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起,停顿了一下。洗漱完毕,给孩子收拾不太利落的时候发现已将8:00。于是开始唠叨孩子…
我在想,大概自己又焦虑了。因为着急所以痛苦,为了缓解痛苦于是唠叨孩子来对抗这份焦虑。其实这也是无比自私的表现。
可是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呢?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总是没有希望的。我曾经和老公讨论关于孩子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我说出自己的观点。
第一:
频繁搬家从几个月到现在不断更换居住地,对孩子来说十分缺乏安全感。谁知,老公反驳到,都是教条主义,有的孩子还天天在火车上呆着呢。虽在火车上,但住的地方总是熟悉而亲切的吧?由此看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现象,反应出来的更是社会问题。安家的地方无法乐业,乐业的地方却又无法安家。我们想改变却又无力改变,孩子现在的家庭问题将来也会演变成社会问题,是全社会所有家庭都必须面临的问题,牵涉到的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对社会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第二:
由于我长期一个人带孩子,自己本身缺乏安全感,情绪忽好忽坏无法给孩子带来稳定的感觉。加上姐姐对孩子的干扰,比如经常抢东西,攻击她,打断她的注意力,各种争宠。
第三:
电子产品以及环境基因的影响。在手机电视中时不时也会接触一些恐怖的情结,如有稍微的事件就会触发内心的那颗定时炸弹。
基于这些影响,就算一个成年人恐怕也会心力交瘁,无法承受。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
在社会物质看似十分富有的年代,我们的内心情感荒漠。就算你十分渴望那份美好与安宁但也总因为生活的压力而让你不能实现。
老大爱妹妹,却不能用恰当的方式去爱她。可能是抢东西,掐,推…她希望我能百般呵护她,但我也屈于生活的种种,以自我成长,收拾家务等理由作为借口无法好好陪她。我更担心的是在与她相处过程中发生冲突导致情绪激动,伤了身体和心灵。那样,我更无法照顾她们了。
老二晚上经常醒过来,跟我说“妈妈我在这里”,我知道她又一晚上没睡好。好心疼,好无助。因为她时刻感觉怪兽就在身边,要伤害胆小的她。我尝试用各种方法去安抚她,也无济于事。现在的她就像温室的花朵 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人生那么漫长,又岂能没有挫折?现在如果都崩溃将来如何是好?这些又怎能不令我焦虑呢?
我知道这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无论是暗示还是遗传还是其他,都需要改变思维模式。否则又怎能新生?
心理学上常常提到正念。或许概念是模糊的,简单来讲就是认认真真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件琐碎小事,去认真深切感受去体会。如洗菜的时候,听水流的声音吧?感受你的手被水打湿是什么感受?
我那些衣服鞋袜穿坏了我可能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品牌,上面有什么图案?于是,仔细去观察一下。刚才在收拾孩子内衣内裤的时候,特别的观察了一下。原来小袜子上写着“happy day”,还有很多小苹果、芒果和菠萝。这时,发现可爱和欢乐无处不在,连一双小袜子上面也在提醒我们要天天快乐呢…
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形成良性循环,你的思维自然发生改变。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你怕什么来什么。因此,好的期待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