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是很容易被人贩卖焦虑的一个群体。
一是当你成为了全职妈妈后你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二是当你成为全职妈妈后心智方面便进步很慢或者停止了进步。那两者的夹攻,导致的后果是,大部分全职妈妈变得暴躁,焦虑以致于没有幸福可言。
这前听过一个关于全职妈妈的演讲,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很多全职妈妈觉得家庭或者社会对她们的偏见,而导致焦虑。这种焦虑本质是因为她们地能力有所欠缺。她们把家里的事情处理不好,难道把她们放到别的地方她们就能做得好吗?她们的能力就能上去了吗?
很多全职妈妈觉得自己陪伴孩子十年左右的时间,当青春过去了,自己就跟社会脱节了,那其实不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研究怎么更好的带孩子,陪伴孩子,当你想出去工作时,你完全可以出去工作,你完全可以去做月嫂,现在月嫂这份工作月薪基本过万,这份工作不要太抢手,怕就怕在,你没能陪伴好自己的孩子,而又浪费掉了自己的青春。那才真真地跟社会脱节了。
苏格拉底也曾说过:“不要轻视管理家庭的技能;因为处理个人事务与管理公众事务的区别仅在于其规模。”
很多回归家庭做全职妈妈的女性,其实是很被动的,要么就是怨气很重,要么就是压根就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在赚取更多物质或陪伴孩子这两者,更多人倾向于前者。当然,选择前者也没有错,但是你日后也要承担你对孩子不够上心而导致的后果。
在《要事第一》这本书中则提出了角色平衡的概念。当作为全职妈妈的我们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构想自己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性格所做努力的价值,那么,这个过程就不一样了。那么妈妈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性格,这样她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其他角色。她不会因为其它任何的事情而干扰到自己目前妈妈的这个角色。因为这已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社会贡献的问题。
就比如我自己,当我从职场回到家中当全职妈妈照料孩子的时候,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找清楚自己的方向,最开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我每天都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要处理,还会因为团队的事情,忙到晚上孩子都没办法陪孩子亲子阅读和陪他睡觉,大多时候我陪他玩的时候,我都在处理工作的事,以至于他总会跟我说:妈妈你能不能专心的陪我玩呢?
因为这些事,我跟老公没少闹吵架,他是一个典型的管理者心态,并且他也是史蒂芬《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受益者,他的说法是:如果工作真的很重要,甚至比孩子都要重要,那就去工作,我不反对你出去工作,不是非得你在家带孩子。但是如果你又想陪伴孩子又想把工作兼备得完美,那就不可能。你不能熊掌也要鱼也要。你这种做法只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最后我反思,如果只能选一样,我一定要选择孩子。因为孩子的成长,没有再次选择的机会。但工作,只要我有能力,我就有选择的机会。当我做出了果断的选择时,我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亲子活动;阅读。工作上的事,我交代的一干二净,除了特定时间,我拒绝回电话及信息。我利用孩子上学或者孩子午睡的时间做一些能让自己增值的事,例如:研究家庭教育,并考取证书还有阅读和写作。
当我阅读《要事第一》这本书时,我发现我最终的选择是符合角色平衡的,我陪伴孩子和他成长是我的第二象限,他永远排第一,也符合“真北”原则。那是一代一代的传统,你当下对孩子的教育甚至影响你的子孙后代。在作为妈妈这件事中,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性格的培养,我只是把照顾孩子永远放在了第一位,把个人的培养放在了其次,以此类推的排列。
这使我想到一些“大家”“世家”为何注重对后代的家庭教育和培养,并有家规家训,因为它是一咱使命,是维系整个家族要系的原则。
有时我们需要在短期内把注意力集中于生活的某个方面,这可能有利于我们的整体使命;这种不平衡就是平衡。
最后用心理学家芭芭拉.基林格的一句话结束:
智慧来自于平衡。工作狂都很聪明、有趣,通常还很机智和迷人。但是,他们缺乏内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