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坐在单位的电脑面前,打算写点东西,好久没有码字了。感觉生疏的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最近的日子过得安逸舒服,平庸的近乎麻木。有闪亮的,就是画了将近十副小画,看了三本书。
买了一套马克雷诺阿的彩铅,结果用起来还没有十几块钱的真彩用的方便,马克的彩铅太容易折断了,对我这种凡事都很用力的人,写字画画都追求浓重的艳丽,总是削好后一笔就折断了。学不会轻柔的下笔,笔触里都是我的心浮气躁。如同自己的生活,总是被极致,纯粹,热烈的东西吸引,要么惊天动地,要么凄惨决绝,痛痛快快的生死,这飞蛾扑火般的心境让我吃了多少苦头,想要改掉,成为一枚温润如玉的女子,轻柔的生活,简简单单的活出水墨画里的留白感,自在和恬淡,这样真是好,痛苦就这样轻描淡写的留白了。
7月,气温骤浮,热气氤氲着我,体内的湿气寒气交杂,这样的焦灼下,我看了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1》,不算很好的一本书,有很多女文人的感性迷思,条理性逻辑感都不强,就是一本女性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所抒发的感悟。前几篇还挺有意思,越到后边越觉得尴尬敷衍。“悟则易悟,了却难了。”这是我记住的最深刻的一句话。书中最主要的阐述就是,人生要静,要简,要有秩序,要考虑长远,都是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养生理论。生命该怎样度过,我们都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一概而论,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欢喜和无奈。无资格评说,只得叹息该来即来,该去则去,坦然,寂静。
而后,我又看了程浩的《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站在人流的边缘地带,独来独往,上学时坐在第一排或最后一排,内向羞涩朋友不多。直到看了程浩的一生,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边缘。这是一个只有20岁生命的瘫痪病人,一生都没有站起来过,靠着唯一一只能动的手,看了几百部书,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文章。他有一个有些知名度的身份,知乎达人。他说:“不幸和幸运都要有人承担,命运嘛,休论公道。”洒脱的面对自己人生之痛,努力的活着,对他来说,每一口呼吸都是自己从死神那里抢来的。一沓子病危通知单是他妈妈的骄傲,如此拼尽全力只为了能再看到明天的太阳。而现在有些健全的人,动不动就放弃生命。在这个20岁的大男孩面前,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太浅薄了。他留下的几万字的书稿集结成书,有他从小到大的生活,有他对于读书的看法,也有他写给喜欢的作家的信,还有他写的几篇小说,后边还贴了所有他在知乎上回答的问题。满满的正能量,20岁的心不会因为身体残缺而不再悸动。程浩依然有骄傲,有自尊,渴望爱情,热爱生活,依然有写作的梦想,有心爱的姑娘,有面对世界的斑斓而想要全心投入进去的渴望。他玩游戏,投稿,交朋友,日子过得丰富美好。整本书没有一点失望颓废之气,也许,他已经把那些痛苦碾碎和着药咽下了。我们看不见,也体会不到。在生命真正的痛苦面前,他洒脱的挥挥手,虽然留下的文字不算特别优秀,也不会引起多少关注。但他做到了,他残缺的生命已经比很多人都美丽了。
前几天,立秋过后,气温有些平易近人了。我看完了《千载难逢》,是一个论述基督信仰的小册子,作为一名基督徒,我终于看完了第一本关于信仰的书。不多赘述了,信与不信隔了太多桥,我无法在自己的基督信仰上思想太多,会迷惑,会犹疑。对我来说,简单的信赖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是我人生的唯一救赎主,这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说其他的,这世界千变万化,纷繁复杂。选择基督信仰,陪伴今生。我的生命,这样就很好了。
这就是近段时间看的书,短短的读后感,不完全也不深刻。我一直都是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终日盯着自己的肚脐无病呻吟。格局越来越小,心量越来越少,写出来的字透着小家子气,只能日记式的苟且着。我还是那个满脑子绮丽幻想的我,还是向往诗和远方,想去看风马少年,想认识牛逼哄哄的人物,想把世界的美好和华丽都尽收囊中。也只是想想就算了,我还得一日三餐的过着小日子,靠着一点工资讨生活。马上要经历爱情和婚姻,我显然是没有准备好,还是对吴先生左思右想,念念不忘。他就像长在心口上的一把刀,动不得,拔不得,只能拿生活的琐碎日常轻轻地盖住,不再关注,静静地搁置。可婚姻该怎么面对,不能心中一人,枕边另一人,这样日子就过得太伪善,太辛苦了。
吴先生,我们之间是不是隔着一个银河,好远啊。把未来全都堵上,我都到不了。这单相思般的爱恋,一点点的透支着我的人生,本就脆弱的我只能逞强的一个人面对,一个人消化。也许有一天,我突然就忘了你,突然就不记得这份不知所起的情,一下子,我结婚生子,生活就这样平静的死去了。
没有爱你的情欲,我会活得更好,只不过不会再爱了。
生活包容每一个生命的爱恨情仇,但也不会轻易放过谁。我和你,只是茫茫人海相遇过得两颗尘埃,各自飘落,各自沉浮,遥遥望一眼,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