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不应该日更,曾经简书上也热烈讨论过,赞成与反对者各有道理。我的看法是有值得写的内容,又可以写得出来,那就日更,反之就不更。
反正我写不出来,所以几乎没有动过日更的念头。别说日更,我连周更、月更都找不到,只能神经质地更一下。
我其实想写点东西,有时也有一些想法,可是真正落笔却难于上青天。我似乎有强烈的动笔拖延症和恐惧症。
去年一年也没能写出来几篇像样文章。年终岁尾一总结反思,发现自己执行力太差,从“想到”到“做到”之间相隔千里;新年规划之际,想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想写点东西,于是就决定逼自己行动起来,在写上强化自己的执行力。
正好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正在参加简书日更,我一听立刻动心了,觉得这是个机会,是个约束,立马就回归了简书,当天就参与了日更计划。
磕磕绊绊坚持了三十多天,中间不乏好多回是在半夜十二点前为了完成任务而胡乱凑一篇,为此也没少鄙视自己。其实,阅读量也说明了问题,因为它实在少得可怜。但,久经百战的我,在简书早已过了这个坎儿,不怕没有阅读量了。
就像今天看到的一个简书作者说的那样,当阅读量为零的时候终于释然了,可以写得更任性了,哈哈。
因为,我真的把日更当成保持手感的一种轻约束手段,通过不间断的书写克服自己对动笔的恐惧和拖延,达到“先完成再完美”的境界。
既然恐惧和愿意拖延,既然也没人看获得不了成就感,那为什么而写呢?那就别写了吧,何苦为难自己呢?
我发现,这是因为我有一个需求正好介于二者之间,那就是用记录留痕——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留下我的生命印记。
记录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记录遇到的人和事,记录我的好心情和不好的心情,记录突然冒出来的想法以及突然涌起的回忆。
美国作家娜塔莉·戈德堡甚至倡导“用写作来修行”,我看到她关于记录自己写作营的文字,很羡慕那样的写作状态,放松,自由,舒服。在自己著名的《写出我心》一书中,她说把写作当成练习,不停地写,自由到写。
“不断挖掘你生命里的有机细节,直到有些细节从杂乱无章的思绪垃圾堆里筛下来,落到坚实的黑土上。”
我们必须持续堆肥,使它更肥沃,好让美丽的花朵能从沃土中绽放,并让我们的写作肌肉强健有力,在宇宙穿行而过的时候,我们可与它同游。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结尾:在这世界的中央,踏出积极的一步,在一团混乱的中心,采取明确的行动,写、写、写。