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小时的读完了《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本以为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咖啡馆的故事,但是没想到翻开之后,确实一本关于和自我对话,带我们走出迷茫焦虑的以及对一切现状不满的人生指南,于是花了三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读完之后真的是让我本人醍醐灌顶。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的作者是(美)约翰·史崔勒基所著的书籍。这本书围绕三个问题来阐述如何改变人生现状。“你为什么来到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这三个问题是可以说是直击我们的灵魂深处。本书也是围绕这个三个问题来讲述,在讲述完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后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有一份不算很糟的工作,尽管有的时候工作确实是令人沮丧。现在的工作时间是十到十二个小时,顶多升职之后,工作时间变成十二到十四个小时。因为这些日复一日循环着同样的工作,主人公就开始思考,人生就该这样吗?会有其他的选择吗?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好好读书,以后要上大学,大学毕业之后要找一份工作;再后来,在工作中,为了升职加薪努力的工作,因为要工作,而丢弃了自我的实现。
其实现在我们接受的教育和放牛娃有什么区别:
有一个人在山上看见一个放牛娃,于是就产生了大致如下的对话:
"你那么辛苦放牛为了是什么呀?"
"为了牛长大了能卖钱。"
" 你挣钱做什么呀?" “娶媳妇呗。”
“娶完媳妇呢?”
“生娃。”
“然后呢?”
“嘻嘻.... 让娃放牛呀,我爸就是这么做的。”
走进《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或许能帮你改变现在的生活,将日复一日循环工作的改变。当你读完这本书,你就不再是从前的你了。这本书真的有这样的魔力。
主人公约翰在郊外迷路,意外来到一家名为“你为什么来这里”的咖啡馆,约翰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午夜时分了,当店员拿来菜单的时候,菜单的封面是三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但却也是这三个问题彻底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现状。
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到这里
当主人公来到咖啡馆之后,盯着菜单上的第一个问题,有太多的疑问,来到这里不是非常明显的问题吗?为什么还要这么问?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平平无奇,但是当主人公认真的读这个问题的时候变成了:我为什么来这里?这个问题貌似变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
我们在反观自己的生活后,会发现我们过的生活是与自己心中所想的生活不一样的人生。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得不选择去工作,可能选择还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是足以帮我们买上房子,买上我们需要的东西。这份工作给予了我们最基本的满足感,并且花费了我们的时候,产生了内心的不满足。
工作和生活这样日复一日的循环生活,我们已经忘却了内心中最初的需求,而通过购物或者增加其他资产或者标签来填补内心的空缺。
一只绿海龟的故事:
服务生凯茜去海边潜水时。遇见一只绿海龟,刚开始的时候还能与它并肩齐驱。不一会儿绿海龟就把她甩得无影无踪了。但奇怪的是,绿海龟只是时不时划动脚蹼,更多时候只是在水中漂着。凯茜纵然是穿着蛙鞋,还是跟不上绿海龟的速度。
后来她发现绿海龟巧妙地利用海水的运动规律,它从不与海浪争。当海水推向岸边,与海龟方向相反,它只是让自己浮起来划水,目的是保持呆在原地。
当海浪向着海洋的方向用劲的时候,它就加快速度,这样就可以借着海浪的力量更快地向前推进了。而凯茜之所以追不上绿海龟,就是因为它完全不顾海浪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朝着同样的方向划水。
而在反向海浪中,她越是用力地游,受到的阻力越大,身体感到的疲惫就越大。等到海浪变换成相同的方向的时候,她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向前游了。
从绿海龟善于利用海浪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当中精力投放的问题。那些想要消耗我们注意力精力和时间,但与我们人生意义并不相关的就是反向海浪。
你生命当中的反向浪占据了自己多少时间与精力?
一组简单的数据:以75岁的寿命为前提,每天花20分钟打开和浏览我并不太感兴趣的邮件,这些时间累计起来几乎占据了生命中一整年。
在平时的时候可能我们不会在乎这些短暂的时间,但是也确实是这些短暂的时间在逐渐侵蚀我们的生活,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因此清楚的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并尝试各种我们认为有利于实现人生意义的活动。
第二个问题:你害怕死亡吗?
菜单上的第二个问题是:你害怕死亡吗?
很多人在生活可能都想起过死亡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真正的去面对死亡。正如这本书中安妮提到的,没自问过这些问题的人,没有为实现PFEF而努力过的人,这些人害怕死亡。
这句话也就印证了《北野武的小酒馆里》写的:很多人害怕死亡,不是害怕被人遗忘,而是害怕,因为自己的人生空空如也。我还什么都没有做呢,人生的乐趣我还什么都没享受过呢?在我身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那种有滋有味的感觉。
本书的主人公解释到死亡:如果你已经做成想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想做的事,那就没理由害怕失去这些事的机会。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自己的PFE,而纵观一生都是压力、焦虑、胜利还失败,恰恰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找到PFE这些名词也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
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断的去调整自己,真正的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永远都活在自己的内心中。不要因为其他人或者事情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
第三个问题:你满足吗?
这个问题也是和前两个问题有必然关系的,你只有弄清了自己存在意义,为什么存在,并且为这个存在意义而努力,你才能感到满足。
在这本书中,迈克讲了一个渔夫的故事:
有个渔夫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陪妻儿,大鱼,吃饭,睡觉,陪妻儿在海滩散步,孩子们则在大海里游泳。
“可是,你为什么不捕一整天鱼,尽可能多捕一些?“商人说,”然后你就能把鱼卖掉,挣很多钱。不久你就买得起第二艘船、第三艘船,雇其他渔夫给你捕更多条鱼。过不了几年,你就能来到一座大城市的办公室里工作,我打赌,十年内你就能拥有一家国际渔业公司。“
渔夫对商人笑笑,”我干吗要那么做?’
“为了挣钱啊。’商人说,“你这样做就能挣到很多很多钱,然后退休。’
“我退休之后干什么去?”渔夫问,依然满脸微笑。
“想做什么都行吧,我觉得。“商人说。
“我喜欢捕鱼。那如果我退休了,我每天想捕鱼就能捕鱼?‘然后晚上我就可以和我的妻子一起沿着沙滩散步,看看日落,我们的孩子能在海里游泳?’渔夫问道。
到这里,你会发现渔夫已经在过着他退休之后想过的生活了。
然而,在退休前的生活,就是在不断的挣钱,将大把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花在我们等退休后的路上。其实人生何必要等呢?
我们换个角度或者是心态去想问题,是不是会更加的圆满呢?每天我们拿出一小部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逐渐的增加我们喜欢的事情,一直到生活中都是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诚如中村恒子在《人间值得》这本书中写道:解决的关键在于,在现实和自己的心情之间找到平衡点。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把人生过得值得,过得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