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NO.2】
在新的一年,我们兴致勃勃地做着年度计划,就好像每一天时间都是满格的,欣欣然地期待着未来蓝图在时间的红毯上展开。但没过多久,就会发现,满格的能量一不小心就被消耗殆尽了。
为什么?因为我们总想着要完美,结果却总是不开始。像我这样一个完美主义者,感触颇深,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完美主义造成的“不开始”——这个时间黑洞的烦恼和改进。
01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时间黑洞这个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你下班回去很疲惫,于是给自己安排了40分钟看电视放松的时间,看完一集差不多的时候,在换台时看到了一个自己漏看又很想看的综艺,于是忍不住乐呵呵地看起来,时间又过去了1个半小时。
原本的40分钟就这样被放大成2个多小时。这就是时间黑洞,像滚雪球似的将时间吸走,被我们无意间地浪费掉。
了解完时间黑洞,接下来说回完美主义的“不开始”。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完美主义体现在,觉得下一刻去做会更好,对结果有完美的期待,想在最佳状态去完成,由这些想法,让我在做一些事情迟迟开始不了,直到最后才无奈结束。
02
这使得我的这个黑洞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接到任务的第一反应不是考虑要不要做,而是考虑在哪一时段去完成是最好的,当然自动地排除了当下马上去做的想法,因此思路也就这样跑偏了。
➤2、第二个是两种常见任务障碍,第一种是我知道怎么做,也清楚花的时间不多,但总觉得晚点去做会更好。比如提交一份反馈。第二种是较大任务。比如说比赛,收到通知,大概要做些什么,但老想着,我晚点做会把细节做得更好,于是就这样暂且搁置了。
➤3、容易受到干扰。
在反反复复中,我决定对自己说够了,由此我做了一些改变,开始有意识地通过5个步骤里观察和梳理自己,然后列出这个黑洞的清单。
第一步是觉察,关注自身的状态,是什么事件产生这种不开始的想法,地点,原因又是什么。因为当下不做,比当下去做,简单得多了,所以时常会控制不住我自己的。
只能任其发展,就走到了第二步发生,这时我会尝试转换一种思路,以观察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看自己在这个状态是怎样执行,整个心理过程是怎样的,可能动摇的点有哪些。
在第三步结束的时候,再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反馈,列出这个过程可以应对的方法清单。
最后一步是记录这个频发的动作,每一次都做一些尝试优化。保证及时的。
03
由上面的行动,我列了这个时间黑洞清单:
1、先将这个事件从觉察到结束的过程,在脑子里复演一遍,详细记录。
2、找出突破的点列出适合自己的可行强的方法。
主要有几个方法:
➤(1)60s决定法。就是用60s决定要不要做,因为完美主义想法作祟,如果觉得现在不是做这件事的最好时机,有90%的概率会滞后行为。
比如,以前接到快递的电话,我一般会先让放门卫,然后晚点路过再去拿,主要觉得不值得特地跑出去。当然结果就是,好几天都没有去拿,甚至忘了,即使记起来也没动力特地去拿。后来所做的改变是,第一时间反问自己,我现在有时间,有其他事吗?可以走开3分钟吗?如果答案是ok的,在反悔之前立马走出去。拿回来的路上还发现不仅完成了一件事,心情还很愉悦。
现在时常用60s预估下要完成的时间,5-10分钟的可以就马上做,20分钟以上的就列入日程清单里,注明截止日期!这使得我完成紧急事件的概率大大降低,还增加了不少的蜜汁自信。
➤(2)搞清事件的边界问题,就是分析这件事,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即使状态差一点的话也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有利于事情顺利的进展下去。也是为了量化,和避免干扰。
比如:计划用1个小时把一篇之前发表过文章内容进行重新的修改,那么这一个小时里,我就要专注做这个事,而排版和图片等问题则不在这个范围里,如果一旦去找图片,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任务也会完成不了,到时又会懊恼。
➤(3)里程碑跟进法。这是最近刚看到的一种实践方法,主要是拆封想做的事情,用Excel做个表格,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项目。然后用显眼的颜色标出关键节点,也就是“里程碑”。在一天结束后,把今天主要的进展、成果记录到格子里。但自己是简化成打勾,把一个个里程碑当做小成就。
比如上次的作业分享,我先对其进行量化,标注出几个重要的事件,分别是抢名额,写大纲,ppt跟初稿,最后是终稿和分享。因为这几件事情,对我来说是比较容易积累成就感来推动下一步进行的事件。目前为止,总结下来,这个表格还是挺有用的,后面会继续实践下去。
3、更新优化。
这是我应对这个时间黑洞不断升级打怪的三个步骤和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当然最重要的呢,还是去实践!每天努力践行,多出那么1个小时,这样365天就多了36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