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2点是个奇妙的节点。因为下午的课是1点半开始,所以到了2点钟的时候,已经在校园里看不见同学们从校园东北的生活区向中西部学习区的大迁移。这时候的校园宁静安详,如果忽略掉气温的不同,犹如晨起时光一般。学生群体在上课,其他来校园里的行人在气温面前望而却步,躲在空调房里。所以,校园里在下午4点前,基本都能保持这样的状态。不时有行人三三两两地在各个路上走过,丝毫没有什么喧嚣可言。此时的图书馆,有一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肃穆宁静。
图书馆周围树木丰茂,高的可达6层楼,其他低矮的树木还有诸多花草被这个环式建筑包围着,在广州多雨的夏日里,有别样的风貌。空气里水汽密集,温度逼近40℃,即使在午后2点钟,也不时有氤氲的水汽凝结在空气里。从图书馆的窗子向外望出去,搭配着蝉鸣鸟语,水汽都沾了那么点仙气儿。
简单罗列一下我所用的形容词
奇妙的 东北的 宁静安详 气温的 这样的 此时的 肃穆宁静 丰茂 高的 低矮的 多雨的
别样的 氤氲的
其实简单从语言元素来讲,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针对于一种场景的描述大致可以使用的词汇范围是有限的,也正因为此才有了比较的基础。否则随便找两段内容或者题材完全不相干的文字进行语言元素的分析和对比,就是无本之木。
所以我不打算本文只集中关注语言元素。同样的一段描述,我和男神之间还有什么超越语言元素的不同呢?
感知方式
男神的文章集中在感官,由热到冷的体感刺激。而我想到的图书馆,是在视觉观察后的一种状态下矗立的事物。他的是内部觉知,我更倾向于外部观察。
观察视角
写小说要善用叙述视角,其他文体也一样。视角是大文章。男神都在看,他的眼睛从一列书架看到另一列去,绵延开来。其实关注的是个人自我体验。我的视角是外——内——外的观察,向全能的“上帝之眼”,一处到另一处。不在乎方位、逻辑等是否有关联,其实是在感知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做了一种技巧的补充。
使用类比
男神很会.用类比,我因此被瞬秒。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没有进行名词方向的训练。因距离我个人系统的文字输出有5年多的时间(简直就快“一辈子”了!),多为散文随笔,立论文鲜有。所以我真的没有最基本的素材去训练,同时这训练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真的是没有任何意义。也许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根本找不到抽象名词。
今天就写这些吧。想写好文章,我有long long的路要走,何不来陪我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