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幅图,看看准不准?
1.jpg
别人我不知道,但对我来说,这图能充分反映出作为魔羯的精分事实。可是一个同是魔羯的朋友说,你那么温婉可人,有趣,怎么可能是魔羯?
呃……我并讳言,她看到的样子,也许刚好在我的沉默隐忍期。套用一部时髦的剧《人民的名义》里的台词来说,我也许人格美容得很成功。
中学时,班主任老师就在黑板上郑重写出“慎独”二字。
2.jpg
他教导我们,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也许他想表达的是让我们自觉学习不要老是让他盯着而已。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人前人后是有区别的。单就作为一个妈妈的角色来说,别人眼里你这个妈妈和孩子眼里的一样吗?
听听我最近做得一件非常后悔的事,幸亏发现得及时,虽引起不良后果,表面看来是挽救了,内伤不知……
2
桐姑娘一向很有安全感,几乎没有分离焦虑。朋友都说,这都是我带的功劳。我也暗自沾沾自喜,看来我们确实建立了安全型依恋关系。
然而,打脸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最近因为我把主要精力花在学习上,陪她玩得少,晚上她跟姥姥睡。
开始还好好的,某一天开始,突然每天四、五点都哭醒,有时说做了噩梦,妈妈失踪了,有时说腿疼。让姥姥抱着她找爸爸妈妈。
我还跟妹妹抱怨,一向内心很强大的孩子,怎么突然这样了呢,不可思议?
当姥姥再次把她抱到我们床上,我看着熟睡的她,蜷缩着躺在我身边。
想想她开始半夜哭醒的时间,忽然打了个激灵,孩子这样会不会是因为我?
我睡不着了,想起了前几天一件事。
3
前几日在小妹家,我在客厅看书,她和姥姥在另一个房间玩。我进屋拿东西时,发现她正在往电视上喷洗手液。姥姥自己打毛线,也没管她。
我连忙喝止她,住手。她说,我想给阿姨洗洗屏幕……我看着电视好气又无奈,姥姥笑嘻嘻地出去了。我想,如果小妹看见会怎样,会不会气得发飙?我耐着性子用抹布一遍遍擦干净。
等我忙好,看她又在阳台水槽玩水,我过去一看,水池里居然还有小妹的眼霜。
这有点不可思议,那眼霜跟我的一样,以我对她的了解,她可以涂口红在嘴上,眼霜在脸上,但已经到了不会乱玩这些东西的年龄了。
可是,它居然就在水槽里。这眼霜还是小妹收到的礼物。
我感觉一股抑制不住的火往上窜,以我的功力一时压制不住。
质问她:为什么竟然拿眼霜出来玩?同时上前踹了她两脚。然后又说了几句很难听的话。
她立马大声哭起来,我并没有好过一点。我还是在纠结为什么养出了这样的女儿?明明很用心地教导她了。
后来我们都平静下来,她也像往日那样嬉闹起来,这次我没有跟她道歉。晚上,她也很乖巧地说还是跟姥姥睡。
事后,回想起来就是那天晚上,她做梦哭了,跟姥姥说妈妈失踪了,不要她了。
姥姥说,妈妈就在隔壁,我带你找她吧。姥姥把她抱到我身边,她很快又平静入睡。
直到连着几天之后,姥姥跟我念叨怎么孩子突然几天这样,我才突然意识到,这应该是我打她之后的反应出来了。
学了这么久的心理学,会不会太迟钝了?
4
想到如果因为我,让一个那么有安全感的孩子,睡眠出现问题,心里留下阴影,该是多大的罪过。
不敢让妈妈和冰河看见我的眼泪,一个人闷在洗手间里哭。
决定去跟女儿道歉,哪怕她还没醒。我还想着这样会不会有催眠效果。
刚走到卧室门口看见冰河,听见他问怎么了,我立马装不下去,眼泪又飙出来。
我说,我做错事了。前几天打了桐桐,她这几天睡不好,可能是因为我。我要去跟她解释、道歉。
冰河拍拍我,安慰说,没事的。他跟着我来到床边。等着桐桐醒。我居然做了这么糊涂的事,越想越不能原谅自己。
姑娘可能感觉到了,突然醒了,看见我说,“妈妈,你怎么了?”然后,很自然地把胳膊伸出来环抱住了我。
我说,妈妈做错了事,前几天不该那么打你,要向你道歉,你可以原谅我吗?她说,当然可以。
我说,我打你不是因为不爱你了,是因为觉得你做错了事,突然一下没控制住自己。你理解吗?她说,我知道。不过下次你再控制不住自己发火,我也会对你发火的。
我说,不会再这样的。我打你后,你会觉得我不爱你了吗?她说,不会啊。
我说,你会恨我吗?她说,不会。
我说,好吧,你这样想,妈妈很感动,希望你能再开开心心起来好吗?她点点头。
那天下午,我带着她和姥姥一起去插画站。虽然累,但大家都很开心。
晚上,她睡得很好,没有醒。可能是太累了,但我愿意相信也有我解释道歉的功劳。
后来的几天,看她睡得都不错,我才渐渐安下心来。
5
孩子是懂事的,她知道爸爸妈妈是爱她的,所以虽然挨了打,也逼着自己不要记恨大人。
但小小的孩子,心里是没办法把这些都化解掉的,于是有些想法就压抑到了潜意识里。那些害怕、恐惧以梦的形式呈现出来。
好在,我们的依恋关系确实建立得还可以,受了伤害,及时发现挽救,还有机会。如果是个本身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弥补起来就难一些。
有时候我们任性,不过是仗着人家能原谅我们罢了。
这次孩子轻易原谅我,下次她可能还会原谅,会不会突然哪一天我就根本就没机会得到原谅了?
孩子能给我们多少这样的机会呢?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呢,如果再也没有挽救的机会呢?如果知道受到的伤害难以弥补,我们还会很凶的打骂孩子吗?
对孩子严格教育,让她遵守一定的规矩,懂礼貌没有错,但有时候要多想一想,是不是非发火不可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6
当我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时,果然还是应了那句话:孩子的任何问题都能在家长身上找到原因。
其实,在自己家,孩子碰了我的眼霜,我的化妆品经历过无数次摧残后,我早已淡定得像没发生一样。
我非常清醒地知道:再值钱的化妆品、瓷器、心爱之物,跟孩子相比,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为什么在自己家不大可能发火的事情,换了个地方却可能火冒三丈?说到底,是我自己身上出了问题。
我发现,在朋友面前我更习惯以温柔、智慧的妈妈形象出现。在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爸爸面前,我更多会展现出对孩子严格的一面。
因为爸爸是受很严格的教育长大的。而他也是非常严格地教育我们的。
而我开始觉得他的教育观念过时后,开始对孩子进行很宽容的教育,尽量不打不骂。
但我的宽容、温和的育儿方式,呈现在爸爸面前一定是很渣的。每当看到我“纵容“桐桐的某些行为时,他就说,你这样,她有天终究会骑到你头上的,看她以后长大是什么样子?
经过多次这样的交锋之后,我多半会在桐桐还没激怒他之前,先下手为强。
想到这里,忽然替自己心疼。原来,看似早已叛逆得不得了的我内心深处还是特别在乎爸爸的看法,希望得到他的认可。这种渴望居然也体现在了我对女儿的教育中。
这一审视让我发现,始终还是没有摆脱自己心理上的羁绊。没有勇气与爸爸正面对抗,即使我的教育方式明显更符合现在的教育观。
这也再次证明,教育模式和依恋关系都是有传递性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怎样对孩子,会影响到他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错一次你可以后悔,两次可以忏悔,更多次呢,只怕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
还会影响到你的子子孙孙,就说你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