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别想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本来想看看豆瓣都有哪些有意思的兴趣小组,最后关注到的是“低消研究所”“今天你消费降级了吗”,看到一群人节制消费还挺有意思的,最有意思的是一篇文章中提到《无节制消费的元凶》。这是BBC的一部纪录片,B站有三集,趁着周末就看啦。印象深刻的是计划报废、贩卖恐惧和信用支付。
1.计划报废
为什么现在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好但质量越来越差呢?因为没有商家希望你购买的产品可以长久使用,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产品是消费品,即使是宜家这种家居公司。我只买过一部苹果手机6S,因为电池质量太差,用了不到两年因电池经常出现问题就换掉了。苹果真的没法提升电池质量吗?当然不是,这就是他们的生财之道。在纪录片中,Ipod就曾经因为电池问题被用户揭秘,而电池寿命只有一年半。当时苹果公司的解决方案是电池替换计划,是不是和6S的解决方案一样呢?
2.贩卖恐惧
这是一个非常老套的故事,制造商和广告商告诉你变老变丑是多么可怕,而他们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你得到之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本来人们没有口臭病,但是当李施德林的漱口水广告出来后,大家惧怕这种社交恐惧,所以漱口水市场就有了。还有关于胆固醇偏高,本来是有可能是正常情况,但是广告商洗脑告诉你高胆固醇多可怕,所以要吃降胆固醇的药。本来清淡饮食就能解决的问题,却最简单的方法变成了吃药。其实所有肥皂都有抗菌杀菌的作用,就是清水洗手也就消灭大部分,但是当这个概念提出来,就是绝对有效的营销方案,我们怕得病。
3.信用支付
前两个算是元凶的话,最后这个也就是帮凶了。信用支付让消费变得容易,甚至去花明天的钱满足今天的欲望。网络购物、直播购物,让我们从看到变成想要最后得到,速度快到没有思考是否需要。本来成年人是能够理智做出购买决策的,但是在商家面前迟疑时间变短,反而做出感性决定。
也许不是消费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冲动,自制力低下,实在是营销人员利用人类的潜意思和本能让人无法拒绝。如果我们能够识别这些,谨慎地做出购买决定,我们的生活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