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物性的绽放,人道是天道的赓续。——王东岳《物演通论》
三个知识共识
1.二百年来,人类各个知识领域的进展有一个潜在的线索,那就是打破知识领域的边界。
无论是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史,还是46亿年的地球形成史,还是38亿年的生物演化史,还是1万年的人类文明演化史,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一个总系统,它当中并没有我们过去分科治学(中文里“科学”最开始的含义)的时候认为的那种牢不可破的边界。
2.人类任何思想结果,其实是观察这个世界尺度不同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
3.几百年来现代知识的演化过程,其实就是人类的地位不断低落的过程。
《物演通论》的核心:递弱代偿
递弱:从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史上来看,所有的物系是越来越弱的。
“弱”指的是存在度。它有两个指标:(1)在宇宙当中的总质量;(2)稳定度。
越后演的物系,它的总质量就越低,最重要的是它的稳定度越来越差。
“代偿”是医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当生命的某一个器官的功能衰竭或者损坏之后,你想让这个器官本身修复不太可能,但是其他器官会在功能上补足这个损害的器官。
万物的递弱代偿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观察:
1.万物一系演化,越演化到后来,它对外在条件的依存度就越高;
2.它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度越来越高;→ 文化焦虑
3.它的自由度越来越高;→ 经济焦虑
4.它的结构度越来越复杂。→ 政治焦虑
所谓的结构,就是原来一个浑然自足的母体进行了分化或者说残化之后,再进行媾和的结果。
《物演通论》总体的理论框架
宇宙的整个演化,其实有一个万物存在度不断下跌的趋势。但是万物在下跌的时候,它总要想一个办法来维持自己的存在。怎么办?用一种代偿的方式,就是用越来越复杂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感应力、越来越高的自由度来代偿性地补足自己的存在度下降。它虽然能够回补,但是并不能最终地补足。所以万物演化到最后,实际上是一个逐渐衰亡的过程。
两个结论
1.人其实是138亿年宇宙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或者说到目前看到的最后一个阶段,而这个阶段已经濒临于衰亡。人是万物演化最悲惨命运的承担者。
2.如果以人类存在为总目标的话,那所有我们近现代化以来搞出来的科技发明,我们现在在推动的经济发展,其实都是南辕北辙。我们越往前走,就越会沦入一个系统性的危机。
如何看待《物演通论》这套体系
人类历史上从来不存在什么终极真理,而且看起来越对的理论体系,它被证伪、被颠覆的时间就越短。
判断一个理论体系的价值,关键是三点:
1.自洽。按照现在人类的思维水平,我们有没有发现它内部的逻辑矛盾。
2.他洽。它能不能解释现在人类知识总量当中发现的那些事实。
3.续洽。这个理论体系站起来之后的一段时间,出现的新知识、新事实能不能放到这个理论体系中加以解释。
如果自洽、他洽、续洽这三者都成立,这个理论体系当下就成立。如果将来它被颠覆和证伪,那是因为人类观察世界的尺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理性乐观派里面讲的所有观点,就是人类通过分工协作获得更多的技术、更多的经济繁荣,这个事实在《物演通论》这套体系里面是完全可以包容的。只不过一旦我们跳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再来看这个发展过程,可能就会得到一个悲观的判断。所以悲观和乐观其实是两个维度的不同导致的。
罗胖的七个商业推论
1.社群经济不可避免。社群经济是主动只做一部分人的生意,企业和用户、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社群关系,是靠价值观和气味相投协同起来的。按照《物演通论》世界是分化的,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人喜欢我们、认同我们,一定要想其他的方法让企业成长。
2.既然分工和分化的总趋势不可逆,那么商业分工当中某些特定环节的价值就只能上升,它不可能下降。按照递弱代偿的原理,一个企业在分化的总趋势当中,你要力争成为越来越多的其他企业的依存条件,而你自己的存在也要获取更多的依存条件,你才能够成功。所以只应该做一件事,把它做好做绝,叫一针顶破天,这才是未来企业的成长方向。
3.共享经济中的某些结论也许并不成立。按照递弱代偿的原理,人类社会演进的总趋势是每一个人都承担一项功能,是不断分化和残化的过程。共享经济把很多原来社会分工当中的人给撬出来,然后进入一种全新的分工状态,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量的兼职其实是一个过渡的形态。
4.企业和企业之间也会形成这种分化、残化,然后再媾和的过程,未来的企业竞争是以群团化的状态进行的。
5.每当商业进行一次分化和残化之后,就一定出现一个强烈的再媾和的冲动。谁能够把握这个分化之后再媾和的冲动,就一定诞生新的产业类型,这就是商机。
6.如果你的企业要追逐做大做强,那你就不能局限在和自己体系内的要素进行合作,你必须满市场去寻找那种更强的个体、更强的企业进行合作。这也是一个分化、残化再媾和的过程,它必然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你新形成的那个媾和的结构是极端不稳定的,所以你在组织样式上就必须追逐飞速地进化,去适应这种不确定性。
7.如果你要追逐企业长期稳定,你在分化上就一定要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