银行的意思。
真的,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欲望,这种欲望跟我们平时希望一夜暴富,希望银行的金库是属于我们的,希望中六合彩的心情是一样一样的。
然而,我只能从她手里,从她屁股下面,把所有不属于她的币,一个个抠着抢回来,坚强地说“这不是你的,你不能拿”,她当然哭了,我也有一种深以为然的心酸,可是宝宝,这不是你的啊……妈妈真的理解你。
最近,她淘气,故意打碎了爷爷奶奶的古典灯罩,还在玩耍中弄坏家里的衣叉,总共负债23个币,考虑到她每日的现金流,以及每日的激励效应与惩戒效应的平衡,给她做了分期,每天还款1个币。目前,已经还款4个币,能够看出,她已经渐渐意识到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的代价。
后记
在代币机制运行的这一个月里,深刻感受到央妈和监管机构的不易,还得继续摸索前进,也希望能够跟有想法的朋友交流,共同进步。
毕竟代币是一种外部评价体系,我希望孩子成为内驱型的人,遵从自己的内心,因为,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最后分享武志红心理课的几段节选: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
这样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认为。他们做事情的动力,常是为了博取别人的认可、金钱等等,这可以称为“外部动机”。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大在乎,他们做事情的动力,是来自于自己内心,这可以称为“内部动机”。
所以,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特别尊重自己的感觉;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容易忽略自己的感觉,而更多使用头脑层面的思考。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他按照自己的感觉把事情做好时,他会有由内而发的享受感,这是他们做事情的巨大动力。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时,谁控制着评价标准,谁就控制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