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家的家庭理财计划

1

刚进门,就听见里面的人长吁短叹:“哎,你说我怎么那么命苦哪!我们家一辈子不偷不抢,勤勤恳恳的,怎么就是攒不了钱呢?!“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隔壁王阿姨又来找妈妈借钱了。

走进客厅,果然看见王阿姨正拉着妈妈的手说心里话呢…

我喊了一声:”王阿姨,您也在啊。“

王阿姨看见我,亲热地招呼了一下,又转头对妈妈说:”啊呀,你看聊着聊着时间就过去了,我也该回家做晚饭了。“说着起身,又和妈妈说了几句,就走了。

等门关上,我问妈妈:”王阿姨是不是来借钱啊?“

妈妈说:“对啊,她也忒不容易。”

我点点头,的确挺不容易的。

2

王阿姨是我读高中时搬过来的老街坊了,经常来找我妈唠嗑,当然也经常来借钱。由于又是老街坊,又是老妈闺蜜的关系,我对他们家的情况也有一定了解。

王阿姨夫妻俩和我父母年龄相近,都是50年代人。两人结婚后勤勤恳恳地工作,把唯一的儿子小王拉扯大,一家子身体也健康,没啥大病大灾。说起来,这是十分普通的一个家庭。

不过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家庭,却一直徘徊在贫穷的边缘。她家的钱总是来来往往,到年底常常就没剩下多少,过年都是紧巴巴的。到了小王上大学的年纪,家里还需要依靠向亲戚邻居借钱,才交得起上学的学费。

本来呢,虽然家里没什么积蓄,但好在儿子也大了,之前的债务也还得差不多,夫妻两人老了还能拿点退休工资,生活也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一个家庭的延续,永远不是一代人的事情。

王阿姨的儿子小王是个争气的孩子,高考顺利考进二线城市的重点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当地找到了工作,还交了一个有着相似背景的女朋友。谈了几年恋爱,双方也渐渐考虑结婚的事情,却发现,买房成了他们人生遇到的第一道难关。

依靠父母,小王的父母根本没有什么积蓄,女方的家庭条件也一般,实在帮不了什么忙;依靠自己,两人毕业才三年,都是月光族,那点廉薄的工资,实在付不起首付。

无奈之下,小王还得和父母商议,看哪里能借钱凑齐首付款。

小王的父亲是个泥瓦匠,平时话不多,却很要面子,听说以前有朋友问他借钱,他居然东拼西凑也要借给别人。所以,家里需要借钱的事他是从不肯出马的,最终还得落到王阿姨头上。

说起来,这么多年,王阿姨家的钱都是各顾各的,王叔叔没向王阿姨上交过几个子儿,抽烟喝酒打麻将却是样样没落下,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逍遥日子,倒是每次遇到难事,都需要王阿姨卖人情去借钱。

挂不得连我老妈都要感叹一声,王阿姨忒不容易啊!

3

王阿姨这个人,为人和善,待人实诚,也不爱聊别人的八卦,所以人缘挺不错。不过,她很喜欢说自己命不好,常常感叹自己一辈子忙来忙去,攒不下几个钱。

每次听到她的这个论调,我总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宿命论都说了十几年了,明明是家里的理财方式有问题,怎么能推给命不好呢。

那么,王阿姨家的理财方式到底错在哪里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没有在银行存定期的习惯

王阿姨夫妻两人对银行不太熟悉,也从来没有在银行存钱的习惯。

她自己有一次开往笑地说,她和王叔叔的钱总是各自放在家里的某个秘密角落,需要时就拿。她家的钱永远都是活的,随用随取。

听她这么一讲,我就知道她家可能没什么积蓄,随用随取的钱就像沙子装在筛子里一样,还不得漏光了。


没有记账习惯

虽然王阿姨和王叔叔都在小学上过几年学,识得一些字,不过他们从没有记账的习惯,我是指那种经年累月的记账。

前文提到她家花费模式是各顾各的,王叔叔自己赚自己花,衣服鞋子等自给自足,当然也帮忙买家里的生活用品,王阿姨每天负责买菜,不过也就知道大概花了多少钱,时间一长早就忘记了。

所以,最终他们都不清楚整个家庭的钱都花去了哪里。


小钱都漏走,没有长期规划

当然如果有心核算一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钱花在了廉价的食品和衣服上。比如王阿姨自己喜欢买便宜的衣服,而王叔叔则贪吃烟酒零食等,还隔三差五地出去打麻将。

对他们来说,这都是小钱,便宜衣服坏了再买也不心疼,吃的东西也不贵,想吃就买,打麻将总是有输有赢...

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小钱,花去了每个月的积蓄。


遇事总借钱

王阿姨家没有积蓄,遇到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只能问别人借钱。

实际上每个家庭都会经历如买房、教育、养老等要紧事,必须提前准备好保障资金,而不是要事临头才急着去筹划。像王阿姨家这样没有规划,导致了整个家庭暴露在财务风险之中。

要知道,向别人借钱总是需要付利息的,这里借一点,那里借一点,以为还清了,有借有还就是了。殊不知,别人正在拿钱赚钱,而她家却永远在亏钱。

4

在中国,像王阿姨这样的家庭并不是少数。

5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成长于一个资源匮乏的年代,如何打理家庭财务完全凭借本能,对下一代的家庭教育中也缺乏财商教育。当然,有些精明的家庭可能自己摸索出了理财之道,但更多的贫穷家庭却代代相传着一些错误的理财观,比如:


错误观点一:没钱理什么财?

最典型的错误理财观就是:没钱谈什么理财?

这一点,正是理财路上的最大阻碍。那些觉得没钱没法理财的人,永远都不会开始理财,结果就是永远都没钱!

而事实是,越穷越要理财。

正因为穷人的每一分钱都很珍贵,才必须对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最起码做到心中有数,花钱有度。

最简单的理财方式如:

• 每天记账,了解自己的钱都花在哪里,哪些是不必要的开支。

• 坚持50%原则,日常花费(包括衣食住行等)仅占收入的50%,无论多艰难,都应该努力从牙缝里挤出可以积累的钱财。

像王阿姨家,夫妻两人加起来月薪也超过了七八千,如果十年前她家开始理财,每月花销控制在50%,然后向银行每月存2000元,五年定期,十年后不算利息也有20多万了。

积少成多的道理,用在理财上最合适。正因为贫穷,穷人才更应该对自己严格自律,控制“占便宜”的心态,不要看见便宜货就买,总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所有不必要的消费(无论昂贵与便宜),都是对金钱的消耗。


错误观点二:有钱再开始理财

穷人总是想,我有钱了就会开始理财,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想法!

实际上,只有你开始理财,钱才可能慢慢积累变多。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就是复利。钱是可以生钱的,所以,越早理财越有利。

对穷人来说,早期的理财通道比较少,但至少可以做到每月存一笔不动款(建议占收入三分之一左右),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要轻易动它。

有很多老人可能像王阿姨一样,因为对银行的流程不太熟悉,或贪图省力方便,喜欢把钱放在家里。他们可能觉得银行的利息太低,存那么点钱,拿不了多少利息,却因此失去让钱生钱的机会。

要知道,虽然银行的利息也不高,但至少有两点优势:

第一、拿的时候不方便,帮助抵御冲动性消费;

第二、利息虽少,但时间越长越有利;而放在家里的钱根本无法抵御通货膨胀,随着通货膨胀,只会变得越来越少。

打个比方,假如王阿姨手上有10000元,如果她把它存入银行定期存款,五年定存的年利率为2.75%,那么10年后她就有了13116,但如果她把这笔钱偷偷放在家里某个角落,随用随取的话,结果只会剩下0。

错误观点三:买便宜货就是省钱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越没钱的人越喜欢买零嘴吃,或经常买便宜的衣服,买起来一点也不手软,好像买得越多越省钱一样。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便宜货占据了他们的肚子,堆满了他们的屋子,最终花掉了他们大部分的钱。

在《穷爸爸和富爸爸》一书里,作者就曾鲜明地指出:穷人和富人花钱的最大区别,在于穷人总是不停购买负债,而富人却购买资产。

那什么叫负债,什么叫资产呢?

很简单,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它可以保存价值,甚至增值;

而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是一堆只会贬值的东西。像上面提到的廉价食品、衣服、生活品等,买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贬值,除了必须的生活用度,多买的都是负债。

穷人往往把90%的钱都花在负债上,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而对于学习、培训、社交等能帮助自己增值的资产投入微乎极微,更不用说各类投资和理财产品了。

如果无法突破这样的消费模式,穷人则永远无法走出贫穷的陷阱。

可惜王阿姨无法意识到这些,这么多年来,她始终把“家里攒不了钱”归咎为“命不好”,在内心用宿命论为自己筑起一道大坝。她还经常感慨,自己现在年纪也大了,反正有钱也是这么过一辈子,没钱也是这么过了一辈子。

我想,这是一个人步入老年之后对自己的一生最无奈的解嘲吧。

5

可是,人生就像是一场接力赛,这一代人的终点,往往意味着下一代人的起点。

王阿姨接受了宿命论,那小王呢?还有那些对生活满怀期待的年轻人呢?他们的生活刚刚开始,谁能甘心于一辈子做一个穷人呢?

记得有一次出门,我看见小王在空地上默默抽烟,对着天空发呆,我想他一定不甘于所谓的命运吧。小王在学校成绩都是拔尖的,听说还经常组织社团活动,显然是个有能力的年轻人。如果他父母能稍微有点积蓄,他的人生起步阶段也就不用那么辛苦。

即使父母为他们留下的资源如此贫乏,但他们又怎么甘愿让自己的后代依旧输在起跑线上呢?

对于20几岁的年轻人而言,没钱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如果年轻人能够往前看十年甚至二十年,就会发现自己之所以穷,仅仅是因为还年轻而已。然而,他们也拥有巨大的优势,就是年轻,拥有时间,处于轻装上阵的最好时期。


一个年轻人在今后的岁月里大概会经历这些生命周期:

成家立业期(25-34岁):交友婚育阶段,小家庭刚成立,小孩处于幼儿或小学阶段,以事业发展为重心,最大的需求就是婚嫁买房。

家庭成长期(35-44岁):步入中年,事业进入稳定期,孩子处于中小学阶段,教育是家庭最大目标,同时承担房车等贷款压力。

家庭成熟期(45-54岁):事业进入维持期,孩子进入大学深造,此时开始考虑退休保障问题。

空巢老年期(55-64岁):孩子独立和就业或婚育,家庭人口减少,人生压力减少,此时考虑退休医疗保障以及安排各类旅行。

健康衰退期(65-74岁):健康衰退,子女成家,以维护健康为主,过安稳晚年。

小王今年才28岁,正处于成家立业期。他的事业刚刚开始,身体健康,年龄又具有竞争性,应该充分利用家庭和事业发展的黄金期,积累财富,奠定财务基础。

而再过十年,小王就会进入家庭成长期,届时孩子的教育会成为家庭主要目标,还会承担各类贷款压力,太太也因为生育等问题,容易遇上女性发展瓶颈。这个小家庭将会经受各类考验,无论从心理和财务上,小王都需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一个家族的成长,就像长跑接力赛一样,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富人如果过度挥霍,就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结局,而穷人如果持续努力,虽然很难一代人就迎头赶上,但至少可以实现”穷不过三代“,让子孙后代有机会站到更领先的起跑线上。

当然,对于王阿姨家来说,当务之急是为小王筹集买新房的首付款。也不知他家打算买几平米的房子,预算是是多少,小王有多少公积金,首付款需要准备多少,又要借多少,余款打算花多少年付清,占工资收入的多少… …

这也是这个家庭在人生路上遇到的又一道理财难题,真希望王阿姨家能从困境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并以此为契机,在2019年做一份全新的家庭理财规划,去迎接一个虽有负担、却能从容而行的崭新生活。

-作者简介-

安吉拉,曾从事4A广告和金融行业多年,现居新加坡,修行亲子教育功课。

所有文章在个人微信公号“iYC亲子功课”(iyc_001)首发。在这里,我坚持原创,记录海漂人生,思考教育,关注个人成长,并不定期分享优质书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