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比努力重要,在不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努力,只会南辕北辙。因此,在职业空窗期里,在踏出下一步之前,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我的这场人生长跑究竟何以为终,接下来要去向何方?
从三月初拿到离职证明开始,就暂时地告别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再加上是裸辞,因此也步入了人生第一个职业空窗期,开启了这段孤独的自我探索之旅。
不同的人进入职业空窗期的原因不一,可能是主动求变(基于个人发展、追求兴趣的考虑等),也可能缘于被动因素(企业/团队变动、身体原因、家庭原因等)。但这终归是职业道路上的一次转变,决定了后续职业发展甚至是未来生活的走势。在这场一个人的战斗里,最考验人的心智,最磨砺人的毅力,要么涅槃重生,要么就此消沉。自我变革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需要反思总结过去,从过往中获取经验教训,但同时也要断舍离,放下包袱前行,重新认识自我,寻找人生方向,制定规划,努力提升自己,一步一脚印的朝着目标前进。
如果在决定做出重大改变之前,就已经了解改变的过程中可能经历的一切,那么当挑战真正来临时,也许你会更加从容的面对这一切,并坚持下来走到最后。
改变的过程
以我自身为例,在决定做出改变之前,心中早已经历了无数斗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脑海里的两个小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谁也没能够说服谁,自觉在原来的岗位上还有未竟之事,却也无法压抑一颗冒险的心。于是徘徊不定,焦虑不安。随后心中的天平慢慢倾斜,想要做出改变的愿望愈发强烈,但仍不确信自己能否应付改变所带来的一切。
最终当我决定改变,并踏出第一步的时候,事实上,心中对过往的不舍与未来的期待,都只是短暂停留,之后便归于平静。从那一刻起,我唯一需要关注和倾听的,只有自我。
有些人很快发现,改变给他们带来的冲击比想象中的要大,这种不适应让他们慌了阵脚,开始后悔此前的估计不足,怀疑这样做到底改变了什么,并否定自己做出了改变的决定。
而即使没有一开始就否定自己走上了改变的不归路,面对无可避免的挫折与失败,也难免会陷入负面情绪中。害怕甚至恐惧,不断的拷问自己,“改变,我真的做到了吗?”
就好像离开自己耕耘多年的岛屿,跨上独木舟,扬帆出海,开始了寻找另一个丰饶小岛的旅程。途中礁流暗涌、风雨兼程,只知道海中必定有一个理想之地,却不知道它在何处、自己去往何方。即使偶然寻得一地,也多与心中理想相去甚远,或者觉得今不如昔。如此反复,心生怀疑,自责内疚。长此以往,很多人感觉幻想破灭,在途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初衷,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妥协。委屈求全,这无可厚非,但也是无奈之举。
即使把握住了做出改变的初衷,执意要到达理想之地,长期的挫败与失意、深深的孤独感与无力感,也容易让人变得抑郁,在达到目标之前,心有郁结而不得解,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终日。
如果能够克服以上这些负面情绪,始终清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顶住压力,不断尝试与摸索,越挫越勇,逐渐地就会发现自己离梦想中的自己越来越近。最终找到自己的定位,摸索着建立起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使得每一次的历练都形成正面反馈,激励着自己继续前行,达成目标。
在我的职业空窗期中,也走过了类似的心路历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不足以一一与人道,欣慰的是最终能够坚持下来,慢慢的适应,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所有的成功失败。
不上班的日子,每天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除了安排适当的休闲活动来调剂生活以外,应该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完成个人职业转型或者收获自我成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发展增添动力?
基于我自身的经验,在这段时间里,我做了几件事情,来帮助自己确定目标和方向,制定规划并用心执行,保持饱满紧张的学习状态,不虚度宝贵的时光。
- 反思过去,总结经验
- 认识自我,明确目标
- 自我提升,做好准备
反思过去,总结经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每当一个事情告一段落,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做一个回顾总结,为什么?因为回顾过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指导未来的实践,而从过往获得的经验教训,则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水平,促进了个人成长。
所以,在职业空窗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系统地梳理自己的过往,包括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家庭社交、身体健康、财务状况和休闲活动等。
为何要如此全面地省视自己?事实上,当我们要全面了解和评估一个人时,就无法忽略他八小时以外的人生,对于了解我们自身也一样。
“生活之轮”包含了各种不同的主题,我们常说“生活不只有工作”之类的话语,因为我们在思考决策的时候,往往不仅仅落脚于某一主题之上,而是潜意识里基于所有主题权衡之后得出的结果。太多的事实都证明了生活之轮失衡后导致的分崩离析、支离破碎。
在离职后的几天,我就开始系统地回顾过去几年间的生活,简要地整理成博文《工作四年:在行进中思考》,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自我省视和总结。
- 职业发展。全面的回顾职业发展历程,回想每个阶段的主要经历、收获与成就;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评估自己的工作效率,总结掌握的工作技能,找到优点与强项、缺点与不足;回想自己遇到的工作难题和解决方法;回想自己对团队的贡献,团队的优点与缺点;重新审视所在的行业领域,总结业务规则。
- 个人成长。回顾个人成长历程,全面评估自身的能力矩阵,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沟通、思维、执行、组织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全局视野和成熟心态,是否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系统的方法论等。
- 家庭社交。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尽到作为家人的一份责任、作为朋友的一点关怀,是否能够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是否能够把握好自己的社交位置。
- 身体健康。反思自己过往的健康状态,是否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作息,是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等。
- 财务状况。全面审视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否养成记账习惯,是否学会投资理财,是否拥有良好的消费习惯等。
- 休闲活动。回顾自己的兴趣爱好、休闲娱乐活动等,是否培养了自己的生活乐趣,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对过去全面的反思与总结,可以帮助我了解过去的自己。但是,如果想知道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如何与自己和谐相处,想知道现在的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梦想中的自己是怎么样的,还需要对自我进行更深刻的拷问。
这听起来可能会有些拗口,但事实上,不少人并不清晰的知道自己当前的想法和未来想做的事情,也就是没有明确的自我认识和人生目标。
认识自我,明确目标
如果你想去某个地方,那你需要搞清楚三件事情:
- 你现在的位置在哪里?
- 这个地方在哪里?
- 怎么从现在的位置去到这个地方?
所以,想要获得一个契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之前,需要做三件事情:
- 重新认识自我
- 寻找人生目标
- 制定人生规划
只有在适合自我定位、契合人生目标、符合人生规划的职业岗位上,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才能,获得最高的满意度。
可以通过坦诚的回答一些问题,来一步步描绘自我,包括角色、兴趣、技能和个性等。
你是谁?
每个人都拥有多重角色,写下你的十个角色,比如父亲、软件工程师、足球爱好者等,为这些角色排列重视程度,并且为每个角色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你将自己定义为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哪里让你心动?”。最后按重视程度阅读这十个角色和问题的答案,记下它们的共同点。你喜欢做什么?
你喜欢参加什么活动?什么事情能够让你全神贯注,忘记时间的流逝?即使是孩童时代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写下来。你擅长做什么?
什么事情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好的?列举出来。你的个性怎么样?
职业兴趣是个人性格的表达方式,确定你拥有哪一种类型的个性倾向:事业型、社交型、艺术型、学者型、现实型或传统型。你是什么样的人?
挑选十个左右的形容词来形容你自己,然后让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也挑选一些形容词来形容你,对比总结之后,就可以准确全面的评价你是什么样的人了。
通过以上问题的答案,你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了。当你找到一个事情,是你的兴趣所在,符合你的个性,而且你有能力将它做好时,你就相当于找到了你的“职业甜蜜区”,可以实现个人兴趣与职业的完美结合,轻而易举地出色完成工作。
接下来,你需要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人生目标,是生命里的灯塔,无论何时,都给予你方向和动力,指引你接近理想中的生活,激励你成为梦想中的自己。方向比努力重要,在不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努力,只会南辕北辙。因此,在职业空窗期里,在踏出下一步之前,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我的这场人生长跑究竟何以为终,接下来要去向何方?
可以通过回答几个问题来帮助你确定或塑造自己的人生目标。
- 回想一下你曾经觉得很有成就感的情形,当时你做了些什么?你为什么会感觉良好?
- 列举出一两个你的人生偶像。你最佩服谁?为什么?用几个词描绘一下这个人。
- 你希望朋友们怎么缅怀你?假设你已经不在人世,你希望别人用怎样的表达来纪念你?
- 如果两年后的今天,你上了杂志、报纸或者电视节目的封面报道,而且还引用了你说过的话语,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话语,这篇报道讲的是什么内容?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你确认自己喜欢从事的活动、认可的人格品质、人生价值和短期目标,从而描绘出人生目标的轮廓。
如果你无法确定自己的目标,该怎么办?首先要明白,这是一种普遍情况,世上只有很少数的人,有勇气寻找和追求自己的梦想。其次,通过专注于自己当下的工作和生活,依然可以实现成功,获得满足感。
同时,人生目标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人生阶段的迁移,或者遭遇生活中的重大变故,个人目标都有可能出现变化,我们需要不断的对它进行修订,以保持它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
在深刻认识自我和明确人生目标之后,就可以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了。然后在调整好的方向上,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全身心地付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完成自我探索之后,面对未知将来的那种恐惧感与无力感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坚定与自信,确信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转变的。职业空窗期是全面的自我提升的最好时机,通过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描绘自己的能力矩阵,巩固优势,补强劣势,为新的职业机会做好准备。
自我提升,做好准备
自我提升应该是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的系统行为,应该搭建起个人的知识生态,让知识获取、知识消化、实践锻炼形成循环反馈,让知识成为源头活水,不断为你的成长进步提供动力。
- 搭建知识体系
- 系统学习整理
- 不断练习实践
- 反复调整优化
推荐两篇文章,讲述了如何搭建个人知识体系,以及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成为领域专家。
在这段时间里,我也整理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梳理了知识脉络和技能图谱,对于各种类型的知识有了全局的理解,能够正确的对待海量纷繁的知识信息,有所取舍,加强系统化学习的能力,摈弃过多碎片化信息的汲取,保持条理清晰的学习节奏,重视知识总结和实践。
以下是前段时间研读的部分书籍,并对其中的要点精髓做了读书笔记。
- 《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其实是2014年互联网跨界趋势报告。
- 《跨界2-十大行业互联网+转型红利》,2015年互联网+发展报告,帮助理解互联网行业趋势。
- 《腾讯方法》,挑选了三个案例,讲述了腾讯在产品开发和运营上的思路和操作细节,对于产品战略布局、产品策划运营、团队管理和敏捷开发都有所启发。
- 《商业模式新生代》,一张画布,设计创新的商业模式,指导你站在全局的视角理解一个企业如何运转。
- 《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商业模式画布在个人职业生涯方面的具体应用,帮助重塑你的职业生涯,本文中“认识自我,明确目标”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更详细的指导。
- 《产品前线》,选取了48个互联网产品实践案例,但由于是案例集合,缺乏系统性,建议火速一读即可。
-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句句箴言,细细思考之后就会发现,用户体验要素模型,不仅仅适用于产品设计,同样适用于日常的思考决策与为人处事。
- 《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精炼的产品设计圣经,值得反复研读。
- 《破茧成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用户体验设计师或交互设计师的工作指南,写得通俗易懂。
- 《金字塔原理》,提出了一种写作、思考和表达的结构化方法,但因为是翻译作品,通读起来稍显晦涩。
- 《从零开始做运营》,互联网运营从业者的工作指南,运营工作内容和流程概览。
除了读书之外,还需要勤加思考和实践,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学以致用才能领会更深。因此,我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博文写作,将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设计知识应用于全新的产品策划实践中,将用户体验要素模型灵活应用于面试准备过程等等。
即使在职业空窗期,也需要保持饱满的学习工作状态,以便的新的职业机会来临时,能够快速的进入状态,做好准备,平滑的过渡到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中。
结语
事实上,对于过去的反思总结、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和自我提升,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时期里,都需要去关注和执行,只不过在职业空窗期里,会拥有更好的契机和更迫切的需求罢了。
关于做出职业改变的决定,如果你无法坚定的说服自己,那你也无法说服别人理解你的离职动机,也很难让人认同你的职业追求和目标,这将是新雇主考察你与新职位设定是否匹配的重要因素。
其次,辞职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裸辞之后所要面临的各方压力,可能是你始料未及的。比如,经济来源中断后的生活压力,亲朋好友时不时关心带来的精神压力,而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期望与现实不符带来的压力。有时候,可以通过外出旅游或者回家静养,暂时的回避现实,但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
所以,请谨慎对待每一次职业改变,而一旦踏出这一步,就要把握契机,深刻认识自我,明确目标,调整方向,然后继续前行。
蔡子聪
2016-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