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是对自己的荒芜
说来惭愧,读书对现在的我来说竟成了一种奢侈的行为。
总是把不能读书的理由归结为没有时间,虽然这也是事实,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没有形成读书的习惯。所以,很长时间不读书,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得劲。常记得黄三谷的那句: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而自己竟如此习惯不读书的日子,特别是有了微信之后,篇篇小文足以打发零碎时光。
最向往莫过于在师范时的读书滋味,那时总有大把的时间找到自我。可以一整天迷在一本书里,不问白天黑夜,犹如久渴的禾苗吮吸甘霖,尽享酣畅淋漓。也正是那时读过的书,滋养了自己的文学细胞。
可毕业后,虽然也会时不时地读上几本书,却再也找不到在校时读书的心境与滋味了。等有了孩子以后,一个人算是彻底交给了家庭,在家务与工作之间忙得不亦乐乎。唯独少却了属于自己的空间。那一段荒芜的岁月,成长的只有对生活的感悟:女人无才便是德,自有它生出的道理。有时竟羡慕起那些安于做家庭主妇的人,悠闲地上班,精心做着家务,生活过得滋润而潇洒。可自己总是苦于缺少时间,家务做的漫不经心,工作虽没有出类拔萃,却耗去大半时间。还有那颗躁动的灵魂总不肯彻底放弃对抒写的挚爱。就这样,除了忙于工作和日常琐屑之外,会断断续续的记录生活,似乎有无病呻吟之嫌,但也庆幸留住了自己的一份爱好。
没有书的日子,一样可以过得平淡、安逸,却难以升腾心里的美好愿望。直到遇到守望者,在连续交了几篇文章后,切实体会到胸无点墨的尴尬。特别是董老师提出改进意见后,自己虽能意会,却苦于难以达到指点的高度。甚至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因为难以割舍,反而坚定了跟随的脚步。硬着头皮写下去,且顾不得对大家的时间浪费。内心的不安终于发出了最强音:读书吧,也算是对别人的负责,鲁迅不是说过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吗。虽然自己水平有限,但也要尽力写出最好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曾看过“先读书,后写作”的倡导。在迟迟不动笔的日子,总感觉读的书不够,却总也没有开始大量的读书。似乎在等待一个仪式感,却在等待中搁浅。幸遇“守望者”之后,促使我快速拾起笔,也重新审视自我。再不能由着自己那样懒下去,不读书的日子是对自己的荒芜。
努力的日子,也曾有过犹疑:到底要追求什么?人过中年,不是应好好享受后半段的日子吗?的确,对名和利早已看的淡如云烟。却依然不能安于柴米油盐的生活,终于明白那是因为从骨子里透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永难割舍。或许我们活得比别人累一些,可不同的人只能是不同的活法,就算羡慕也无法嫁接。而真正成熟的人看清自己以后,便不会去羡慕他人的生活,他会与现实的自己相处和悦,爱自己,依心而行。
经营自己的爱好,寻求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吧。读书,足以点缀平淡的生活,相信每一个日子都会自带光亮。渺小的自己也将拥有无穷的力量,不再惧怕容颜随岁月老去,因为每一天,我们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