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大姨夫走了,今天出殡,姨夫六旬出头,还没有怎么享福就突然离去,这一切发生的太过突然,不禁让我感慨生命的脆弱。
葬礼是一种告别,也正是这种生死离别,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一场葬礼浓缩了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从死亡的角度看向生命,就会让我们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
稻盛和夫先生在早年与晚年的时候,都经历过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死神没有在这两次重大疾病中夺去他的生命,反而让他们在靠近死亡的时候,领会生命更深的意义。在《人为什么活着》一书中,他这样写道:
“我们这一生不是无缘无故来到这个世界上,随着生命的结束,我们也不是一了百了,所有的事情也不是一扫而光,我们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其实贯穿我们的前世今生有一条主线,就是我们的灵魂。所以当我们的人生结束的时候,不管你多么成功或富有,所有的名利财富都会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伴随你进入下一个世界的就是灵魂。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人生唯一的目的就是修炼我们的灵魂。”
伟大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分享的第三个故事,就是关于死亡:
当我十七岁时,我读到一则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这对我影响深远,在过去33年里,我每天早上都会照镜子,自问:「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后一日,我今天要干些什么?」每当我连续太多天都得到一个「没事做」的答案时,我就知道我必须有所变革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下重大决定时,所用过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自己有东西要失去了的陷阱里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什么道理不顺心而为。
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我在早上七点半作断层扫描,在胰脏清楚出现一个肿瘤,我连胰脏是什么都不知道。医生告诉我,那几乎可以确定是一种不治之症,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个月了。医生建议我回家,好好跟亲人们聚一聚,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建议。那代表你得试着在几个月内把你将来十年想跟小孩讲的话讲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会尽量轻松。那代表你得跟人说再见了。
我整天想着那个诊断结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从喉咙伸入一个内视镜,从胃进肠子,插了根针进胰脏,取了一些肿瘤细胞出来。我打了镇静剂,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场。她后来跟我说,当医生们用显微镜看过那些细胞后,他们都哭了,因为那是非常少见的一种胰脏癌,可以用手术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术,康复了。
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候,我希望那会继续是未来几十年内最接近的一次。经历此事后,我可以比之前死亡只是抽象概念时要更肯定告诉你们下面这些:
没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着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们共有的目的地,没有人逃得过。这是注定的,因为死亡简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变化的媒介,送走老人们,给新生代留下空间。现在你们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变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讲得这么戏剧化,但是这是真的。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它事物都是次要的。
也许,每个人都应该尝试问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这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怎么做?”
“如果今后的每一天都是今天的重复,你会怎么做?”
生命会毫无预兆地猝然而止,不会给你任何时间准备。所以,不要凡事都贴上“”等特殊的日子“”、“”等以后"、"等孩子大了"、"等退休"这类标签。活在当下,让今天就成为那个‘特殊的日子’吧!
我们不可以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珍惜生命,关爱家人,善待朋友和周围所有的人,保持好奇心,让自己不断进步,填满生命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