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当合伙人告诉我,我们要结束这段创业的旅程,我知道该醒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自我觉醒,不再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但是我不甘心又回到原先的国营单位,所以那个时候的我,下定决心必须转变,必须成长。
其实很茫然,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从骨头重滋生的焦虑感,催促着我要去做些什么才能心安,于是我开始参加培训。
可以大致分析一下我的培训经历,后人可做借鉴。有三段,简称为A网站,B培训机构,C线上商学院。
A网站上的干货很多,后来工作中用到的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在这里学到的,只是当时我不觉得,因为这中间缺少了很多实践的过程,我得不到反馈,所以我报班参加了线下的B培训机构。
B培训机构号称在美国上市,但是我只能用坑爹来形容学习体验,培训老师通过摄像头在北京授课,我们只能看画面,也根本谈不上互动,另外学生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学习的内容也是好几年前的概念。所以多说一点,不要完全相信网络口碑,听说该机构收的学费,有一半都是推广成本。
我在过程中,开始在C商学院学习,可以说这里的性价比最高,可以对一些特定技能做专门的训练。其实最主要的是,通过社群的学习,可以互相监督,又认识了很多在前行路上的伙伴。
大半年时间,耗去了大量的金钱,转过头来我发现,其实我成长的幅度,只有一点点。
可现实压迫着自己,要去找到工作养活自己。我发现我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就是用PPT做了一份简历,然后凭着忽悠的本事进了一家技术公司,做市场策划。
自己没有技术背景,市场知识也都只建立在理论基础上,该怎么办?
这个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不辞辛劳,不耻下问,有很多屈辱,有很多艰辛,反正我做到了。
还好老板对我够容忍,还好自己的天资够高,我已经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人物。薪水也比原来翻了好几倍。
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不一样,对于我,我想成长去看一看更广大的世界,不想做一只井底的青蛙。所以我在失败后会去复盘,会去寻找我继续成长的道路,虽然有些路是弯路。
不谈成功,只谈成长。
李笑来在谈落后时提到,90%的人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在平均水平以上,这被称做是“乌比冈湖效应”。而无法认识自己的落后,就不会意识成长,因为成长是主动的事情,你无法在你想象的环境中被动成长。
我在创业的时候,会觉得成长就是看几本书,每天起床给自己鼓劲,轻松又惬意,但是后来在学习和工作中,才发现成长好艰难,有金钱的复出,有他人的白眼,也许你的心里强大会让你成长的更快。
工作后我也在想,现在的碎片化学习那么流行,还需不需要花费那么大的成本去学习。我自己也在跑步或坐地铁的时候实践过,但是一个月下来,发现自己能记住的寥寥无几,可能对于我,成长还是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另外,这也大量占据了我思考的时间,思考其实就是将新得到的知识,融入自己已有的体系中去,而拼接和联想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好吧,不得不说,我现在再和之前的伙伴们联系,大部分仍然成长的很慢,我当然也同他们讲过我的故事,可见没有丝毫用处。
成长就是自己的事情,放手让自己前行,去更远的地方,去认识更牛逼的人。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